第8章 建言献策,发展东吴经济
吴宫的早朝刚散,孙权便在书房召见了徐无问。殿外寒风呼啸,吹得窗棂微微作响,孙权看着案上堆积的奏疏,眉头紧锁:“大嫂,你可知近日江东多地奏报,因去年旱灾与今年战乱,粮食歉收,粮价涨了三倍不止,不少百姓都逃荒去了。孤虽派官员赈灾,却也是治标不治本啊。”
徐无问心中早有准备——这些日子,她通过青黛收集的市井情报,早已摸清了东吴的经济困境:农业产能不足、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贸易渠道单一,再加上连年征战消耗,江东的经济已濒临崩溃。她走到案前,接过孙权递来的奏疏,目光扫过“百姓易子而食”的字眼,心中一阵沉重。
“吴侯,百姓是江东的根本,若经济不兴,百姓困苦,即便有长江天险,江东也难以长久。”徐无问放下奏疏,语气坚定,“儿媳这些日子整理了一些关于发展经济的想法,或许能为吴侯分忧。”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大嫂请讲。”
“首先是农业。”徐无问走到书房的地图前,指着江东的平原地区,“江东多水泽,土地肥沃,却因耕作方式落后,亩产不足。儿媳建议,一是推广‘稻麦轮作’之法——水稻收割后,再种小麦,这样一年可收获两季,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二是改良农具,让工匠打造更轻便的曲辕犁与灌溉用的龙骨水车,减轻农民劳作负担;三是鼓励垦荒,凡百姓开垦荒地,三年内免征赋税,这样既能增加耕地面积,也能吸引逃荒百姓回归。”
孙权听得认真,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稻麦轮作?孤倒从未听过这种耕作方式,可行吗?”
“可行。”徐无问肯定地说,“儿媳曾听游方高人说,南方气候温暖,完全可以支持两季作物生长。只需派农官去田间指导百姓,不出两年,亩产定能提高三成以上。至于农具改良,可让工部的工匠先制作样品,在吴郡、会稽等地试点,效果好再推广。”
“那水利呢?”孙权追问,“去年旱灾时,不少水渠都断流了,百姓只能靠天吃饭。”
“兴修水利是农业的根基。”徐无问语气严肃,“儿媳建议,一是修复现有水渠,派士兵与百姓共同劳作,既节省人力成本,也能让士兵参与农事,了解百姓疾苦;二是在太湖、鄱阳湖周边修建堤坝与水库,雨季蓄水,旱季灌溉,这样可抵御水旱灾害;三是设立‘水利官’,专门负责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避免日后再出现年久失修的情况。”
她顿了顿,补充道:“兴修水利虽需耗费钱财,但却是长远之计。待水利修好,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江东的赋税自然会增加,届时这点投入很快就能收回。”
孙权点点头,却仍有顾虑:“可修复水利与推广农业,都需要大量钱财,江东如今国库空虚,这笔钱从哪里来?”
“这就需要第三点——开展海上贸易。”徐无问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江东靠海,海岸线漫长,却从未重视海上贸易。儿媳建议,派船队从建业、吴郡出发,前往辽东、交趾,甚至海外诸国,用江东的丝绸、瓷器、茶叶,换取辽东的马匹、交趾的香料、海外的珍珠与药材。这些货物在江东稀缺,运回后可高价出售,既能充盈国库,也能丰富江东的物资。”
“海上贸易?”孙权皱起眉头,“海上风浪大,船队容易出事,而且孤也没有熟悉海路的人啊。”
“吴侯不必担忧。”徐无问从容应对,“儿媳已让陈武打听,江东沿海有不少渔民,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熟悉海路,可招募他们作为船队的向导。至于风浪,可让工匠打造更大更坚固的海船,船上配备罗盘与望远镜(她将现代望远镜的原理简化,称为“千里镜”),提前预判天气,减少风险。初期可先派小型船队试探,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
孙权沉默片刻,心中仍有疑虑——这些建议太过新颖,与江东以往的做法截然不同,他担心一旦失败,会加剧江东的危机。就在这时,书房门被推开,周瑜走了进来,恰好听到了两人的对话。
“吴侯,孙夫人的建议甚妙!”周瑜语气兴奋,“某以为,农业是根本,水利是根基,海上贸易是补充,三者结合,既能解决当下的粮食危机,又能为江东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某愿以全家性命担保,这些建议若能推行,不出三年,江东经济定能复苏!”
孙权看向周瑜,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周瑜是江东的支柱,他的支持让孙权有了底气。而且,徐无问的建议逻辑严密,实施步骤清晰,并非空想。
“好!”孙权一拍桌案,语气坚定,“就按大嫂的建议办!孤任命大嫂为‘劝农使’,负责农业与水利的试点推行;公瑾负责招募海员、打造海船,开展海上贸易试点。先在吴郡、会稽、建业三地试点,若效果好,再在全江东推广!”
徐无问心中一喜,屈膝行礼:“儿媳定不辱使命!”
周瑜也拱手道:“某定当全力配合孙夫人,为江东谋福祉!”
离开书房时,外面的寒风依旧呼啸,徐无问却觉得心中温暖——她知道,发展经济不仅是为了稳定江东,更是为了未来组建美女联盟积累资本。只有江东富强了,她才有足够的实力去联合其他势力,去改变这个乱世。
回到偏殿,徐无问立刻召集青黛、林小婉、陈武,安排任务:“青黛,你继续收集各地农业与水利的情报,及时向我汇报;林小婉,你负责整理试点地区的百姓名单与耕地数据,为推广稻麦轮作做准备;陈武,你去沿海招募渔民,挑选熟悉海路、经验丰富的人,为海上贸易船队做准备。”
三人齐声领命,眼中满是干劲。徐无问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江东的经济复苏之路,从这一刻,正式开启了。而她的三国大业,也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