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风起云涌!
文学奖的余温尚未散尽,沈清许已将自己重新投入实验室那片熟悉的静谧之中。窗明几净,仪器低鸣,这里是她思想驰骋最自由的疆场。陆景深提供的那份关于旁路信号下游调控的研究计划,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向未知却充满诱惑的科学深水区。
她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沉浸在海量的文献里,反复推敲计划的每一个环节。偶尔,她会带着笔记敲开陆景深办公室的门,不是寻求答案,而是进行平等的、有时甚至颇为激烈的学术辩论。
“我认为这个对照组的设置可能存在盲区,无法完全排除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干扰。”
“你的担忧有道理。但如果引入你建议的额外抑制剂,可能会引入新的变量。或许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时间分辨成像技术,动态观测整个过程?”
争论时,他们目光锐利,言辞犀利,完全沉浸在思维的碰撞中。一旦达成共识,陆景深便会毫不犹豫地签署资源申请单,给予她最大的信任与支持。这种纯粹建立在智力尊重与共同目标上的合作关系,让沈清许感到无比舒畅。
---
与此同时,《生命之歌》的影视化项目正式启动。星耀文化展现了顶级公司的专业素养,组建了堪称奢华的编剧与顾问团队。第一次剧本讨论会,周屿安亲自到场坐镇,但他全程并未过多干涉创作,而是将主导权完全交给了沈清许和编剧团队。
会议室内,讨论激烈。
“沈博士,关于第三章这个手术场景,我们咨询了医学顾问,认为在戏剧表现上可以适当夸张……”
“我理解戏剧需求,”沈清许语气平和却坚定,“但核心的医学逻辑和操作规范必须准确。任何违背科学的‘夸张’,都可能误导观众,削弱作品的真实力量。我们可以寻找既不违背医学事实,又能增强戏剧张力的表现方式。”
她并非固执己见,而是条分缕析地阐述观点,甚至主动提出了几个既专业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替代方案。她的专业与严谨,最终赢得了编剧和顾问们的尊重。周屿安在一旁听着,眼中满是欣赏。他欣赏的不仅是她的才华,更是她在这种商业合作中,依然能坚守专业底线、并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会议间隙,他递给她一杯温水,语气是纯粹的工作伙伴间的赞许:“学姐的意见非常关键,帮我们避免了很多潜在的专业硬伤。”
沈清许接过水,淡然一笑:“只是尽我的责任。”
---
《一代人》获得重要文学奖后,海外版权 inquiries纷至沓来。顾言之作为资深编辑,为她仔细筛选着合作方。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将各家的优劣势清晰罗列,附上自己的专业建议,最终的选择权完全交给沈清许。
“牛津大学出版社学术气息浓厚,但发行渠道偏重学院;企鹅兰登市场能力强,但可能会在翻译风格上有所妥协……”顾言之在电话里娓娓道来,“我个人倾向于法国的Éditions du Seuil出版社,他们的文学品味和翻译质量都是一流,而且非常尊重作者。”
沈清许仔细阅读着资料,思考片刻后回复:“我同意您的判断,顾编辑。与Éditions du Seuil接触看看吧,我希望海外读者能读到尽可能贴近原作精神的版本。”
“好,我来跟进。”顾言之干脆地应下,对她果断而富有远见的决定感到欣慰。
---
随着几个重大项目同步推进,沈清许的时间管理能力受到了极限挑战。但她并未慌乱,反而展现出惊人的统筹力。她将时间划分为大块的“科研专注时间”和零散的“文学处理时段”,严格自律,心无旁骛。
清晨,她往往是第一个到达实验室的人,在晨曦中开始复杂的实验操作。午休时间,她会快速处理邮件,回复黄桃关于《生命之歌》出版进度的询问,或者审阅顾言之发来的海外版权合同草案。晚上,则是雷打不动的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时间。
有时,陆景深深夜离开实验室时,能看到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映照着她伏案疾书或凝神思考的侧影。他没有去打扰,只是会顺手帮她调节好走廊的空调温度,或者告知保安多加留意。这种无声的关怀,如同静水深流。
周屿安则会在她朋友圈偶尔晒出的、深夜实验室的灯光照片下,评论一句:“学姐注意休息,星耀的健身房和SPA随时为你开放。”带着他特有的、用资本表达关心的方式,却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顾言之的关心则更显文雅,他会寄来一些安神的茶叶或小众的音乐专辑,附言:“青梧,创作与研究皆需张弛有度。”
这三份来自不同维度、却同样得体的关心,如同精准校准的支撑点,共同托举着她高速运转的事业与生活,让她能心无旁骛地向前奔跑。
---
一个月后,沈清许主导的新课题初步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她设计的一种新型探针成功捕捉到了下游关键蛋白的瞬时相互作用,这为阐明整个调控通路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
同一天,她收到了Éditions du Seuil出版社发来的、由法国著名翻译家执笔的《一代人》法文版序言,评价极高,称其“以冷静而饱含悲悯的笔触,勾勒出东方一代人的精神图谱”。
傍晚,她站在实验室的窗边,窗外华灯初上。手机里,是黄桃发来的《生命之歌》实体书封面终稿,设计大气磅礴,完美契合了小说的气质。
科研、文学,两条她深深热爱的轨道,正并行不悖地向着璀璨的远方延伸。她没有辜负任何一方,反而让它们相互滋养,彼此照亮。
她低下头,看着实验记录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又看了看电脑屏幕上小说封面的设计稿,唇角缓缓扬起一抹清浅而满足的弧度。
深耕于 present,远见于 future。她的未来,从不需被任何人定义,因为她正用自己的每一步,清晰而坚定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篇章。前路漫漫,而她,才刚刚开始展现她的星辰大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