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去验证第一个提醒
寻山屯对于平月来说是个迷茫的所在,不过平月总得去验证一下今日提醒的真和假,本着不去白不去,就算去了也白去,那也比不去要强,平月觉得还是过去看看,最多只是多走了一些路,又不会损失什么。
怕平常反对,凑到他耳边又添上一句:“我同学说下乡地点可以调换,她和其他学校下乡的人约好在六道口大街碰面。”
平常听完就让平月先去外面等着,他回到屋里拿了一些钱揣怀里,平时身上也带着一些钱,只是几毛最多一元,有时候饿了可能要在街上补一顿,有时候临时想到要给家里买什么,一般都用在这里。
要是有人肯调换下乡地点,说不好能把平月调到城外的乡下,那平月的下乡对于平家来说就不再是麻烦事情,城外回家很近,要是腿脚快点,一天之内可以有一个来回。
这么近的距离,也方便平家在周末的时候去看平月,给她送些好吃的和衣物。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太好了。
五十年代末,还不流行钱存银行,基本上都是放在家里,找个边边角角的藏的严实,平常想多带钱出去,回屋就能解决。
和于秀芬打了一声招呼,平常找个借口说同事家里可能有多出来的物品,平月后天就走,日子太赶了,要是亲戚朋友家里能凑出来行李,那就方便的多,也有可能比在商店里购买的便宜,多留一些钱给平月带上也是好的。
于秀芬就没有说什么,平常父女在自家院门会合,对着大杂院外走去。
......
这是三月的天气,天还是黑的早,就是城里屋遮房挡的,明显影响冷空气的流通,也还是带着寒冷。
大杂院里到处可以看到油灯光亮,不是所有人家都通电有灯,但是煤油灯用起来还是实惠方便,家家户户都有,还有的家里不止一个。
天色灰蒙蒙的,好像带着倒春寒有雪的意味,在这样的天气里,除去白天有不上班的人扎堆闲聊以外,半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就各回各家各自做饭,此时的大杂院里又早过了下班潮流,除去透出来的光亮,到处看不到另外有人。
这倒也好,不必被人盘问父女晚上去哪里。
大杂院有大杂院的完整性,木讷的人、碎嘴子......一个都不缺。
有的人迎面只会问一声出去,有的人会很有兴致的挡着路,问个半天也不带停,直到他问出来一个让他自己满意的结果,才会放别人过去。
这样的人,还是有的。
现在挺好,父女一直走到街上,也冷冷清清的只有北风陪伴,这也方便父女两个闲聊了几句。
平常当然要问上一声:“你哪个同学说的下乡地点可以调换?”
平月理直气壮:“就是郑小娟啊,她还来我们家里玩过的,郑小娟家有亲戚孩子在其他学校,她好像就是这样知道大家都对下乡地点不太满意,互相之间也许愿意换一换。”
平常不怎么放心:“这么说,别人家里也是在这个城里,他难道不想离家近吗,他还会愿意换吗?”
平月若有所思,犹豫道:“那,爸,咱们回去吧,我不能让你白跑一趟。”
她说着就放慢脚步。
可是平常拉着她继续走,一面走,一面道:“没事,去看看也好,看看是什么情况再说。”
平常觉得自己大概的懂了,这可能是下乡地点离城近的人想挣点钱票,有的孩子家里穷,下乡地点离城再近也帮不到他,他反正要下乡,本人不介意离家远或者离家近,他换一换地点,换点钱票在手里,补贴一下以后的生活,这也有可能。
再有就是另一个可能,有的孩子虽然在这个城里的学校读书,可是他的家却不一定在这个城区里。
城里的中学都可以住校,也可以走读,有一些从很远的地方考过来上学的,这也不一定。
平常自己所在的机械厂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父母出于工作需要调往其他城市,可是孩子还在就读,转校麻烦又怕来去的折腾,到了新的环境不适应,就干脆的办住校,在这里读完书再考到父母所在的城区里去,或者转过去。
这个年代里百废待兴,到处需要人才,熟练工人调动工作还是有的。
不能说普遍,只能说有这样的事情存在。
在走到六道口大街以前,平常猜了又猜。
平月毫不奇怪她的爸爸哪怕觉得机会古怪,也会过来看看,她的家人都爱她,平月知道,她一直知道。
哪怕希望渺茫呢,至少看一眼也不花费什么,只是花点时间和走点儿路的事情罢了。
按照今日提醒所说的,平月带着平常在六道口大街的第六个小巷子口站着,平常是有手表的人,算是平家的一笔资产。
平月问道:“爸,你看看几点了?”
旁边有路灯,平常就凑近路灯看了一下:“六点十二分。”
平月没说什么,等了一会儿,又问了一下,直到平常回答六点十六分,平月不自觉的屏气凝神,悄悄的数着从小巷子里走出来的人。
第一个,是衣着时髦的姑娘,这六道口大街里有单位机关也有住宅大院,平月知道这里住着一些家境比较好的人。
第二个第三个一起出来,像是一对饭后散步的老夫妻。
第三个,是行色匆匆的工人,穿着工厂的制服,可能是赶夜班抄近道的人。
第四个也是工人。
接着过来的人脚步加重,又快又急的赶着过来。
平月和平常站在巷口的一侧,这天气肯定不能正对着巷口,否则穿堂风比刀子还要刮人。
过来的人在没有走到巷口以前,是看不到这里有两个人的,于是说话声就急促起来,在穿堂风的助力之下送了出来。
“哎哎,咱们再聊聊如何,你还要加点什么,你只管提。”说话的人是个男人。
回答的也是男声:“张主任,我是真没有想到你叫我吃过晚饭来找你,还来你家找你,是打我孩子下乡地点的主意。这怎么行!谁不想自家孩子离家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