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作家绿叶的第3本作品

第2章 心存正念,邪不可干

作家绿叶的第3本作品 作家绿叶 3357 2025-11-08 17:06:28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华夏智慧的源头活水,其精髓从来不在神神叨叨的谶语,而在“穷理尽性、观变知常”的辩证思维,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数千年来,它指引着国人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世事,以谦逊的心态应对得失,这份智慧至今仍能给我们诸多处世启发。但遗憾的是,在流传过程中,易理渐渐被一些人曲解附会,与风水玄学、鬼神之说捆绑在一起,衍生出“拿钱消灾”“亡魂缠祟”等荒诞论调,将智慧传承异化为敛财的工具。其实,以易理洞察人生运势、把握处世节奏本无可厚非,但过度依赖所谓“化解之法”,放弃自身的理性判断与主观努力,则是本末倒置。唯有以正念为基,以理性为尺,方能在纷繁世事中不迷方向,在人生旅途上行稳致远。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对着手机里的算命小程序反复测算,纠结于“今日宜出行否”“明日忌破财否”;有人搬家时非要请“风水大师”指点,门朝哪个方向、家具怎么摆放都要一一遵从,稍有不合便焦虑不安;更有甚者,家人偶感风寒、工作遭遇瓶颈,不反思自身原因,反而认为是“犯了太岁”“冲了煞气”,不惜花费重金请人做道场、画符纸,企图以此“消灾解难”。我邻居张阿姨便是如此,去年她儿子高考前,听说城郊有个“大师”能算“学业运”,便专程驱车前往,花了三千块钱求来一道“文昌符”,叮嘱儿子贴身携带,连睡觉都不能摘下。结果儿子因为担心符纸丢失分心,模拟考试成绩反而下滑,张阿姨不仅不反思,还认为是“诚意不够”,又想再花重金请大师“加持”,最后被儿子坚决制止才作罢。

  这些看似荒唐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人们面对未知的焦虑与迷茫。生活充满变数,未来总有不确定性,于是很多人便想从算命、风水等玄学中寻找一份安全感,渴望通过某种“神秘力量”掌控命运。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人通过算命获得了心灵的慰藉——有个朋友小李,前段时间工作不顺,感情也遭遇挫折,整个人陷入低谷,焦虑得整夜失眠。后来经人介绍找了个“先生”算命,先生说他“目前正走低谷运,熬过这半年便会时来运转”。虽然这话并无科学依据,但小李却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不再纠结于眼前的困境,而是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问题,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半年后,他不仅换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还遇到了合适的伴侣。小李常说,算命没帮他改变命运,却让他放下了焦虑,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反而走出了困境。

  从这个角度来说,算命之所以能让人“有把握”,并非它真能预知未来,而是它给了人一个心理寄托,让人在迷茫中获得一份虚拟的确定性,从而缓解焦虑,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就像有人遇到挫折时会去拜佛许愿,并非真的相信佛能保佑自己,而是在许愿和祈祷的过程中,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理疏导,重新积蓄面对困难的勇气。这种心理层面的积极作用,或许是算命等玄学至今仍有市场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慰藉不能替代现实努力,虚拟的确定性终究无法改变真实的人生轨迹。

  以易理洞察人生运势,本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易理的核心是“变”,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教会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人生,明白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高峰也有低谷,不必因一时的得意而忘形,也不必因一时的失意而沉沦。比如,当我们处于顺境时,易理提醒我们“亢龙有悔”,要保持谦逊,居安思危;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易理鼓励我们“潜龙勿用”,要沉下心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我的一位长辈,退休前是单位的中层领导,深谙易理之道。他常说,自己的一生都在践行易理的智慧:年轻时意气风发,事业蒸蒸日上,他便以“谦卦”警醒自己,待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后来单位改革,他被调整到边缘岗位,心里虽有落差,但他以“否极泰来”安慰自己,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书法绘画,培养兴趣爱好,反而收获了别样的人生乐趣。他说,易理让他看清了人生的起伏变化,学会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调整心态,找准定位,这才是真正的“知运”“懂运”。

  但现实中,很多人对易理的理解陷入了误区,将“知运”变成了“等运”,将“懂运”变成了“靠运”,过度依赖所谓的“运势化解”,放弃了自身的主观努力。比如,有人算出自己“今年财运不佳”,便萎靡不振,不愿工作,坐等“好运降临”;有人得知自己“犯太岁”,便惶惶不可终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化太岁”的仪式上,却不愿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愿做出改变。去年,老家有个亲戚,做生意亏了钱,找人算命说他是“命中缺财,被小人作祟”,需要花五万元请“大师”做法化解。亲戚信以为真,四处借钱凑够了钱,结果不仅没挽回损失,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意也彻底垮了。其实,他生意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经营不善、决策失误,但他却不愿面对现实,总想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改变命运,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黄帝内经》有言:“心存正念,邪不可干。”这里的“正念”,不是盲目乐观,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明辨是非的清醒,是脚踏实地的笃定,是面对困境时不怨天尤人的豁达,是面对诱惑时不迷失自我的坚守。心存正念的人,不会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玄学上,因为他们明白,生活的顺遂从来不在道场的烟雾里,而在自身的努力中;心灵的安宁也不在算命先生的谶语里,而在内心的澄澈中。

  我的同事老王,前几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妻子患病,孩子上学,房贷压力巨大,生活一度陷入绝境。那段时间,也有人劝他找“大师”算算,看看是不是“风水不好”,但老王却笑着拒绝了。他说:“日子过不好,怨不得风水,怨不得命运,只能怨自己不够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好好干,总有出头的一天。”怀着这样的信念,老王一边悉心照顾妻子,一边努力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术,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慢慢地,妻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也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得到了晋升,薪资大幅提高,生活渐渐走出了困境。老王常说,支撑他走过难关的,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心中的那份正念——相信努力的力量,相信生活的美好。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是易理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我们应对生活的正确方式。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顺境中藏着危机,逆境中也孕育着希望。算命、风水等玄学之所以能迷惑人,就是因为它抓住了人们只愿看到美好、不愿面对挫折的心理,用虚假的希望掩盖了现实的真相。而辩证思维告诉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积极面,也要看到事物的消极面;既要看到命运的偶然性,也要看到人生的必然性。命运并非天定,而是由我们的选择和努力共同决定的,所谓的“运势”,不过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生积累的必然结果。

  比如,一个人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生活自然会顺风顺水,这并非“运势好”,而是付出之后的必然回报;反之,一个人好吃懒做、投机取巧,待人尖酸刻薄,生活必然充满坎坷,这也不是“运势差”,而是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用易理的智慧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但绝不能把易理当作逃避现实、放弃努力的借口。

  封建、民国时期,那些受尽压迫的穷苦人,生时在苦难中挣扎,死后若真有“通天之力”,岂会让那些达官显贵安享富贵、为所欲为?那些“亡魂缠祟达官显贵”的说辞,不过是迷信分子自欺欺人的谎言,是用来蛊惑人心、牟取暴利的工具。如今,社会进步了,科学发展了,我们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摒弃虚妄迷信,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当然,我们也不必对算命、风水等文化现象一概否定。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存在,它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些内容也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我们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辩证的眼光加以审视,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彻底排斥。我们可以把易理当作一种人生智慧来学习,用它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处世能力,但不能把它当作一种“神秘力量”来依赖;我们可以把算命当作一种心理慰藉来对待,用它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但不能把它当作一种“人生指南”来遵循。

  生活的真相从来都很简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想要获得心灵的安宁,就要保持内心的澄澈。那些靠恐吓与忽悠敛财的荒诞把戏,本就经不起理性的推敲,更不必让其扰了寻常生活的安宁。秉持易理中的辩证智慧,守好心中的正念,脚踏实地,努力拼搏,我们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从容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毕竟,真正能掌控命运的,从来不是什么“大师”,而是我们自己。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