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雾中回响
山雾与心潮
维也纳的傍晚来得悄无声息,卡伦贝格山的雾果然比多瑙河畔厚重几分,像揉碎的云絮,缠在松枝间,绕在观景台的栏杆上。林砚背着相机走在石板路上,脚下偶尔踢到滚落的松果,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静谧的山间格外清晰。
她按照埃米尔的建议,赶在日落前抵达了山顶。视野豁然开阔,整座城市被雾霭温柔地拥着,红顶教堂、蜿蜒街道、远处的多瑙河都化作朦胧的色块,唯有几处高耸的建筑尖顶,在夕阳的余晖中透出淡淡的金光。风里混着松针的清香和咖啡的醇厚气息,果然如埃米尔所说,连空气里都飘着缓解疲惫的味道。
林砚架起相机,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机身,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天在施特劳斯雕像前的画面——埃米尔蓝灰色的眼眸,额前被雾气打湿的碎发,还有他说起摄影参数时认真的模样。她甩了甩头,试图将这些纷乱的思绪驱散,可指尖调整参数的动作,却还是按照他教的方法来。
“果然在这里遇到你了。”
熟悉的低沉嗓音在身后响起时,林砚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她回头,看见埃米尔正沿着石板路走来,手里提着一个棕色的纸袋,风衣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沾了些雾珠,却依旧身姿挺拔。
“埃米尔?”林砚有些意外,“你也来爬山?”
“算不上爬山,只是习惯了这个时间来坐坐。”埃米尔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相机屏幕上,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看来你把我的建议记住了,这张构图很不错,雾的层次和光影都抓得很好。”
被他直白地夸赞,林砚的脸颊微微发烫,连忙移开目光:“还是你教的参数管用,不然我肯定拍不出这种效果。”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谢谢你开云(中国)的地方,这里的风景确实很棒。”
“能帮到你就好。”埃米尔从纸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刚在山下的面包店买的,杏仁饼干,你试试,配这里的风很合适。”
盒子还是温热的,林砚接过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手指,两人都下意识地缩回了手。空气里似乎有片刻的凝滞,只有山间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松涛的声音。
“谢谢。”林砚低下头,打开盒子拿出一块饼干,酥脆的口感在口中化开,杏仁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甜味,果然和这里的氛围格外契合。
埃米尔也拿出一块,慢慢吃着,两人并肩站在观景台边,望着山下的雾景,一时竟没人说话。但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像山间的雾一样,温柔而自在。
“你今天不用加班吗?”还是林砚先打破了沉默,她记得他的工作似乎很忙碌。
“今天的报告提前完成了,难得有空闲。”埃米尔望着远处,语气平淡,“而且,我猜你可能会来这里,就想来碰碰运气。”
林砚的心猛地一跳,抬眼看向他。埃米尔也恰好转头,蓝灰色的眼眸在雾色中显得格外深邃,里面似乎藏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像多瑙河深处的水,引人探寻。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又都不约而同地移开,仿佛那短暂的对视里,藏着彼此都不愿点破的心事。
“你对维也纳好像很熟悉。”林砚找了个话题,掩饰着心头的慌乱。
“在这里工作了五年,不算熟悉,但总能找到些让人放松的角落。”埃米尔笑了笑,“除了这里,你还去过哪些地方拍摄?”
一聊起摄影和城市风景,两人的话渐渐多了起来。林砚说起自己为了拍摄“隐秘角落”,在老城区的小巷里迷路,被一位热情的老奶奶邀请进屋喝了杯热可可;埃米尔则说起他偶尔会在下班路上,绕到街头艺人聚集的广场,听他们演奏舒伯特的乐曲,有时一站就是一个小时。
林砚发现,埃米尔远比她想象中更懂生活。他能准确说出老城区哪家咖啡馆的黑咖啡最醇厚,哪家面包店的羊角包最酥脆,甚至知道哪条小巷的墙壁上,爬满了最鲜艳的常春藤。这些细碎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与他核安全研究员的严谨身份形成了奇妙的反差,却让他显得更加真实而迷人。
而埃米尔也听得格外认真,尤其是当林砚说起家乡南方的梅雨季节,说起青石板路上的青苔,说起外婆家院子里的栀子花时,他的目光里满是向往。“听起来像一幅很温柔的画,”他说,“有机会的话,真想亲眼看看。”
“会有机会的。”林砚笑着说,眼里闪着光,“等我完成这次的拍摄任务,就回去看看,到时候拍给你看。”
说完这句话,两人都愣住了。林砚忽然意识到,自己下意识地默认了他们还会有后续的联系,而埃米尔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笑意,蓝灰色的眼眸里,雾霭似乎散去了些,只剩下星光般的温柔。
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天空从淡淡的橘色慢慢变成深紫色,山间的雾更浓了,远处的城市亮起了点点灯火,像散落在雾中的星辰。
“天快黑了,下山的路可能有点滑。”埃米尔看了看天色,对林砚说,“我送你下去吧。”
林砚没有拒绝,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下山的路比上山时更显静谧,石板路被雾打湿,确实有些湿滑。埃米尔走在她身侧,偶尔会提醒她“小心脚下”,遇到陡峭的路段,还会下意识地伸出手,似乎想扶她一把,但又在半空停住,转而扶住旁边的树干。
林砚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头泛起阵阵暖意。她能感觉到他的克制与温柔,就像这座城市的雾,看似清淡,却能悄悄浸润人心。
到了山脚下,路口停着几辆出租车。埃米尔替她拦了一辆,拉开门:“上去吧,路上小心。”
“谢谢你送我下来,还陪我聊了这么久。”林砚站在车边,看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从相机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她,“这是我今天拍的,卡伦贝格山的雾景,送给你。”
照片是她刚才趁着光线正好时拍的,雾中的城市灯火点点,意境悠远。埃米尔接过照片,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眼神里满是珍视:“很漂亮,我会好好收着的。”
他顿了顿,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其实,我有件事想问你。”
林砚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下意识地握紧了相机带:“什么事?”
“周末的时候,老城区有一个摄影展,主题是‘城市与雾’,”埃米尔的目光里带着一丝期待,“我刚好有两张票,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一起去看看?”
雾风吹过,带着夜晚的微凉,林砚望着埃米尔眼中真切的期待,又想起那天晚上,自己捧着他的名片犹豫不前的模样。这一次,她没有再犹豫,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像穿透雾霭的星光。
“好啊,我很乐意。”
埃米尔明显松了口气,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他和林砚交换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看着她坐上出租车,直到车子消失在雾色弥漫的街角,才转身离开。
出租车里,林砚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嘴角始终带着笑意。她拿出手机,点开通讯录,那个被她悄悄存下的号码,此刻终于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字符。
而另一边,埃米尔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张雾景照片,指尖甚至有些微微用力。他拿出手机,编辑了一条信息,这一次,没有再删掉,而是轻轻按下了发送键。
林砚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她点开,是埃米尔发来的信息,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期待周末再见,林砚。”
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林砚回了一句:“我也是,埃米尔。”
出租车穿行在维也纳的夜色中,雾霭依旧笼罩着这座城市,却仿佛不再是阻碍,而是为这段刚刚萌芽的情愫,披上了一层温柔而浪漫的面纱。那些藏在心底的涟漪,并没有像林砚最初以为的那样归于平静,反而在一次次的重逢与靠近中,渐渐汇聚成了更清晰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