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九月,暑气未消,空气里漂浮着植物被炙烤后蒸腾出的蔫蔫气息。林微漾抱着几本刚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书,拐进了学校后门那条僻静的小巷。
巷子深处,藏着一家名为“墨韵”的旧书店。店面不大,木质招牌上的字迹已有些斑驳,推开那扇挂着铃铛的玻璃门,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合着旧纸张、油墨和淡淡霉味的独特气息,仿佛踏入了时光缓慢流淌的另一个维度。
这是微漾的秘密基地。每当她被繁重的课业、或是心底那丝因高考失利而残留的不甘所困扰时,就会躲到这里来。指尖拂过一排排沉默的书脊,在故纸堆里寻找安宁,是她最有效的减压方式。
今天,她带着明确的目标而来。为了写好下期公众号关于“城市记忆与空间叙事”的专栏稿,她急需一本名为《隐于市:城市角落的人类学观察》的冷门书作为参考。校图书馆的副本已被借出,她记得上周在“墨韵”的角落里瞥见过它。
铃铛“叮铃”一声,提醒着店主的到来,也惊动了书架深处一个专注的身影。店主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从老花镜后抬起眼,见是她,便笑了笑,复又低头看手中的报纸。
微漾轻车熟路地走向书店最里侧的社会学书架。那里光线略显昏暗,书籍摆放得比外面更加拥挤和随意。她踮起脚,目光在书脊上游移,仔细搜寻着那个熟悉的名字。
找到了!
那本略显破旧的《隐于市》安静地立在书架顶层,与她视线平齐的位置。她心头一喜,正要伸手,另一只骨节分明、修长干净的手,几乎在同一时刻,也伸向了那本书。
两只手在空中短暂地停顿了一下。
微漾愕然转头,撞进了一双深邃的眼眸里。那是一个极高的男生,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身形挺拔,气质清冷。他似乎也没料到会有人同时看中这本书,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手并未收回,依旧稳稳地按在书脊上。
“抱歉,这本书是我先看到的。”微漾下意识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先来的,而且她真的很需要这本书。
男生垂眸看她,目光平静无波,像幽深的潭水。“架上仅此一本。”他的声音低沉,没有什么情绪,却带着一种陈述事实的笃定。
空气仿佛凝滞了几秒。书架之间的过道本就狭窄,两人相对而立,距离近得微漾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像雪后松针一样的气息,与她周遭熟悉的旧书气味格格不入。
“我知道。”微漾稳住心神,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理直气壮些,“我上周就注意到它了,今天特地来取的。这本书对我很重要。”
她试图去抽那本书,但男生的手指微微用力,书纹丝不动。他看着她,语气依旧平淡:“学术研究,迫在眉睫。”
微漾有些气结。这人怎么这样?明明是她先来的,而且态度还如此……理所当然。她不由得仔细打量了他一下——很英俊的一张脸,轮廓清晰利落,鼻梁高挺,唇线抿成一条冷淡的直线。但那双眼睛太过平静,仿佛没有什么能引起他的兴趣或波动。
“谁不是呢?”微漾忍不住反驳,带着点小小的锋芒,“我也急着要写一篇重要的稿子,没有它,我的核心论点就立不住。”
她不想放弃。这本书的观点非常独特,对她正在构思的专栏至关重要。她再次尝试沟通:“同学,能不能请你让一下?或者,你看完再借给我?”
男生沉默地看着她,那双眼睛像是有穿透力,在评估她话语的真实性。就在微漾以为他会再次拒绝时,他却忽然松开了手。
“你先看。”他淡淡地说,退开了半步,为她让出了空间。
这突如其来的让步让微漾愣了一下。她本以为会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她连忙抽出那本书,抱在怀里,像是怕他反悔。“谢谢。”她小声道谢,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好像自己仗势欺人了一样——虽然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势”。
“不过,”他再次开口,目光落在她怀中的书上,“这本书的理论框架建立在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基础上,如果你要写城市叙事,或许可以结合戈夫曼的‘拟剧论’,分析个体在城市这个‘前台’中的自我呈现。”
微漾彻底怔住了。
他说的,正是她稿件构思中模糊感觉到,却尚未清晰提炼出来的核心方向!这个看起来冷冰冰、不近人情的男生,竟然一语道破了她的思路瓶颈。
内心的惊讶压过了刚才那点不快。微漾抬起头,重新审视他,眼神里带上了探究:“你也研究这个?”
“略有涉猎。”他的回答依旧言简意赅,但目光似乎在她脸上多停留了一瞬,仿佛因她迅速的理解力而闪过一丝极细微的讶异。“书的第三章,关于‘非正式空间’的论述,对你可能更有直接帮助。”
他居然连具体章节的重点都记得?微漾低头翻到第三章,快速浏览了几眼,果然发现其中几个小标题直接切中了她正在思考的问题。
这一刻,争书的不快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遇到“知音”的惊喜感。尽管这个“知音”的态度实在算不上热情。
“谢谢你的建议,”这次的道谢真诚了许多,她甚至鼓起勇气露出了一个浅淡的笑容,“我会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的。”
男生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走向了书店的另一区域,高大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架之后。
微漾抱着书,站在原地,心里有些异样的感觉。刚才那短暂的交流,像一颗投入湖心的小石子,漾开了一圈圈涟漪。他看起来那么冷漠,说出来的话却精准无比。他明明也想要那本书,为什么又轻易让给了她,还附赠了如此关键的建议?
真是个矛盾的人。
她走到柜台结账。老店主一边慢悠悠地用纸袋包书,一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她说:“那孩子,是金融系的江述吧?可是我们这儿的常客喽,眼光毒得很。”
江述。
微漾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但听起来,像他这个人一样,带着点疏离和冷感。
抱着那本“抢”来的书走出“墨韵”,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微漾深吸一口气,将书店里那个短暂的插曲和那个叫“江述”的男生抛在脑后。她还有稿子要写,有无数的事情要忙。
然而,她并不知道,在她离开后不久,那个清冷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柜台前。
“王伯,”江述将选好的几本书放在柜台上,语气随意地问,“刚才那个女生,常来?”
老店主推了推老花镜,笑得有些意味深长:“你说微漾啊?嗯,常客,一个顶好的姑娘,安静,爱书。”
江述“嗯”了一声,没再追问,只是付了钱,拿起包好的书。转身离开时,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微漾刚才站立的位置,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与他冷淡外表不符的微光。
那是一种确认了什么,又计划着什么的微光。
而在另一个维度,回到宿舍的微漾,打开了那个她记录心情和读书笔记的匿名文化社群平台。她习惯性地忽略掉寥寥无几的点赞和评论,正准备关掉,却忽然看到了一条新的私信。
来自那个她颇为欣赏、ID名为“述说者”的、沉默寡言的粉丝。
信息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最近,是否在思考关于‘城市角落’与‘个体表演’的命题?」
林微漾的手指瞬间僵在鼠标上,背后莫名升起一股凉意。
他怎么会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