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以暴制暴
太后娘娘?
不止是张武,全场百姓全都蒙了,刚刚还喧闹不堪的场面突然静下来,四野鸦雀无声。
“你……你这个死丫头,你胡说!”被“砍头”两个字吓得脸色惨白的张武反应过来,急忙想要澄清,却听君沫一跺脚,忿忿道,“我这就去告诉县主老爷,让他来评评理,你们都别走啊,可得给我作证,明明就是张武不小心压断了太后娘娘赐给我的金钗,和我完全无关,要砍头也是砍他的,和我没有半点关系。”
她一边说一边转身就要穿过人群,仿佛真的要去县衙找县主大人评理,让所有围观的百姓给她作证似的,吓得张武一愣,急忙追上来喊,“姑娘,小姐,你别走,你听我说啊……。”
可他越是喊得大声君沫走得越快,被她搬出“太后娘娘”的百姓们自然不敢得罪这个看起来粉雕玉砌,实则来历不凡的小姑娘,自觉让到两旁腾出一条道路,眼看就被她走了百来米,吓得张武不得不发足狂奔才追了上来,一把拉住君沫的袖子,扑通跪到地上哀呼,“小姑奶奶,求您了,您别走了啊,我……我……。”
君沫停下脚步,用力甩开他的手,不依不饶的大声问围观百姓,“你们说,是不是张武不小心压断我的金钗呀?你们可都在现场,不能昧着良心哦!”
闻言,所有人一愣,被张武欺负过的百姓纷纷反应过来,异口同声的答,“对,就是张武压断的。”
甚至有人加油添醋道,“他不是不小心,我们看到他就是故意的!”
“对,他就是故意的!”
“是张武,我们都看到是他故意压断太后娘娘的金钗的,应该杀头!”
“对,就是他!”
……
听着此起彼伏的喊声,张武吓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自己一直打着的招牌,那个京城的亲戚只是某朝廷重臣家里一个不入流的小管事而已,怎么能与当今太后相比?若这小丫头的金钗真是太后所赐,他肯定会被杀头,不,还会诛灭九族!
一想到“诛灭九族”四个字,他不自觉打了个哆嗦。
此时的张武哪里有时间思考君沫的金钗是不是太后所赐?他想当然的认为众目睽睽之下,不会有人敢冒认认识太后娘娘,还敢冒认自己的金钗是被太后娘娘所赐,那可是杀头或者诛连九族的大罪。
再说这个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十来岁,而且长的清纯可爱,当然没有这么大的胆量,所以他自主认为君沫不会撒谎!
事实上,君沫确实没有撒谎,墨嫣出生的时候,恰逢太后四十大寿,她的亲生母亲当时还在世,抱着她到皇宫去给太后贺寿,太后见其粉雕玉砌,长的漂亮可爱,一时心喜拔下头上的金钗赏赐给她了。
墨嫣三岁时被借口称身体不好送到医仙谷学医,就算她的继母再心肠恶毒也不敢私藏太后赏赐的东西,这些东西在宫里都是有记录的,所以一并给墨嫣带走了。
可被张武压断的金钗当然也不是太后赐的那支,君沫趁着之前伸手指向他的时候飞快将扣在手中的金钗扔在他的脚下,强大的力道自然让金钗断成了两截,也成了她反制的筹码。
此时的张武已经吓傻了,他可不想死,他还没活够呢!
为了平息小姑奶奶的怒气,保住性命,此时也顾不得面子和里子,不停磕起头来,一边磕一边求饶,“小姐,姑娘,我不是故意的,求您别,别去告我啊,这金钗可以找巧手点的工匠悍接的,那些蓝宝石也可以重新镶上去的,钱我出,我出,保证天衣无缝,看不出来断过的,求您放过我吧,求您了……我,我上有老,下有小,您可不能砍我的头啊……。”
他一边说一边哭,简直是痛苦流涕,惨绝人寰,和之前的凶神恶煞形成鲜明对比,让周围的百姓叹为观止。
可君沫发现,从始至终他的结发妻子陆璇双只是站在远处望着这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沉静的就像一尊石像,仿佛这一切都跟自己无关似的。
哎,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啊!
君沫心中腹诽了一句,假装摸着下巴沉吟片刻才问,“你真的能保证让我的金钗恢复原样?完全看不出来?不会被太后娘娘发现?”
“是是是,保证一模一样,绝不会被人,不,被太后娘娘发现。”闻听有转机,张武连忙擦去眼泪和鼻涕,语无伦次道。
“那好吧,不过我也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你,你看之前的五百两……,”
“我不要了,一分都不要,那个赔钱货……不,不是,是我妻子,不是,我可以写休书,她以后就是你的人了,我马上写,马上……。”连滚带爬的张武急忙跑到旁边的店铺去要了纸笔,颤抖着写完休书,按上手印,这才恭恭敬敬递到君沫手中。
看着墨迹未干,龙飞凤舞的休书,君沫翻了个白眼,小心折叠好收起来,这才慢慢走到对面,捡起地上的金钗和蓝宝石,指着张武问,“你是现在拿去修补呢,还是我过几天再来找你取?”
“现在,我现在就去,小姐您家住哪儿?我,我会给您送去的。”急步跑过来,一脸诌媚的张武接过残缺的金钗不迭的说。
君沫眨了眨眼睛,随便报了个地址,反正一根金钗而已,实际上值不了几个钱。
可张武连连点头,以为自己好不容易从鬼门关走了一圈,自认为记下地址之后,一溜烟的跑没影儿了。
围观的百姓哈哈一笑,既然热闹看完,自然也都鸟兽散开了。
君沫将手中的休书递给陆璇双道,“你自由了,拿着它回娘家吧。”
不料,陆璇双并不接休书,只是平静的答,“我已经没有娘家了。”
“为什么?”君沫一愣。
“我爹去年去世了,我娘在我出生时就难产了,那个家已经没有人容身之所。”
君沫眨了眨眼睛,见她平静的脸上连半丝动容都无,就像一滩死水,根本不会引起任何波动似的,心中反而怜悯万分。
若非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痛苦,绝不可能养成这样漠然如水的性格,所谓的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