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灵魂的独舞

张爱玲

灵魂的独舞 捡星星的人 1587 2018-04-14 05:00:42

  张爱玲的书,我最喜欢的,唯有那一本“倾城之恋”。命运多桀的白流苏,浪荡不羁的范柳原,伫立在硝烟战火中的爱情。永远忘不了的一段独白:范柳原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

  她笔下塑造的女人,总是有一种外表娇娆,内心倔强的特点。可能因为她本人就出生在那个江湖气息浓重的城市吧,上海。所以,读她写的故事,总会闻到那一股子旧上海风情的味道透过纸张,朝你扑面而来。仿佛瞬间便将你置身于车水马龙的街头,你会看到,皮肤黝黑一边吆喝一边拉车的汉子。也会听到,老爷车厚重的喇叭声,从车窗子里探出头来叫骂的司机。茶楼里一桌子坐在那儿打桥牌的本地人和老外,上海话搅和着洋文叽里呱啦。烟柳巷子里几位烫着卷发,媚眼如丝的女人,柔软纤细的腰肢,黛色的丝质旗袍犹如泼在身上的水墨,裹在玲珑有致的身材上,像一副流动的画卷。

  作为带领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最迅速的城市,这个被称之为“东方巴黎”的魔都,在它璀璨耀眼的光环之下也聚集了众多人性的丑陋。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你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也可以在这里迷失自己。

  我喜欢张爱玲,也不完全因为她写作的风格,怎么说呢,因为我们彼此相似的成长境遇吧。所以读她的文字,更能深深感受到其中夹杂的情感。不幸的童年,支离破碎的家庭,抽鸦片的父亲,虐待她的继母,远洋海外的亲生母亲。她想过逃离,却失败了。她曾在文字中这样描述“刺痛自己的,是至亲的人;怜悯自己的,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若非有同样经历体会的人,是不会理解这句话的。她的父亲脾气暴躁,只因她想要些学费就可以拿着花瓶朝她丢过去。读这些的时候,我真的落泪了。我想起我的父亲,那个冷漠无情的人,也曾打的我遍体鳞伤,我和小爱玲一样,倔强执拗,任凭嘴角被打破流血,也不肯低头认一声错。只是,相比较之下,她还算比我强一些的,毕竟她的母亲每次都会从国外回去看她,并坚持让她上好的学校,受高级的教育。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若没有姥姥的收留,恐怕早已年少赴黄泉了。

  后来,张爱玲终于辗转逃离了那个令她万念俱灰的家,继而投奔了母亲,等待她的,却是另一种失望。她将之归结为“宿命”。也许是出于对爱的极度渴求吧,或者是一种根植于心的希冀,才成就了她与胡兰成的那段爱恨情仇。

  胡兰成,民国第一渣男。在追求张爱玲时曾写下情书“梦醒来,我身在忘川,立在属于我的那块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爱玲的名字,可是我看不到爱玲你在哪儿,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山河岁月空惆怅,而我,终将是要等着你的。”张爱玲回信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彼时的她,早已被胡兰成的儒雅绅士风度给迷的神魂颠倒了,怎会料想到,就是这样一个誓要与她共生死的男人,终会背叛婚姻,背叛她。婚约上,胡兰成提笔“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一脸娇羞依偎怀中,以为至此找到了一生所托付的人,且是如此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对于她来说,爱上的并不是这个男人的才情,而是他懂她,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才是致命的。

  没过多久,恰逢局势动荡,张爱玲对国家政事并不敏感,也不了解胡兰成的汉奸身份,在她眼里,他只是她爱着的男人,和他在一起,便觉心生欢喜,即使卑微,却能从尘埃中开出花儿来,如此而已。但是胡兰成改不了骨子里的风流气,到头来还是另觅新欢。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仿佛在配合着人的心情,张爱玲转身离开之际,她心里告诉自己,这段情,真的走到尽头了。

  张爱玲最后定居在美国洛杉矶,嫁给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关于她的后半生,很多记载都没有详细的描述。她说,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这也可算作她对自己感情的总结吧。

  我想,一个人的命运是不能选择的,但我们可以在苦涩的命途中活出不一样的自己。面对世事凉薄,也要心存善意。若无处取暖,就让自己的灵魂之光,燃烧自己。

捡星星的人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__张爱玲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