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队伍远没有成亲时候的繁复,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周家。
马车一看周家宅院,房子显得有些破旧,看来是个老宅子了。周奎丁氏等在门口,朱由检虽然不认识自己老丈人,不过还看得出来。
拉着周菱从马车跳下来,朱由检笑道:“劳烦二老久候了。”
看着打扮的天仙般的女儿,周奎丁氏也是满脸笑意道:“小人草芥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如今王妃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华,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小人夫妇。”
按礼,周奎丁氏先行臣礼,周菱再行家礼。周菱见父母就要给自己跪下,心里异常难受,可自己只能依女官的教导站着。朱由检却看不下去了,一把拉住两人,朱由检道:“我朝以孝道治国,若二老给小王行礼,真就折煞小王了。”
朱由检拉过周菱笑道:“再说二老给小王养育了这样好的王妃,小王感激还来不及,怎么敢受二老的礼。”
周奎丁氏见朱由检不是虚套,也不再坚持。不过这王爷如此讲孝道,必然坏不到哪里。女儿嫁个这样的王爷也放心不少。
一行人来到正厅,朱由检道:“小王下个月就要就藩锦州去了,周菱自己在王府我看也没个作伴的。何况大舅哥还因为小王发配辽东充军,二老可想随小王就藩锦州?”
这就是意外之喜了,周奎丁氏早就对儿子日思夜想,听完后连声答应下来。周菱听到这个消息,远离父母的愁绪消去不少,对自己这位夫君心里实在是感激。
朱由检道:“到了辽东自然重新置办房子,杂物。二老也不必多收拾东西,只捡着贵重东西带去就是了。”
周奎赔笑道:“好,家里也没什么贵重东西,也正好轻装简从了。”
道了声好。知道周菱肯定有想和爹娘说的悄悄话,朱由检痛快答应在周家吃过午饭再走。周菱跟着丁氏去了厢房说话,朱由检在正厅陪着丁奎。来自后世的朱由检也没什么架子,跟周奎俩人倒是聊得极为开心。
吃过饭到了回王府的时候,见周菱不忍离去。朱由检笑道:“以后到了锦州,就把岳丈岳母安排在王府旁边。见面时候还多的是。”一句话说的周菱转悲为喜。跟周奎丁氏道了告辞,回门就算是结束了。
回到王府,已是下午了。却听侍卫通报徐尔一求见。
朱由检不禁有些好奇,问道:“徐先生自己来的?还是和文先生一起来的。”
侍卫道:“徐先生只自己一人在王府门口求见。”猜不到徐尔一来找自己什么事,朱由检忙跟着侍卫来到前院。
徐尔一看朱由检出来,躬身道:“王爷,如今有一老友求投奔王爷,不知王爷能否抽空见上一面。”
朱由检笑道:“徐先生是又给小王找来经世之才了,不知这位在哪里,还请一见。”
徐尔一道:“知道王爷求才若渴,这位老友就在府外,臣去叫他进来。”说完徐尔一行至王府大门,带来一人。
朱由检眼前一亮,来的这人身高七尺,一席黑袍穿在身上,胸前带了个十字架闪闪发光。
朱由检问道:“不知先生怎么称呼,这位先生是信奉西洋的教义吗?”
那人不禁有些惊讶,因为明末虽然天主教已经传入中土,但受众极少。整个朝里的也就徐光启等寥寥几人信奉,天主教的教义与中土很多风俗习惯大相庭径,因此是个小众信仰。
错愕之后,那人拜下道:“草民王徵拜见王爷。小人和尔一是至交好友,听说王爷对水军也颇为重视,小人几年前皈依了西洋天主教,从传教士汤教士哪里习得西洋战舰火炮等杂学。可朝里诸位大人觉得这都是些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不知王爷能否给小人个机会,定不负王爷。”
这就是天上掉馅饼了。朱由检前世读明史自然是知道王徴的大名,王徵在历史上不如徐光启等人出名主要是他学的东西跟别人不同。徐光启,宋应星等人也师从西洋传教士,但他们主要对应用于农业等方面的东西研究较多。明朝以农立国,自然更受重视。
王徵就比较惨了,他学的是机械制造与火器,这在17世纪的大明市场不大,因此也没什么人赏识他,只能自己闭门造车。如今听说老友徐尔一才学被朱由检看上,自己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实在是等不起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徐尔一,希望自荐给赵王,也好谋个出身。
朱由检喜出望外道:“什么奇技淫巧,依小王看来这都是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大智慧。先生愿意跟小王前往辽东,荣幸之至。”
人生中总有几次觉得自己机会大门洞开的时候,王徵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已过天命之年的自己终于有人愿意接受自己的学问了。虽然自己皈依天主教,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种深深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泯灭不了的。
朱由检道:“下个月小王就要启程辽东了,剩下的这些日子先生就暂且在家修养几天。到了辽东少不了让先生操劳。”
有事倚重自己正是王徵想要的,要是朱由检只把他当个闲人养起来还不如不去。王徵笑道:“好,那小人就在家等候王爷一声令下了。”
朱由检道:“好!先生这几日是最后休息的时候了,到了辽东万事从头开始,一定是有的忙。先生要还有什么事找小王,以后直接来府里就是。”
王徵应了下来,既然赵王已经把自己招入麾下,眼下也别无他事。跟徐尔一告辞一声,俩人离去。
历史上的崇祯也用过孙元化等人,可崇祯看重的却是他们一府一县的管理才能。这在他们跨时代的科学水平面前不值一提。倘若自己能在这些人帮助下,将火炮等新式战法彻底应用开,当今世上只怕还没有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