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便是有心相救,但奈何兵微将寡,力不从心。不如孔北海先行,容某去公孙瓒处借的两三千士兵,再来相助。”刘备沉吟片刻,对着孔融说道。
孔融不禁有些怀疑,“刘使君,可不要失信啊。”
刘备正色说道:“我刘备,言出必行,您认为我是那样的人吗?不管我刘备能借到兵还是不能,我都会如约而至。”
听到这话,孔融显得十分高兴,刘使君真君子也,是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融自罚三杯,还望使君莫要怪罪。”
“孔北海客气了。来来来,众人满饮此杯,庆祝大败黄巾。”刘备打个哈哈,将这事翻了过去。
“孔国相,刘使君,青州之围既解,我们之间的缘分就到此吧。我已经答应了投奔扬州刺史刘繇,这次回青州也是来接母亲的。明天我就打算离开了。”太史慈饮下一杯酒,向众人告辞。
孔融面有难色:“太史将军,本来我是不应该留你的,不过徐州紧急,太史将军能否稍等些日子再走?”
“孔国相,实在抱歉。在下早就答应了朋友一起投奔刘繇。这一次受母亲之命,青州之行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再晚,恐怕就要失信于人了,还望国相见谅。”
“嗯,也罢。太史将军勇武,在刘扬州的麾下必然能有一番事业,融提前为将军贺!”孔融也是洒脱的人,没有去强求。
“孔融先生言过了。”程皓这时不合时宜地出言,“我想子义将军在刘扬州麾下既待不了多久,更难得到重视。”
“这,程先生何出此言?”太史慈倒也不莽撞愤怒,只是面色不善地问道。
刘备也十分不解,“是啊,军师。太史将军武艺高强,为人忠义。所谓锥处囊中,怎么可能得不到重用?又怎么可能不会长久?”
“主公,若说是锥处囊中,子龙将军可足够锋利?扬州世家纵横,重要的官职早被占据,太史将军若没有足够的战功,即便刘扬州知道将军的大才也不可能重用的。”
程皓暗暗咽了口唾沫,喝酒伤嗓子啊,“可扬州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来,而是内部山越叛乱。镇压蛮族,根本用不到也轮不到太史将军分这一份功劳。”
“而一旦外敌来犯,无论是荆州刘表、徐州陶谦,还是豫州袁术,都不是内部派系分立的刘繇能够抵抗的。届时,扬州易主,太史将军自然也就不能长久了。”
众人闻言都陷入了沉默,太史慈沉思半晌,说道:“多谢程先生,子义受教了。只不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子义允诺了朋友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呵呵,太史将军也不必悲观。刚刚只是程某的一些推测罢了,未必就准。再者说,就以将军的武艺,未来恐怕各个州郡的主官,都是求之不得呢。”
“正是如此,太史将军。一旦有不如意,或是无路可去,我刘备,随时欢迎将军的加入!”
“呵呵,多谢刘使君了。”
……
城外,孔融、刘备、太史慈几人同行。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各位,我们就在这里分别吧。刘使君,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孔融对刘备郑重说道。
“呵呵,孔国相,我刘备言出必践,请您放心便是。国相,太史将军,再会。”
“再会。”
“再会。”
众人各自离去。孔融带了上万士兵,刘备也还有三千多军士,只有太史慈单人独骑。望着太史慈离开的方向,程皓不禁心生感慨。
太史慈这一去,不知道还会不会延续历史上的悲剧,四十岁,壮年而死,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壮志未酬身先死,让后人扼腕叹息。
虽然三国时期壮志未酬而死的文臣武将并不少,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是壮志未酬的,现在的这些人几乎都没能见到天下重新归于一统的那一天。但是,太史慈的死,毕竟太过“草率”。
鬼才郭嘉好歹是因为远征幽并,水土不服。更在临死前献出了平定乌桓的最后一策。刘备、曹操也算做是“六十而死,不称夭亡”,毕竟也是奋斗了一辈子,即便未能完成壮志,也能够没有缺憾了。
而太史慈、孙策,死得太憋屈,不明不白。小霸王竟死于三个死士的,刺杀,大将太史慈居然死于攻城时的箭矢,还是回到大本营才死去。看看吧,三国时期还有哪位名将死于攻城?即便是许多武将都是“亲冒矢石”,但是亲兵的护卫使他们只需注意正面的敌人。这两位大佬的亲兵,未免也太不合格了吧?江东这潭水,很深啊。
不过,自己只不过是见猎心喜,太史慈能活下来自然最好,若是不能,自己也不过是颇有遗憾,也谈不上伤心。毕竟,有关张,再加上未来的赵云,以及会得到的诸多名将面前,太史慈还真不是特别的出色。
回过神,程皓轻轻地摇了摇头,任其自然吧。
“师弟,陶恭祖与你既没有昔日旧恩,更没有什么情谊。你何必冒着得罪曹操的风险,去就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呢?更何况,陶恭祖的属将杀死了曹嵩,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兴兵,那是合情合理,乃是陶恭祖咎由自取,又何必去救呢?”公孙瓒听了刘备的借兵请求后,十分吃惊地问道。
程皓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理儿倒是这个理儿,但是你这么直白地当着人说出来真的好吗?怪不得你老从压着袁绍打,到现在的均势对峙,并且不久之后被人给灭掉呢。不光是因为袁绍四世三公啊,城府这么浅,四处得罪人,不失败才真是没有道理了。
刘备闻言,坚定地说道:“陶恭祖是仁人君子,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恐怕是张闿见利忘义,私自所为。而曹阿瞒,视百姓于无物,肆意屠杀,备实在痛恨。更何况,备已应诺北海相孔文举,无论师兄借兵与否,备都会去解徐州之围。一诺千金,备绝不会违背诺言,否则,岂不是为天下人所笑?”
公孙瓒深深地看了一眼刘备,似乎想要看出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好吧,师弟,既然你意已决,师兄借给你兵便是。不过如今我与袁绍相对,仓促之间也调不出多少兵,就给你三千马步军吧。”
“多谢师兄,不过还希望能够借赵云一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