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来到兵营,看着在陈到的带领下正在演练的军队,程皓不由点了点头。
终于有点兵的样子了。
程皓也不强求这些新兵能够踢出标准的正步,毕竟时间太短了,不过以后若是有机会肯定还是会再尝试的。
只要这些士兵能够在行军的时候做到齐步就可以进行下面的训练了。
没办法,时间有些短,如果真像后世军队,哪怕是大学生军训后的水平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这个时代可没有放在校场上的音响里的音乐,让你来找节拍,只能在不断的磨合中寻找适合的节奏。
当然了,可以擂鼓,但是程皓想了想还是没有这样做。
你不能保证每次战斗都是正面对战,肯定有没有鼓点的时候。而且,擂鼓声听多了也是会使士兵产生疲劳,导致鼓点在战斗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这个道理。这么说吧,你见后世哪只部队训练的时候吹冲锋号的?
程皓后世所在的小区旁边曾有一个武警部队的“驻扎点”,常驻的那种。
有时候从临近楼的窗户向外看他们训练,真的有些激动,虽然只能看见爬铁丝网这一项。
所以,勉强也能够算是略有了解。
真的是略。
后世的冲锋号,就和现在的战鼓声一样,是不能经常使用的,除非是在对战之时。
不然,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
程皓绕着校场缓缓转了一圈,又走到高台上,大喊一声:
“立正!”
下面的陈到以及几位代什长,也连忙发令“立正!”,其他的士兵迅速停止了动作,将兵器交到左手,立在地上,挺直腰板。
虽然还是有快有慢,不过程皓已经很满意了。单从这一项命令而言,这些士兵的纪律性已经不比后世那些经历过半个月军训的大学生差了。
“列队!”程皓继续喊道。
这一次,因为停止了操练的缘故,静谧的校场将程皓的声音传得很远。即使有听不清楚的,经过这几天的训练以及旁边众人的行动也能够想到程皓的命令是什么。
因为是二十人一个小队在代什长的带领下进行的训练,因此,众人集合的速度很快。
代什长站好位置,其他人立马跟上,短短时间就完成了。让程皓十分开心,终于是小见成效了啊。
不过,马上就是最为重要的了,希望这些人不要让自己失望。
否则,自己虽然不会直接打板子什么的,不过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可是少不了的。嘿嘿。
陈到等所有士兵都站好了位置,一阵小跑到台下,行军礼道:“报告军师,本曲应到500人,实到500人!集合完毕!请指示!”
程皓面无表情,朗声道:“演练队列!”
“诺!”
陈到重又小跑归队,大声喊道:“向左转!”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倒是没有转错方向的,而且也勉强算得上是整齐,这让程皓很满意。
不过,距离后世那种一支军队像一个人的地步,还差了许多。
而且,这个时代的士兵都是穿着铁甲,或者皮甲外缀层铁片,也使得动作起来很难有那种“噼——啪”清脆的声音。
不过至少动作上,差不多已经足够了。
精益求精、“吹毛求疵”,那是之后时间充裕时应该做的,不是现在。
本来,这些新兵果然如自己所料,相当一部分分不清楚左和右,分得清楚的也时不时模糊一下。只有几个左利手,也就是左撇子倒是能分得很清楚。
眼看着训练了一整个上午,却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每一次出错的人都不一样,而且还为数不少,其中那二十多个代什长也是不时出错。
正当程皓感觉真的有些棘手了的时候,脑海中灵光闪过,突然就想到了方法。
这还是程皓前世看小说时学到的。
当下,程皓让所有人都把左脚的鞋子脱了,只留着右脚还穿着鞋。
没想到,效果居然出奇的好。这些新兵当下就对左和右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不再稀里糊涂地瞎想了,失误率瞬间低了好几倍。
程皓眼看着有效果,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自己脑海里的知识,还是很丰富的嘛。
嘿嘿,当然了,也不能忘了感谢七月新番大大。
在程皓的心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战国写得最好的一本了。
……
之后,陈到又带着部队演练了齐步走以及转弯走,这是这十几天程皓带着部队进行的所有训练了。
从今天开始,就要真正开始作战的训练了。
古代的军队,最看重的有两点,一个是个人武艺、一个是团队配合。
个人武艺很好理解。
早在周朝之前,战场作战没有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基本都是硬拼,看那方军队更多,士兵更强。如此,武艺高的一方自然大占优势。
等到春秋战国,打遍天下的第一支军队——魏武卒,更是极其看重士兵个人战力的军队。仅仅凭借严格地选拔条件,就能将许多“精兵”淘汰在外。
之后,军队主将也很看重士兵的武艺。史书中就常常记载某支军队“彪悍壮勇”。
至于配合,其实往往是被忽视的。因为战场一大,往往只能各自为战。即便有所配合,那也是在宏观层面。
比方说,左右夹击、十面埋伏。但是对于军队内微观的小团队配合,往往轻视。
直到明朝一位著名的统帅兼民族英雄带着他的军队出世之后,从南打到北,未逢敌手。这种配合,才得到了重视。
那个人,叫做戚继光。他的军队,叫做戚家军。
戚家军,被誉为是“16到17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凭借的是他们无数次沙场征战打出来的威名。百战百胜、无一败绩,不论是抗倭还是镇守北疆,都杀得敌人闻风丧胆。
成军二十四年间,大小数百战,打败了至少十五万的敌军,其中,斩首十余万。
戚家军,真的是“恐怖如斯”。
他们凭借的是什么?或许有装备和纪律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戚继光的“鸳鸯阵”。
“鸳鸯阵”,主要是供十二人的小团队互相配合,围杀敌人。当然,也可用于上万人的大战,不过那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鸳鸯阵组合成的大阵。
从那以后,中国军队,才更加重视微观的、基层的士兵之间的配合与默契。
但是,现代军队证明,那还不是最厉害的。
最厉害的,还是纪律、是统一、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