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隋唐女子图鉴

第十四章 姐弟和好复如初,风尘仆仆巡张掖

隋唐女子图鉴 贺楼惜雪 3533 2019-05-24 23:43:29

  我招呼他坐下。

  他盯着我,看得出奇。

  “我脸上是有花儿吗?你怎么直盯着我看。”

  他噗嗤一笑,“上次在月光下,我没看清楚你,今日在日光下,我得细细看你,看你到底是与哪里不一样。”

  “我……”

  这问题叫我该如何回答呢?

  他的眼神颇有些不明所以的暧昧,看得我心里直发毛,所以我只得转移话题,问道:“你怎么能随时在宫里走动?”我虽知道他是萧舅舅的儿子,但外戚无诏不得入宫我还是知道的。

  “我是太子的陪读啊。”

  “可是……太子不是……”

  “姑母让我继续留在宫中教代王殿下读书。”

  “意思就是说你对宫里的一切都很熟悉咯?”

  我突发奇想,想向他打听点什么。随即挥手遣散了随侍的宫人,后又命百灵去添一壶热茶。

  待她们都散去以后,我忍不住向他问道:“我想向你打听个人?”

  我并未直接说出来,因之前听母后说过,后宫之人皆可能成为眼线,我在桌子上比划了几下。

  一看是“杨玄感”三个字,萧家表哥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我见他那般模样,打趣道:“你怕了?”

  萧锋不屑道:“他虽位高权重,掌天下兵权,不过也是仰仗父辈的光芒,真实年龄也只虚长我五岁而已。”

  “哎呀呀,你看看人家,年长你五岁就能带兵打仗,再看看你,只会整日在这里抚琴弄墨,无病呻吟。”

  “你……”萧锋虽生气,但并不愤怒。

  “他祖上跟太祖祖上同为大周重臣,经过几代的袭爵和经营,到了杨素这一代,门生众多,满朝文武过大半皆出自其门下,封德彝只是其一。自杨素死后,这些人自然而然地便成了杨玄感最有力的支持者……”

  我说怎么上次封德彝敢直言讽刺天子女婿无后,想来是这么一层关系支撑着他如此有恃无恐啊!

  “不过话说回来,你怎么这么久了还不娶亲?莫非这大兴城一百零九坊,就没有能入得了你眼的女子?”

  “我在等一个小女孩儿长大。”萧锋说完又暧昧地看了我一眼,这眼神极尽温柔,看得我心发慌,我只得找借口溜了。

  这个宫里藏着的秘密太多,我也懒得去想。

  但是眼下有一件事不得不去想,那就是给姑母贺寿的事。

  要问我为什么对此事如此热衷,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好奇心,而另一方面是我想做好这件事,在杨老头儿那里拿到个“丹书铁券”,为自己以后做打算,毕竟没人比我更清楚我是个冒牌的公主,我得考虑自己能活得多久的问题。

  通过这一段时日的相处,姑母虽对我放下心防,可在她面前是半个字都不能提杨家任何一人的,尤其是杨老头儿。

  她不肯接受杨老头儿的任何示好,也不主动向他索要任何利益攸关的事,更遑论像亲人一样与他心平气和地聊聊,照此情景,想要快速让他们姐弟和好是不可能的。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姑母的那种故国情怀,许是我压根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所以未能深刻体会到她的情感,我只想说,哪个时代能让我活下去,我就愿意处在哪个时代。

  相比那些看重权势地位的人,我更看重生命。

  没办法,谁叫我是凡尘里的俗人一个,也只能用俗人看中的点来解决这件事。

  通过闲聊,我发现这位老太太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一副淡漠的态度,唯独聊起自己亲生女儿的时候才会有一丝笑脸。

  知道这位姑母看透了帝王之家的虚情假意,要打感情牌肯定是行不通的,只得用激将法。

  某日姑母主动提及已经嫁入李家的娥英姐姐,字里行间无一表露出她对这个女儿的宠爱与期许。

  “可是在我看来,您一点也不爱娥英姐姐。”

  见我驳斥她,姑母激动道:“胡说,娥英是我的命根子,我岂能不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刻你应当考虑的是娥英姐姐的未来,而不是您高傲的面子。”

  大概是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姑母脸色稍微有所缓和,我便接着说道:

  “我记得姑母曾说过,帝王之家,最无用的便是真情。既然已成既定事实,凭您一己之力又无法改变,那还不如利用这份帝王家的虚情假意为自己谋取利益,拿到手的东西才是真理,别的都是虚的。试想想,您最牵挂担忧的人是谁呢?还不是宇文姐姐和她的家人,所以不如现在跟我父皇搞好关系,您也可以有机会为娥英姐姐和她的家人谋取最大的利益的,看到你们姐弟情深,朝臣应该也无力反对吧。”

  姑母听完,若有所思。

  苏嬷嬷在一旁也帮忙劝道:“长公主,仔细想想,无忧公主说得也不无道理,您怨了一辈子,又争了一辈子,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宇文家,别忘了,李家还有一个小的,得您好好为她筹划筹划呢。”

  这位苏嬷嬷现在几乎把我当成半个自己人了,态度也比之前好了许多。

  听完苏嬷嬷的话,姑母又陷入一阵沉思。

  皇宫御花园,杨广正在和萧后商议着如何不失体面又能让姑母易于接受地给她过寿辰。

  “那父皇有什么打算呢?”

  “无非不是群臣献寿礼,饮酒作乐……”

  俗,俗,简直是俗不可耐!

  “错!只需一个小小的家宴即可。”见杨老头儿满脑子就只有这么点

  “家宴?那未免也太寒酸了吧!”女神讶异道。

  我向他们挤挤眉眼,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当我们聊得正兴,悠然前来禀报,说是栖霞宫的苏嬷嬷过来传话,请杨老头儿傍晚得空去栖霞宫小坐。

  杨老头儿和女神面面相觑,明显惊讶不已,大概是不相信高傲的姑母会主动前来相邀。

  而我却像早就知晓内幕一样的坐在女神旁边悠然吃着果子。

  永安宫,明月当空照,清润似白玉。

  我正在烛光下练字打发时间,在古代这个时辰也的确是无事可做,又没电视看,又不可以玩游戏,只得装个淑女念书写字了。

  而女神则在一旁,边喝着燕窝雪梨,边指点着我。

  不保养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女神每日都在身体力行践行着这句话,所以永安宫什么燕窝、银耳、海参、人参等名贵补品供应不断。

  杨老头儿赞她是为才女,确是如此。

  “不知道你父皇跟你姑母聊得怎么样了?”女神问道。

  “想必……应该是……还好吧……”我便写着字边答道。

  女神看我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打趣道:“不知道你这孩子又在耍着什么花样……”

  “看看父皇待会儿回来怎么说不就知道了。”

  女神感慨道:“希望他们俩姐弟多年的郁结能解开才好。”

  两位主子正说着话,忽然一阵满足的大笑声传来。

  “哈哈……朕的好玥儿,你想让父皇怎样赏你?”杨老头儿人还未进殿,声音已经从不远处传进来了。

  我还来不及行礼,便飞快地跑到他身边打听“战况”。

  听他一番讲述,嫌隙多年的姐弟俩居然冰释前嫌了。

  “你姑母自隋朝建立以来,便对我们杨家人没有过笑脸,总是想着是我们杨家篡夺了宇文家的江山,朕也是拿这个姐姐无丝毫办法,如今她能对朕敞开心扉,朕心里畅快无比,也算是了了先帝一桩心事儿啊!”

  “玥儿功不可没,你可当真是朕的福星,快说说,想要父皇赏你什么?”

  我嫣然一笑,果然在我的预料之中。随即仰头问道:“父皇可说话算数?”

  杨老头儿豪迈允诺道:“天子一言,驷马难追。”

  “那我想要一张金书铁券。”

  “金书铁券?你要那个做什么?”

  “我怕我将来……我要留着保命。”

  见我吞吞吐吐,杨老头儿疑惑道:“保命?谁会要你的命?”

  “我……”

  “哎呀父皇,你刚刚可说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那您这位君子到底给不给嘛?”

  “给给给,怎么会不舍得给!”大概是被我缠得不行,也顾不得问我到底要这金书铁券做什么,杨老头儿御笔一挥,给了我一张空头圣旨,只有落款,没有内容。

  完了还不望加上一句,“你想写什么,随你便。”

  见杨老头儿给了我一个这么大的恩典,女神不禁夸着笑道:“陛下就这么宠着玥儿……”

  “谁让玥儿是我的心头爱呢……”

  杨老头儿和公主的姐弟情在我的调解下大有改善,在古代,调解家庭矛盾我可是把好手,想必在现代,我该是能求个妇联主任当当,准没错。

  隋大业五年七月,风和日暄,草木葱郁,夏意渐浓。

  杨老头儿命人张罗着巡幸张掖的事,姐姐因为身子重,不便行动,这次就没打算跟着一起去,纪情姐姐也因身子一直不太好,不适宜长途跋涉,就暂且留在宫中修养着。

  除了二哥杨暕留守大兴城,其余凡是有头有面的妃嫔臣子、太医及其家属,皆跟着杨老头儿风尘仆仆一路西巡,就连一向不喜路面的姑母也在我极力劝说下愿跟着大队伍出门散散心。

  当然,这样见世面的大事,又怎会少得了我?

  杨老头儿亲率大军从大兴城浩浩荡荡地出发,队伍之长,宛若蛟龙,人数之多,不可胜计。

  我们先经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最终安然抵达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郡。

  而高昌王鞠博雅早早地携高昌王妃及高昌臣子在此地恭迎大隋的御驾。

  见惯了中原的青山绿水,大西北的给予我们别样的视觉冲击。连绵起伏的山脉重重叠叠交叉在一起,形成各式各样的线条,映衬着蓝天和白云,不由得发自内心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会如此巧妙。

  声势赫赫的人群沿着山脉脚下缓缓前行,每一辆华丽的车辇周围都拥着两排侍卫,男的配长缨,女的配弯刀,气吞山河。

  待我们安定下来,随即伊吾吐屯设等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大臣纷纷前来张掖觐见中原之主,各国商人也云集此地进行贸易,场面一时盛大无比。

  张掖的天气不比京中天朗气清,大多时候都是天干气躁,骄阳如火。

  大概是不习惯忽冷忽热的天气,姑母竟在回中原的中途突发恶疾,就连一向仁心仁术的巢太医都束手无策。

  姑母自知生命垂危,急着托付我,“玥儿,不管将来发生何事,姑母希望你能排除万难,想方设法保全鸢萝。”

  见我有所迟疑,她又紧握着我的手恳切道:“答应姑母好吗?”

  “玥儿定当竭尽所能,保全鸢萝姐姐。”我虽不知姑母的用意,但此时此刻,为了能让她安心,也只好硬着头皮先应允下来。

  见姑母实在是不行了,我赶紧差人叫来了杨老头儿。

  姑母躺在榻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杨老头儿嘱咐道:

  “是我自己不中用,无能治理好先朝留下的祖业,只得把这江山拱手让与……还望陛下看在我们姐弟情深的份上,能够善待我的女儿女婿和那可怜的外孙女,如此便可瞑目了。怨了大半生,恨了大半生,终究不过是一场空,如有来生,一定不生在这无情的帝王之家,忍受这至亲骨肉分离之苦。”

  在场的人听闻此言,无不潸然泪下。

  杨老头儿点头默许。

  正当众人收拾行李准备启程回京之际,突然传来消息,突厥可汗要遣使者来中原给杨老头贺寿。

  得此消息,杨老头儿自是喜不自胜,“刚刚平定了高昌,突厥又主动来献好,唯我中原独尊。”

  杨老头儿回到大兴城做的第一件事,其一就是把丽华姑妈和北周宣帝宇文赟合葬,生不能同床,死可同衾,也算是圆满了姑母想与宇文赟做一世夫妻的梦想。

  其二就是把姑妈的全部转给李敏。

  而苏嬷嬷则再为回过宫,是以陪伴姑母之灵去了大兴善寺,随后又听说她已落发出家为尼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