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外科教父

0050章 明天真能正常行走?

外科教父 海与夏 3181 2020-11-14 23:19:26

  从张教授的病房出来,杨平去办公室找小五。人不在,只有张林伏案写着病历,准备知情同意书。即便张教授是本院的人,该走的流程一样也不能少。

  宋子墨正仰靠在椅背上,出神地盯着电子阅片屏上的CT三维重建。看一会儿,便停下来在纸上勾勒几笔。

  杨平没有打扰他,目光掠过纸面时却微微一怔——是医学绘图。宋子墨笔下的人体结构精准而生动,线条流畅,光影得当,竟比一些专业著作上的插图还要出色。

  杨平转身去了值班室。小五正低头摆弄平板电脑,安装着什么软件。

  “你怎么知道张教授要看手术直播?”杨平有些意外。

  小五头也不抬:“张教授的脾气谁不知道?我提前准备着,万一到了手术室才提要求,临时准备就来不及了。”

  “你猜对了,”杨平说,“他刚交代我准备平板,连接手术室视频系统,他要看实时直播。”

  “我已经下载好了连接APP,刚和手术室确认过,有加长的专用数据线。到时候把平板固定在头架上,他躺着就能看。”小五熟练地操作着。

  杨平有些感慨,这小子脑子确实活络,真是被学医耽误了。他在空床上躺下:“我歇会儿,张教授进手术室时叫我。”

  “吃点东西吧,我叫了外卖,马上就到。”小五继续调试设备。

  杨平合眼假寐,意识却进入了系统空间的图书馆。这里的时间需要用积分兑换,一积分对应一小时。

  无法将实体片子带进空间,他只能凭记忆绘制图像,仔细研究每一块骨片的复位要点,重点是如何构建稳定的骨性支撑。

  系统查阅资料极为便捷,所有公开文献一应俱全,无论何种语言都会即时翻译。杨平检索了大量相关论文,尤其是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文献,逐字逐句地研读。手头积攒的一万四千积分,此刻正好集中投入。

  理论梳理通透后,他进入系统商城,在密密麻麻的训练包中找到了髋部骨折手术包。四千积分兑换五百个病例,其中包含大量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

  PFNA——股骨近端仿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内固定物。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无论是髋臼、股骨颈还是转子间,都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两个月内死亡率高达68%-70%;一年生存率仅50%。骨折本身不致命,但卧床引发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等,才是真正的杀手。

  张教授做了一辈子骨科,深知其中利害,因此一刻不愿等,坚决要求急诊手术。

  杨平在系统中又完成了五百台手术,几乎将所有类型的粉碎性骨折都演练了一遍。每台术后都仔细检查稳定性,思考改进方案。

  理论学习花费三千积分,剩余七千分。他索性将股骨干和胫腓骨骨折训练包一并买下,又花去六千,最后只剩一千积分。

  没有丝毫耽搁,他将所有训练包全部完成。

  此时,张教授禁水四小时、禁食八小时的时间已到,被准时送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长亲自下来接人。

  杨平几人跟着平车来到电梯间。人太多,加上平车,电梯空间不够,只好让张林随车先行,其他人乘旁边的电梯上楼。

  更衣时,田园打趣道:“杨医生,面子够大呀。老爷子那前列腺增生好几年都没做电切,这次转子间骨折,点名要你来做急诊手术。这消息传出去,明天食堂打饭你都不用排队了。”

  杨平戴上口罩,笑道:“这手术非做不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名字不是白叫的,老爷子心里清楚得很。”

  走进手术室,许是因手术要求高,又或是张教授身份特殊,示教室里早已坐满了人,比上次多了一倍,还有其他科室的医生前来观摩。

  夏院长带着几位院领导也来了。再忙,他也得抽空过来。其实杨平休息时,夏院长已去病房探望过张教授,只是杨平不知情。

  麻醉科主任亲自负责腰硬联合麻醉,但久未操作,担心手生,便在一旁指导,由梁胖子实际执行。

  “小杨,张老就交给你了。”夏院长拍拍杨平的肩膀。他对杨平的水平有所了解,上次的五段再植已令人惊叹,更何况这是张教授亲自点名的主刀。

  得知张教授骨折时,夏院长本想留下韩主任,但张教授坚决不同意;想安排他住进华侨楼,也被拒绝。夏院长只好依着他——张教授决定的事,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麻醉生效后,开始摆放体位。张林和宋子墨安装牵引架,小五则连接好平板电脑,调试视频系统,将其固定在麻醉头架上,确保张教授能舒适地观看手术直播。

  几个摄像镜头也已调整到位:一个对准C形臂X光机的屏幕,一个对准术野,一个对准主刀医生。

  “这手术应该不难吧?用PFNA,半小时就能搞定。”

  “听说张教授要求明天就下地走路。”

  “不会吧?骨折碎成这样,术后立刻负重怎么可能?”

  “不清楚,听张林说的。”

  “那主刀很厉害,上次的断肢再植就是他做的。”

  “创伤骨科现在真是人才济济。韩主任是大牛,田园也很强,宋子墨是天才,现在这位比宋子墨还厉害。韩主任这是要把骨科打造成全国品牌啊,我们得加油了。”

  “是啊,韩主任这次就是去申报骨科研究所,听说和复旦合作,所以今晚没来,去魔都了。”

  手术尚未开始,台下已议论纷纷。

  金博士戴着蓝牙耳机走进来。上次他因手术错过了杨平的肱骨下端粉碎骨折手术,这次特地赶来观摩。

  夏院长与张教授寒暄几句,不便久留。院务繁忙,加上他若在场,难免给医生带来压力,便适时离开了。

  “小杨,我们小苏给你配台还行吧?有意见随时提。”手术室护士长年过四十,行事雷厉风行。

  杨平坐在角落,苏宜璇已洗好手,准备穿手术衣。

  “苏护士非常优秀,我们配合很默契。”杨平说道。

  护士长笑道:“那就好。以后小苏就交给你了,可不能欺负她。她是个善良聪明的好姑娘,还在魔都、香港和日本接受过骨科专科器械护士培训。”

  这边说着,那边牵引架已安装完毕。

  牵引复位是此类手术的关键步骤,约占整个手术成败的一半。复位不佳,后续操作将十分困难,甚至无法进行。

  宋子墨指导小五和张林调整牵引的角度和力度。杨平走过去看了看,亲自重新调整:将内收位改为外展位,又调节了牵引杆的松紧。满意后才点头:“可以了,透视。”

  “师兄,这是外展位!”张林提醒,以为杨平弄错了。手术中助手发现问题及时提醒主刀,是常有的事。

  “没错,就是外展位。”杨平语气清晰。

  外展位怎么插髓内钉?小五也心生疑惑。

  隔壁观摩区又响起议论声:

  “这种手术不是该用内收位吗?外展位怎么插钉?”

  “是啊,是不是记错了?”

  “宋子墨也不提醒一下。”

  “别瞎操心,专心看。”

  负责操控C形臂的研究生熟练地将机器推入,调整好位置角度,众人退至室外。他在外面遥控拍片。

  骨科手术室的门墙均含铅防护,以减少辐射暴露。拍片完毕,众人返回。侧位显示复位满意。

  再次透视正位,却发现骨折仍有明显成角,并未完全复位。这种成角会导致髓内钉无法置入,使手术陷入僵局。

  “还没复位好,得再调一次。”张林看着屏幕说。

  小五正要上前调整,被杨平制止:“就这样,不用调了。”

  小五不解地退回。宋子墨本想劝说:“这个复位不行,还——”但略加思索,再看向屏幕上的成角,突然明白了什么:“师兄不愧是师兄,不服不行。”

  “怎么了?”小五和张林一脸茫然。

  宋子墨笑道:“你俩在台下看着就行,我和师兄足够应付。今天师兄又要露一手绝活,看仔细了。”

  杨平已出去洗手,宋子墨快步跟上:“喂,等等我!”

  “有什么意见?”杨平站在洗手池前,感应水流涌出,他开始刷手。

  “你这人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宋子墨凑近,“你真打算在微创下解剖复位所有碎骨,包括插进肌肉的那块?明天真能让他下地走路?”

  “你说呢?”杨平继续刷手,“他说了,做不到就给我零蛋。”

  “我发现张老爷子真是神人,他怎么就知道你能做?”宋子墨感叹。

  “你都说他是神人了,”杨平淡淡一笑,“神人做事,需要理由吗?”

  宋子墨一时语塞。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