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外科教父

0057章 绝不手术

外科教父 海与夏 2235 2020-11-19 23:58:29

  “上次我还采访过他呢!”女记者李静姝说道。

  韩主任这时也认出来了——方才她穿着病号服、打着石膏,一时没能对上号。

  “这么巧!”庄主任有些惊讶。

  “是呀,真是麻烦你们了。那个……我能转到普通病房去吗?只是胳膊骨折而已。”李静姝语气里带着几分歉意。她本想悄悄挂号看病,没想到还是被家里知道,又是打招呼又是安排贵宾病房,这让她颇为难为情。

  “暂时先住着吧,等普通病房有空床了我再帮你协调。”庄主任委婉地安抚她。

  韩主任注意到她肿胀严重的手臂:“手肿得厉害,夹板需要松一下。”

  她左前臂绑的是夹板——刚才进门时没看清,杨平还以为是石膏。

  “这位是骨科的韩教授。”庄主任介绍道。在VIP病房待久了,见多了各界名流,早已习以为常。

  床头墙壁的电子屏上显示着患者姓名:李静姝。

  听说要松夹板,李静姝下意识侧身躲闪,扭头望向杨平,怯生生地问:“松夹板……疼不疼呀?”

  “会有一点点疼。”韩主任如实相告。

  “一点点疼是多疼?”她追问。

  “就像蚊子叮一口!”庄主任宽慰道。

  此时的李静姝与采访时干练的形象判若两人,蜷缩着身子,像个受惊的小姑娘。听医生这么说,她才小心翼翼地把躲藏的左臂缓缓转过来。

  管床医生已将处置车推到床边,上面备着手套、绷带、换药碗等用品。杨平和宋子墨戴上手套,一个托稳手臂,一个解开绑带。

  四块夹板、三道绑带——标准的前臂小夹板固定术。杉树皮制成的夹板透着传统工艺的质感,如今只有中医院还保留着这样地道的做法。

  “在中医院麻醉下复位了两次,还是不行……所以我来你们这儿看看。”李静姝咬紧牙关,已经做好忍痛的准备。

  “要不要打支止痛针?”庄主任征求韩主任的意见。

  没等韩主任表态,李静姝连忙摇头:“不用,我能忍住。”

  杨平开始松解绑带。小夹板技术在系统里训练过无数遍,他手法娴熟轻柔,操作时尽量避免牵动前臂。但李静姝还是因恐惧打了个寒颤——粉碎性骨折确实稍动即痛。

  “——”她咬住嘴唇,没让痛呼溢出唇间。

  宋子墨稳稳托住前臂,杨平迅速而轻柔地调整了三道绑带的松紧,重新固定好后,小心地将手臂悬吊妥当。

  “说是蚊子叮一口,这蚊子怕是比猪还大呢。”李静姝忍痛打趣道。她深吸几口气:“现在轻松多了,刚才胀得厉害。”

  “这个情况需要手术。”韩主任直言不讳——此前应该已有多人向她解释过。

  李静姝态度坚决:“能不能不做手术?再试一次手法复位好不好?我听说你们医院的张宗顺教授手法复位很厉害,还写了这本书——”她低头从床头柜里用右手抽出一本《传统正骨研究》。

  韩主任接过书,确实是张宗顺教授的著作。这本几十年前出版的书不知她从何处寻得,还是头一回见患者带着专著来看病。

  “这本书你看过了?”韩主任将书放回床头柜。

  李静姝说:“随便翻了下,上面好多病例和我的情况差不多,所以我就来你们医院了。”

  面对这样执着的患者,硬劝反而适得其反。韩主任采取迂回策略:“现在肿胀太严重,不适合手法复位,必须等消肿后再考虑。暂时先这样处理,晚上如果疼痛加重,随时告诉值班医生。”

  “嗯!”听说暂时不用手术,她明显松了口气。

  “我真的不想手术……求求你们,再帮我试一次吧!”李静姝哀求道。

  “你先好好休息,别着急,等消肿再说。”庄主任温声安抚。

  回到VIP医生办公室,夏院长已在等候。见韩主任回来,他立即将众人请进庄主任办公室:“这位患者是李市长的女儿。刚接到罗秘书电话,说她正和李市长闹脾气。本来她自己跑去中医院排队挂号,但李夫人帮忙打了招呼,那边给她开了绿色通道,还派专人陪同。为这事,她和父母闹得很不愉快。中医院正骨科康主任给她复位两次没成功,她就自己开车来我们医院,罗秘书安排她住进华侨楼。”

  “她是听说张宗顺教授正骨技术好,自己找过来的。”韩主任补充道。

  “可张教授现在自己也住院呢!”夏院长面露难色。

  “桡骨远端、肱骨髁上这些简单复位都是我很多年前做的了。这种尺桡骨粉碎性骨折的闭合复位,实话实说,我做不了。”韩主任坦诚相告。

  “全国真正精通手法复位的人屈指可数。中医院的康主任是家学渊源,声名远播,他们都搞不定,我们更难办。”夏院长叹息。

  “要不……请张宗顺教授出马?”庄主任提议。

  “只能这样了,明早我去和张老商量。”韩主任也别无他法。

  华侨楼的患者最难处理——倒不是病情多复杂,而是身份特殊。人在江湖,总有身不由己之时。

  商议无果,夏院长表态:“尽力而为吧,实在不行也只能手术。”

  “走,我去看看患者,刚才还没去过。”夏院长起身。这次杨平和宋子墨没有随行。

  办公室里有台自动擦鞋机,杨平试了试效果。张林说过:来华侨楼不擦鞋等于白来。

  “若是普通患者,我倒可以一试。但这是李家千金……还是算了。”宋子墨说道。

  杨平挑眉:“你会手法复位?”

  “跟张教授坐门诊时学的。张教授的手法复位确实厉害,在西医界研究这个的,他应该是独一份。比这更严重的骨折我都见他复位成功过。你不会?”

  杨平笑而不答。

  “总算找到个能赢你的项目了。”宋子墨难得露出得意之色。

  杨平暗自诧异:没想到这小子还藏着这手。

  夏院长看完李静姝回来问道:“要不要我明天去和张老说?”

  韩主任婉拒:“不用,我来说就好。”

  “老韩,那就辛苦你了。我还得去楼上看看建设厅的曹厅长,还没探望呢。”夏院长指着天花板说。

  “你忙你的,这事交给我。”韩主任知道院长事务繁忙。

  “该手术还是要手术,这个原则必须把握。”夏院长叮嘱道。

  在华侨楼短暂停留期间,好几个护士进进出出——宋子墨这等流川枫式的人物走到哪儿都引人注目。

  韩主任交代值班医生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手指感觉,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随后几人撤离。

  时间已晚,不便打扰张教授休息,韩主任决定明早再议。

  宋子墨表示既然吃过手术餐还不饿,打算去科室练习关节镜操作。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实验室训练一两个小时,显微镜、关节镜、椎间孔镜等器械都被他磨出了使用痕迹。

  天赋过人还如此勤奋——这样的人距离成功最近。

  回家的路上,杨平不禁思索起传统正骨术。这本是中医院的特色,如今却只剩寥寥数人传承这块招牌。说实话,现在的中医院与西医院已相差无几,区别仅在于门口挂的牌子。中医院里,真正会用中药、懂中医的医生已然不多。

  这并非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马车与奔驰的较量——时代洪流下,某些传承正悄然消逝。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