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剑!”顾大通捂着胸口,声音里还带着惊魂未定的颤音,“这剑意来得太过迅猛,根本来不及反应!”
方仲平却抚掌笑道:“恭喜道兄,这可是窥得圣剑精髓的征兆!”
顾大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方才那九色神剑虽来得突然,却在擦肩而过时,一股精纯的剑意悄然融入他的神识,仿佛在冥冥中完成了一场认主仪式。他望向方仲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如此说来,倒是同喜了。明日,我们便动身前往人间界!”
“不急。”方仲平忽然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道兄想不想听个故事?”
“故事?”顾大通顿时来了兴致,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他,“愿闻其详,我洗耳恭听。”
“你可听闻人间界的‘封神’往事?”方仲平压低声音,像是在诉说什么秘辛。
“封神”二字入耳,顾大通心头一紧,既有些紧张又有些欣喜。紧张的是,此时提及这段往事,难免与他们即将奔赴的人间界有所关联;欣喜的是,他小时候曾在冥界的戏台班子里,听过几段关于《封神》的戏曲,对那些神佛斗法的故事早有好奇。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只知那是商周交替之时的事。商王朝由盘庚大帝从夏桀手中夺得天下,灭了诸多夏朝附属国才得以建立。到了帝辛时期,商朝国力鼎盛,文有比干,武有闻仲,那位人皇据说有比肩神明的傲气与实力。至于后来周朝崛起,姜子牙封神,我便不甚了了了。”
“这你可就问对人了。”方仲平挺直腰背,颇有几分说书人的架势,“周朝的天下,是周文王亲自为姜子牙拉车八百步换来的——这一步,便注定了八百年的基业。也就是在那时,冥界才初具规模。你可知,人间界在当时就像一块肥美的肉,天界与冥界都想分一杯羹,便联手算计了人间一把。”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人皇之位旁落,此后帝王只能自称‘天子’,成了神明的附庸。而冥界,则借此换来了掌管人间轮回的大权。至于那场所谓的‘封神’,说穿了就是场笑话——三教并谈,明着是共商大义,实则是算计了截教,养肥了阐教,壮大了人教,最后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西方教!”
说到此处,方仲平忽然话锋一转,看向顾大通:“你说要去人间找经书,我劝你还是罢了。如今的人间早已是一片废墟,哪还有什么净土?倒不如随我去佛国看看,那里既是西方教的根基,又是当年封神之战的最大赢家,定然藏着不少秘密与宝藏。”
顾大通心中一动。他原以为方仲平是个直来直去的性情中人,此刻才觉此人心思缜密,竟能从尘封的往事中窥见玄机。他不得不承认,能从其他世界辗转至此的人,必有过人之处,更何况是核尊选中的人。
其实他也清楚,人间界已被冰皇搅得一片狼藉,即便前去,恐怕也难有收获。方仲平的提议,倒不失为一条捷径。
佛国远在西方极乐净土,是世间第三大教派,实力远在光明神界与地狱神界之上,不仅人才济济,财团势力更是雄厚,这些年势头正盛,隐隐有碾压中土道门与天国的架势。
这些年,佛国与天国明争暗斗不断,都想争夺“世界第二”的头衔,只是谁也没能如愿。如今几大世界相继覆灭,往日的恩怨暂且搁置,倒成了必须通力协作、共渡难关的盟友。
顾大通定了定神,对方仲平道:“你的提议不无道理,但我去佛国,只为寻找经书,拯救苍生,绝无他念,这点还需提前说清,免得佛门误会。”
方仲平点头笑道:“自然明白。”
顾大通当即决定,即刻通知释迦牟尼佛与接引佛陀,告知他们前往佛国的计划,也好让佛门提前准备,全力配合。他心中急切,只盼早日集齐经书,拯救这生灵涂炭的世界——如今三界之内,多少人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每多耽搁一日,便可能多无数亡魂。
次日,久违的月光终于穿透冥界的混沌,洒下一片清辉。众神齐聚大殿,女帝站在中央,顾大通侍立其右侧,将前往佛国的计划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话音刚落,释迦牟尼佛与接引佛陀已是两眼放光。他们流落冥界多日,早已归心似箭,此刻听闻能重返故土,脸上难掩激动,恨不得立刻动身。
众人当即决定,今日便启程前往佛国。人员很快定了下来:女帝留守冥界,稳固后方;其余众人——顾大通、太乙救苦天尊、方仲平、释迦牟尼佛、接引佛陀,则一同踏上征途。
临行前,女帝望着顾大通,眼中似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万事小心,冥界等你们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