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榆君传

第一百八十七章 烫猪头

榆君传 秦之寒 2090 2021-10-18 20:00:00

  轰隆——

  不知何时下起了雨。

  灰蒙蒙的天染了层层墨色,看不见光亮。

  三人醒来时堪堪临近黄昏,外面却已黑的像半夜。

  房间外,有提着灯笼的引路仆人侯着,准备带他们去大厅。

  三人收拾好,陆续跟着走。

  晚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丰盛,桌上都是很普通的家常小菜,味道非常好,色香味俱佳,就连最普通的青菜也做出了好几种花样来。

  张常海抱歉道:“内人对厨艺略通一二,这些都是她亲自下厨做的。府上条件有限,没办法好酒好菜款待各位,还请大人海涵。”

  黄州事发已久,作为当地父母官,他为了救助百姓,已散出不少家财。

  “张大人多虑了,夫人手艺这么好,我等今日是有了口福才是。”姜榆放下筷子,看向残阳。

  边上,狂吃狂吃的某人放下吃光的第三个盘子,伺候的婢女放上第四个。

  忘了说,他已经吃完五碗饭了。

  饭碗太小,总是盛饭很麻烦,影响他发挥,干脆就换成了盘子,盛的又多又方便。

  他边吃边想,要不要换成盆呢?

  对于其他的人的注目礼,残阳完全无视,只专心干饭。

  张大人和他的夫人:“公子好胃口,好胃口哈哈哈哈哈。”

  说完这句话,又有一盘菜见底了。

  姜榆在想,等这次的事情办完,回去得好好改改这熊孩子的吃相。

  饭桌上,张常海问起验尸是否有何发现。

  姜榆摇摇头。

  张常海笑了笑,安慰道:“之前仵作验了多具尸体,也是毫无发现。大人才刚刚验尸,没有找到很正常。”

  言外之意,朝廷派来的大官也不过如此。

  婢女拿着姜榆的碗要给她添汤,姜榆礼貌拒绝,自己动手,“我的意思是,验尸结果还没有出来,等出来了再告诉大人。”

  “哦?那姜大人是已经有所发现了?”

  “差不多吧,一点点,”姜榆喝了口汤,很鲜,她喜欢,“先卖个关子,日后再告诉大人。”

  张常海的高兴藏不住:“有发现好,有发现好,这样离帮助百姓脱困也更近一步。”

  “这姜大人一说发现线索,瞧把老爷您高兴的!”张夫人给他夹菜,“快吃吧,多吃点,也好跟大人一块去查案。”

  “好好,夫人也吃,夫人也吃。”

  姜榆慢条斯理地喝汤,不看面前夫妻恩爱撒狗粮的辣眼画面。

  呸,好大一只红酒鸭。

  表面说有了发现高兴,实际保不准在心里各种问候她祖宗十八代。

  晚饭结束,一行人坐在大厅闲聊喝茶,主要讨论的还是关于黄州怪事。

  张常海问姜榆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他好派人全力配合。

  姜榆想了想,道:“那就……”

  张常海内心:“去矿山!去矿山!去矿山!去矿山!”

  他曾仔细研究过姜榆查案的习惯,并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她到黄州之后的查案步骤,以此做了万全的准备。

  下一步肯定是要去矿山。

  矿山无缘无故坍塌那么多次,她肯定要去看一看。

  姜榆:“就请张大人跟我一块到百姓家里走访,询问一下基本情况。”

  张常海:“……”

  妈的,回回都跟他想的不一样。

  “百姓家中的情况臣基本都知道,不如还是让臣……”

  “您也说了是基本情况,”姜榆道,“很多细节只有当事人才知晓,我需要了解的更全面才能做进一步的推断。”

  “是,大人说的是。那就等明日我与大人一同去各家询问。”

  “这是自然。”

  ——

  闲聊一阵后各自回房。

  雨下的很大。

  泡了个热水澡,回房上床,姜榆翻来覆去睡不着。

  脚踝疼,胸口也疼。

  晴天没有感觉,一到阴雨天这两处总是会隐隐作痛。

  脚踝是围猎场掉进陷阱受的伤,胸口是帮渊王挡了一剑。

  姜榆把自己缩成了一团,缩在被窝里,心里接着骂萧景渊。

  都是为了救他受的伤。

  烦死!

  远方刚喝完药的某王爷打了个喷嚏。

  在床上躺了半天,姜榆还是睡不着。干脆不睡,搬凳子坐窗边看景。

  夜幕降临,天似乎更黑了。房檐下挂着的灯笼左右摇摆,烛火忽明忽暗。大雨倾盆,屋檐下形成一道雨幕,冷风夹杂着寒气顺着窗户飘进。

  姜榆把窗户关小些,披了件厚衣服,坐着发呆。

  这次黄州的事,可能不那么容易解决。

  张常海看着人畜无害,实则就是个笑面虎,私下还不知道在筹谋着什么。

  还有他背后的关系,查起来定要费些时间。

  还有以张常海马首是瞻的六万守军和城中百姓,怎么能让他们认清张常海的真实面貌也是个大问题。

  还有频发的怪事,不断死人的原因,接下来怎么应付张常海……

  她按了按太阳穴,心绪烦乱。

  早知道不答应皇上好了。

  说不定这时候她正抱着姜滚滚在家里舒服的睡大觉呢。

  正想着,有人敲门。

  “谁?”

  “是我,师姐。”

  “进来。”

  残阳推门进来,手里端着木案,冻得不行,“冷死了冷死了!”

  姜榆拿了两个厚毯子扔给他,“这么晚怎么不睡觉?”

  “我来给师姐送药。”残阳把药碗拿给她,“阴雨天,你的脚踝和胸口肯定会疼,这是我特意熬的药,专门止疼的。另外这一碗是管睡眠的,喝了可以睡个好觉。”

  残阳看了眼外头,悄咪咪说,“全程我都在,他们没有机会往里头下药的,师姐放心。”

  “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小心谨慎了?”

  “嘿嘿,跟师姐学的嘛。”

  残阳坐她床上,披着毯子,又裹上被子,只露出个脑袋。脸蛋圆圆,看着她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姜榆被他逗笑,摸摸头,“怎么这么可爱。”

  残阳故作生气的样子:“我是男子汉,不许说我可爱!”

  姜榆喝药很快,晾凉一口闷:“你本来就可爱。”

  虽然近来长高了,变瘦了,越来越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但在她眼里,还是那个见不到她会担心,看她受伤会害怕会哭的可爱弟弟。

  她看了看手里的碗,笑了。

  有个弟弟真好。

  次日醒来,外面下着小雨。

  喝了残阳给的药,脚踝和胸口的痛感减轻了许多,姜榆一夜好眠。

  今天要去百姓家询问情况。

  雨没有昨夜下的大,温度却比昨夜又低了许多。姜榆找了件很厚的大氅,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回头,另外两个也把自己裹得像个熊,扣着兜帽,只有鼻子以下的位置露在外面,呲牙对她笑。

  姜榆:……牙真白。

  出发前,张常海派人取来记录亡者信息的名册,足足写满了厚厚两大本册子。

  姜榆随便翻了几页:“死亡人数这么多?”

  “这还只是最近统计出来的,”张常海叹息道,“若是再算上矿山坍塌的遇难者,人数还会更多。”

  姜榆看着一脸为死去百姓痛惜不已表情的张常海,有些想不通。

  黄州怪事发生至少已有月余,死了这么多人,他没及时向朝中求助不说,甚至都不打算让朝廷知道。

  老东西,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隐瞒不报,他为的是什么呢?

  张常海见她半天没说话,只当她是在认真看名册。等了一会儿,见她抬头了才问道:“大人今日打算从何处开始调查,臣也好着手安排马车和随行的人手。”

  姜榆把名册放一边:“第一位死者的家。”

  “什么?!”

  张常海声音陡然拔高,又自觉失礼,解释道:“大人,第一位百姓出事的时间是在一个月以前,而这段时间里接连死亡的人数不少,您确定,要从第一个查起吗?”

  名册上的死者至少有近百来号人,从第一个开始调查,一个一个去家中问询,那得查到何年何月?

  要是这样的话,他提前做的那些准备还有什么用!

  “确定啊,你有问题?”

  张常海:“没有,臣听从大人吩咐。”

  “那就走吧。”

  张常海起身让路。

  长袍下的拳头攥的死死。

  再等等,等找到了想要的东西,他一定把这死丫头碎尸万段!

  ——

  黄州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大小小的岔路口倒是多的很。

  再加上死亡人数多,东拐西跑整整一天,也不过才问了不到二十户人家。

  而从这二十户人家里得到的基本消息,还真是出奇的一致。

  大致情况如下。

  矿山被封,百姓断了财路,日子过不下去。为了维持生活,家中男子不得已偷偷上山采矿换钱。从山上回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晚上还和家人一块吃饭,有说有笑。第二天早上就被家人发现身体僵硬已经死亡,报官将尸体送到官府验尸,依旧毫无所获,最终只能将尸体下葬。

  刺史府。

  “他们都不长脑子的吗?已经有人死了还不老实在家待着,还偷着上矿山。关键不止一个人,是一堆人!”呼延卓尔不理解,非常不理解,“你说他们怎么想的?要钱不要命?!”

  “还能怎么想,死者大多都是男人。家里有老有小等着吃饭,他们需要钱,得要养家糊口。”残阳道。

  “可没了命还怎么养家?搞不懂!”

  “对他们而言,家人比命更重要。”

  姜榆靠着在窗边,眼眸半阖,漫不经心道:“但也是奇怪,怎么跟说好似的,一个接一个的去送死。”

  “什么意思?”

  “还记得御史李大人一案的死者有什么特点吗?”

  残阳想了想,“都是一些年轻漂亮的姑娘和孕妇。”

  “那这次呢?”

  “都是男人啊。”

  “年龄呢?”

  呼延卓尔道,“十八到三十岁。”

  “都是正直壮年的男子对吧。”

  残阳懂了:“师姐的意思是这次和上一回一样!”

  “只是推测,还不能确定,需要时间去找更多的证据。”

  “不是,喂,你们俩说半天我怎么一句听不懂。什么李大人,什么跟之前一样?”呼延卓尔捧着热茶,一脸懵圈。

  “我们在说……”姜榆指了指外面,又指了指脸盆,做了个泼水的手势,“你烫过猪头吗?”

  两人顿时领会。

  屋外监视的人听的好好的,里头忽然没了动静。

  他贴在门上试了试,还是没声音。

  本来就听不清他们说什么,这下更听不见了。

  他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往前凑了一点点。耳朵贴在门上,看看能不能听见。

  下一瞬,猛然一股热浪扑面。

  “啊——”

  一盆滚烫的热水泼出去,呼延卓尔扔了脸盆,拍拍手,解气:“爽!”

  姜榆残阳竖大拇指:“干的漂亮!”

  总算能有阵清净日子过了。

  天天防着门外偷听也是很累的。

  解决完隔墙的耳朵,几人接着说案子的事。

  姜榆的发现倒是给残阳提了个醒,“该不会,这次又跟西……那啥有关吧?”

  死者均是壮年男子,且都在固定的年龄区间,难免会让他们联想到之前发生的事。

  假设这回又与西域人扯上关系,那解决起来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

  但……

  他看了一眼呼延卓尔。

  有关也好,无关也罢,西域人妄图在中原建立毒人军团是事实。那这位,知道吗?

  呼延卓尔被她盯得莫名其妙,“你老看着我干嘛?”

  “看你长的太漂亮。”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反话!”

  “还行,不算太笨。”

  “你!”呼延卓尔要气炸,“你娘知道你这么欠揍吗?!”

  残阳:“你娘知道你这么笨吗?”

  呼延卓尔握紧拳头。

  气死气死气死!!!

  偏偏还说不过他。

  眼看美艳西域小花马上变爆炸火药桶,姜榆适时说话:“行了,闭嘴。”

  一天吵八百回,烦不烦。

  想了想,她又加了一句,“残阳没娘,只有师父。”

  呼延卓尔:“……”

  气绝身亡。

  海晏客栈掌柜来的时候三人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一直忘了介绍,掌柜名叫吴二蛋,就是王一。家中排行老大,年芳二十八,生了一张十五岁的娃娃脸,满脸胶原蛋白。瘦瘦高高,妥妥电线杆子无疑。

  已娶妻,家有母老虎,重度气管炎晚期患者。

  智商一般,武力值尚可,优点……很机灵。

  关于他为什么叫王一又叫吴二蛋这件事,姜榆表示她实在记不住人名,又觉得叫王一不好听,某天忽然想到了吴二蛋三个字,觉得顺嘴还能记住,就这么叫了。

  吴二蛋对此没有意见。

  一下子有了三个名字的吴二蛋同学今天过来有情况要汇报:“启禀大人,文渊阁中有刺客暗杀祁炎。”

  他们兄弟几人奉姜榆的命令去文渊阁,表面是花大价钱包下祁炎的玩客,实际是在秘密保护他。

  到文渊阁的第一天晚上,他们就遭遇了刺客前来暗杀。

  好在他们兄弟武功都不弱,人也机灵,反应的快,没让刺客得逞。

  姜榆没觉得意外,跟她预想的差不多,“人抓住了吗?”

  “小的无能,让他们给跑了。”

  “文渊阁现在情况怎么样?”

  “王二王三王四保护他,王五王六王七在打探那些人的消息。”

  “不错啊,”姜榆拍拍他肩膀,很欣慰,“小伙子有前途。”

  还知道去打探消息。

  吴二蛋被夸的不好意思:“是大人教的好。”

  “少拍马屁。”姜榆扔了袋银子给他,“拿去,留着给你们和祁炎用。你们的家人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很安全。”

  他们七个为张常海卖命的原因除了报恩,还因为他们的家人在张常海手上。

  名为照顾,实为监视做人质。

  劫几个人出来,对她们三人来说不是难事。

  吴二蛋感激涕零:“多谢大人。小的们愿为大人做牛做马,您说往东我们绝不往西,您说往南我们绝不往北,您说一我们肯定不说二,您说……”

  “打住,赶紧滚。”

  吴二蛋笑嘻嘻:“哎,好嘞!”

  说完,一阵烟似的跑了。

  呼延卓尔:“跑真快。”

  残阳:“门快让他撞坏了。”

  姜榆:“我特么想把钱拿回来。”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