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之后,2007年夏天某日,也就是小说开头,三顺子的媳妇王艳美喊他起床一起去魏家村大集那天,头天晚上跟赵菲研喝了酒,媳妇王艳美嘴上醋劲儿十足地唠叨他。
四奶奶最近总说眼睛看不清,于是,三顺子找了曾经的初中同学赵菲妍。
她现在已经是中医院的一名护士,领着四奶奶到眼科,让主治大夫侯主任看了,侯主任仔仔细细给四奶奶检查了一番,诊断为白内障。
虽然四奶奶年龄偏大,但身体一直硬朗,各项指标也没有异常,侯大夫就约了省立医院的眼科专家,定了日子到魏县来做手术。
手术特成功,一个星期后,四奶奶就摘了眼罩可以看东西了。
她特别欣喜,就嘱咐三顺子感谢一下赵菲妍和侯主任,于是三顺子约了侯主任和赵菲妍一起吃饭,酒席上还有医院的其他大夫和护士,赵菲妍逐一介绍,大家的年龄都差不多。
在一杯酒落肚之后,谈兴渐渐高涨,赵菲妍就说起了三顺子从一个小学徒到投资房地产的创业故事来,大家对他传奇般的商业经历赞不绝口,他一高兴,喝了六七两,回家就睡了。
睡梦里,三顺子看见赵菲研站在村里路边,手里拿着那本《平凡的世界》,打开书,里边静静地躺着一张白色的纸条,上边的字模糊不清,三顺子使劲地盯着看,但是越来越模糊。
他想喊赵菲研帮她念一下,可是她转身走向村外,三顺子绝望地哭了。
其实,媳妇王艳美喊他到大集也没有啥事情,现在的三顺子已经不再到大集上买卖河鲜海鲜,大集上有十几个伙计忙乎着生意。
赶集只是逢初一、初六出去,现在的买卖虽然做大了,但是三顺子总是忘不了曾经赶集卖货的那些艰难日子,于是就把赶集卖货的传统继续保留下来,除了让自己心里感到特别踏实以外,正好也可以锻炼新来的伙计们,大集人多事儿多,磨炼一下他们的性子,对个人和自己的生意都好。
他跟领头的伙计打了一个招呼,转身就走,身后是十几个伙计热火朝天的吆喝声。
三顺子当年凭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吃苦耐劳,仗义正直,在王大头家立了足。
王大头也有意培养他,放手让他经营自己的店铺,他在魏家村的大集和市场里也慢慢有了名气,之后又与离开物质局的黄蕊联手,通过黄蕊介绍的关系,说服王大头投资经营钢材,狠赚了几笔。
认识疆城燕群飞,在他的帮助下,又开了一家玉石店。
正好魏家村市场改造更新,三顺子瞅准时机,又一次与村委会投资建设新市场。
三年后,一处功能齐全的封闭性农贸市场落成。
生意越做越顺手,他与黄蕊联手在魏县城南买了一块地,捂地五年后,在地皮上盖起了十七层高楼,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
回村又与魏先亮商量,用村子里的荒地,办了手续,又盖了天颐敬老院,把魏家村的老人们都请了进去。
八十六岁的四奶奶住进了跟宾馆一样的房间,每天都有服务员陪着她到苇河边散步,四奶奶别提多高兴了。
逢集必逛成了三顺子的爱好,看看花鸟鱼虫市场,转转古玩玉器摊位,一旦遇见老相识,站下来聊聊天,互相问候,有稀罕的花草,买下来,给娘带回家,给敬老院的四奶奶送一盆。
三十岁的三顺子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十多年来,魏家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代的进步,让每个村庄都有了崭新的发展。
村主任魏先亮多次跟三顺子商量,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再担任村主任,想通过村民选举吸收三顺子进村委会当主任。
他知道三顺子对魏家村有感情,无论是娃娃还是上了年纪的,大家都喜欢他,顺子年轻也有办法,胆子大但不自私,这几年读了不少经济方面的书,肚子里全是生意经、发展路子,是村主任最佳人选,村子的发展需要这样的人。
三顺子却一直没答应,不知道是啥原因。
三顺子的娘——魏兰的病已经完全好了,还组建了魏家村广场舞蹈队,苇河边上的广场舞蹈队里跳得最欢快的就是她。
醉鬼李二蛋不再喝了酒骂大街了,因为三蛋从外国读完书回国,在上海开了一家公司,又在魏县设了分公司,让二蛋到分公司任了保安队长,当了领导的二蛋只好忍痛割酒,走上正轨。
村民越来越富了,然而村子里的年轻人却越来越浮躁了。
现实的洪水在冲刷考验着道德的堤岸,打牌,赌博,酗酒,畸形消费……三顺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苇河水轻轻地拍打着河岸,站在河岸边的三顺子如高大笔直的白杨树一般,默然静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