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无娘崽

第25章  特 别 年 货

无娘崽 老朽已 3785 2021-05-11 21:43:32

    放寒假,因为要过年,陈平要把家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卡卡角角的蜘蛛网扬尘要扫除,窗子也要抹干净,脏了的墙还要糊上报纸或画报,这些够她做几天了。

  日子进入八十年代,振奋人心的口号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让人记忆犹新。高歌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再过20年,大家来相会,那就是举杯庆祝的时刻,仿佛一片片欣欣向荣景象浮现在眼前。

  对于偏僻小县城的人来说,只要能吃饱饭,就是“四个现代化”的一种表现,至于高科技时代,离小城人的想象还很遥远,大家觉得最现代化的就是象朽朽他们开的货车,或火车,算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人们觉着日子是一天天好转,人的思想没那么重的包袱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一些日用品丰富起来,衣服布料有了许多鲜艳的品种,还是的确良的,那时觉得穿的确良比棉布时髦,因为它花色品种多,还不掉色,布料也不容易皱。

  理发店可以烫头发了,有的女人想烫一个电影上那些小姐太太的发型,也给自己过年增加些喜庆,冯老师和温老师都去烫了头发。

  那个时候,年轻人爱上了一种特别,从未听到过的港台音乐,有钱人家的年轻人,买了录音机,放着港台音乐,一种很时尚洋气的音乐,温温润润柔情似水的歌谣让年轻的心荡漾。这之前,大家都是唱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歌曲。

  但最让人欣慰的是:市场上有私人卖猪肉了,除了国家食品站每月定量供应的外,有钱人家可以在街上自由买肉吃,过年也可多做些腊肉香肠了。

  作为教师,待遇还是比较好。所以今年院子里几位女老师邀约一起置办年货。

  置办年货不是大家抱团一起去买,而是大家抱团自己做。当时的基本年货就是腊肉、香肠、血豆腐、五香干豆腐、甜酒、粑粑、糯米糍粑、米粉等。

  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麻烦,冯老师家虽然新搬来,大家还是邀请她参加。冯老师也乐意跟大家一起做,毕竟一个单位一个院子里住,还是和睦相处为好。

  这活动由小禾家邻居乌老师发起,一共7家人参加。

  学校有十多户人家,有的男老师家在乡下,有单身的老师也是乡下的,他们过年就回家,不在学校过。

  乌老师四十出头,中等身材,有些中年发福,她一年四季留着齐耳短发,五官清秀,脸圆润,樱桃嘴,能说会道,能干热心,她是家里说一不二的管家人。

  学校的这些主妇都是管家好手,她们有文化,有思想,那个年代出来的女人,县里有文化的没多少,有文化的大都有工作,当老师是女知识分子的好选择。

  这帮女老师,都还算有些涵养,在学校没见哪家因有矛盾而大吵大闹过,孩子们也相处融洽,很少见大的欺负小的,院子里的孩子,也很少在外面惹事。

  腊月过了几天,乌老师把大家召集一处,商量在哪里做这些年货,得有大厨房才行。

  乌老师说,借学校的食堂,学校食堂是两年前新修的,这年月,学校也只有十几个单身老师吃食堂,其他老师都回家做饭,因为结婚的老师,家里孩子较多,吃食堂是不行的,结婚后的老师,住的房子也要宽些,不像单身老师就一间十来平方。

  虽然结婚的老师家都有厨房,但不大,一下要做几家的年货,场地狭窄。

  用学校食堂存不存在占用公家财产,还得去问校长。

  校长家也住学校里,只是他家住学校最里边的一块空地上,独门独院。他才调来两年,这校长有些厉害,在学校严厉是出名的,平时他家也不怎么跟其他人家来往,但院子里的几个女老师不怕他。

  乌老师先去跟校长老婆谭姨商量,谭姨这人很和气,她也想跟大家一起做年货。

  校长听了老婆的话,也没说啥。本来平时他对老师们有些严厉,有些得罪人,他为官多年,是个脾气暴躁,但很正直的官,他也想和老师们缓和一些关系,就同意大家用食堂的厨房,但是不能用食堂剩下的柴火。

  大家说自己凑柴火,只用学校大锅灶、磨子、菜刀、锅铲、大面板等。

  冯老师叫老公去乡下拉来一车柴,于是大家就开始行动起来。

  小禾家没妈妈,爸爸腿有点残疾,做不了这些活,小禾又小,更不会做这些,每年都是乡下大姑妈给她家送些腊肉香肠米粉粑粑来。

  这里的人早餐爱吃米粉、油炸粑、灰碱粑和绿豆锅巴粉等。腊肉、香肠

  米粉、灰碱粑、绿豆锅巴粉、糍粑和甜酒是过年时家家必备年货。

  做这些东西工序繁杂,冬天虽然放得,但水冷,天气冷,做来很累。街上也有卖的,老师们也要节约过日子,自己做要节约一些,还卫生,自己用的食材也是好原料。

  冯老师跟老公去乡下买了很多猪肉,用来做腊肉香肠。

  乌老师跟何老师是多年同事和好友,她对这没女主人的家特别关照,也非常心疼这没妈妈的孩子。

  何老师文质彬彬,很斯文,他中等个头,偏瘦,皮肤白皙,浓眉大眼悬胆鼻,一口齐整的洁白牙。

  旧社会,他是财主家的儿子,非常能读书,是个琴棋书画皆通的才子,还是县里有名的书法家。只是命运多舛,因生病还落下残疾。婚姻也不幸,叫他做这些女人们做的活,他那么聪明的人,不是不会做,而是他不想做,他觉得做这些东西花的时间,不如多看看书或练书法,想吃就去街上买些。

  他跟学校老师们不争不抢,他文化高,有些老师不懂怎样教的地方,都要请教他,特别是新来的老师,没经验,不会备课,他都耐心指导。

  乌老师要比何老师小五六岁,她刚分配来教书时,没经验,课堂把控不了。是何老师给她传授教书的经验,俩人就成好友。后来两家成了邻居。

  今年过年,乌老师去跟何老师说,要他加入做年货的队伍,她知道何老师做这些不方便,见他面露难色。

  她说:“何老师,你不用担心,你只出食材,东西我们帮你做。”

  何老师觉得麻烦人,但在乌老师一再劝说下也就答应。

  他对乌老师感激道:“那太麻烦你们,我很过意不去。”

  “这有啥,大家一起做,很快就做好,隔壁邻居,没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大家都愿意帮你。”

  “那太感谢你们,我叫小禾跟你们一起做,让她也学学。”

  “要得,她娃娃家,没力气,做些简单活路就行。”

  “那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何老师直说感谢话语。

  先各自在家腌制腊肉香肠,何老师家的腊肉香肠是乌老师及她家人做的,小禾只是在旁边跟着学,灌香肠时,乌老师家二女儿要她拿根针扎灌好的香肠就行。

  每家把腌制好的腊肉、香肠、血豆腐、五香豆腐干拿到食堂后面空地上,哪里有个用砖砌好的敞口台子,把腊肉香肠放在里面,用各种木柴烟火熏制,派专人看管火势,不能把肉熏煳或燃起来。

  接下来是泡米,每家在自家把米泡上,泡米有讲究,稻米和糯米泡的时间不同,米的多少和水量也不同,糯米要泡久些。

  做灰碱粑泡法更特别,把稻米和稻谷草烧成的灰一起泡一晚上,第二天,米就变成稻谷草的米黄色,然后用细筛反复在清水里把米淘干净灰渣。

  米淘洗干净后,就拿到食堂用磨子磨成浆。根据各自口味,可以加些青菜跟它一起磨。把磨好的米浆拿到大锅里用大火熬煮,然后用小伙慢慢熬稠,趁热起锅舀案板上,放些熟菜油,然后把它搓成一斤左右的长圆团,放凉后即成。

  这灰碱粑用鸡汤,骨头汤、或猪脚汤煮来吃味道特别鲜美嫩滑,有稻谷的特有味道,稻谷草灰含碱,对人体也有好处,特别是酸性体质的人吃了更好,这种粑粑是这地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食。

  做米粉也是把米泡好,淘洗干净,然后磨出浆,根据各自口味可以放包谷、红薯、土豆、绿豆等一起磨。把磨出的浆放一四方形抹了油的铁盘里摇匀,拿灶上大火蒸,熟后凉半干,再拿来切成条或丝。

  女人们在食堂里做这些,有的烧火、有的推磨、有的蒸粉皮,有的切,大家分工合作,有说有笑,东家长,西家短拉家常,时不时传来爽朗的大笑声。

  饿了,拿张刚蒸出的粉皮,包些野葱豆豉辣椒佐料就吃。

  学校像陈平和小禾这样大小的孩子有几个,但他们幸运,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做事,他们基本不做家务。

  食堂里只有陈平和小禾在帮大人们的忙,俩人只是把切好的粉条拿到竹竿上凉起,或是给磨芯里添米而已。做了3天,才把每家的米粉和灰碱粑做完。

  第四天后,做糍粑,女人们把糯米蒸熟,男人们把糯米饭倒在操场上的木槽里,他们就轮流打糍粑。

  院子里15岁以上的小伙子们,觉得自己有力气,或想证明自己有力气,也上来帮父亲们打几槌,打糍粑可是技术和力气活,院子里的小伙们也就只有王老师家大儿子、二儿子和红云有力气。他们三小伙打得多些。

  乌老师、温老师及杨老师家的儿子们是学霸,尽管他们十七八岁,可在家整天看书学习,力气就差些。

  他们也跃跃欲试,在手里吐些口水,上去握住粑棰,气存丹田,蹲好马步,憋口气,抡棰时,差点惯性摔倒,可棰落进槽里沾上糍粑,脸涨红,呲牙咧嘴地也没把棰子提起来,逗得院子里的人哈哈大笑,虽天冷,但操场上一片祥和热闹景象。

  急得在旁边等拿出糍粑揉成团的妈妈们说道:“算了,算了,你们搞不动,莫耽搁时间,糯米饭冷了不好打,让你们爸爸来打。”当年这些爸爸们也就四十出头而已,正是壮年。

  院子里的男人们,只有轮换上阵,“嗨!呵!呦!”地叫着打气,一会儿就挥汗如雨。打粑的槌声混合打粑人“哼哈”的号子声不断回旋在操场上。

  操场上的水泥台乒乓桌上放一块大木板,刷些熟菜油,女人们把揉成圆形的糍粑放上去,当时没有哪家有盖印的花章。何老师就拿萝卜用刀刻了几个花章,拿给孩子们盖上红绿相间的粑粑花,讨个喜庆而已,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盖粑粑印花。

  这个春节做年货的快乐让陈平和小禾一直难忘,也是学校最欢乐时刻,院子里充满对新年的渴望和期待。

  好日子来临,人们心里是愉快的,不象前面十几年,日子过得艰难穷困,还活得战战兢兢。

  如今生活有了斑斓的色彩,一定要在新年闪耀,不象前些年,人们穿的是黑白绿兰灰。人们心里也跟这些沉闷的色彩一样,多少都有些忧愁和哀伤。

  那些比较年轻的女老师还穿起花裙子。连冬天的毛衣颜色都多起来,象冯老师跟温老师都会打毛衣,今年冯老师又给每个孩子打了一件毛衣过年。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