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6:00
铛铛铛——,“选中了!选中了!小海选上啦!”
天还没亮透,村高官敲着大红锣上了李家。开启忙碌生活的乡亲们闻声而出,端着粥碗站在各自门前看热闹。
李良家是栋秀气的三层小洋楼,门敞着,客厅里摆满了各色食材,时而能见着衣着利落的帮工穿梭其中,手脚不停。小楼一侧吆喝声不断:“哎嗨!哎嗨!”
村高官转到楼侧:一个小个子男人挽着袖,左脚弓步踩在木板凳上,右脚踩实地面,双手抡着大木棰,往地上的大石盅里一下下砸着,里面是喜宴上才出现的糯米团。
“哟,怎么着,你们知道了?”
李良一激灵,手一抖,大木棰差点砸到脚上。
见是书记,他急忙站定,上前招待:“书记,你怎么来了?”
“报喜来啦!你侄子,李海诚,要进部队了!”
“部队?”李良不解,很快反应过来,“真选上了?从上个月训练开始,我小海多久没给家里消息了!你说的选上准不准啊?别跟去年似的,训练一个多月没选上,让人白高兴一场。”
村高官走上前,把李良拉近:“选上了!武警大队通知的,我一挂电话就来了。快快快,叫上你老娘。他们马上到县城,停半个小时,很快跟大部队北上了。你们赶紧去见孩子一面,今天一走,2年后才能回来呢!”
李良呆了呆:“时间这么紧张了?”
“走哪儿去?”一个头发花白、梳着小啾啾的健旺老太太扶着侧门露出来,浑浊无神的眼睛准确地找到了村高官的方位,又问了一遍。
得到肯定的回答,她的嘴角慢慢提起来,眼角的皱纹缩成更密了:“选上就好,选上就好!”奚老太转身进门倒茶,这才发现手上还抓着没洗完的竹笋。她往袖子上蹭了蹭,磕磕绊绊摸到开水壶和茶叶。
书记撇了撇茶沫子,问:“看样子,你家满客厅的好菜,不是给海诚的喜事准备的?”
奚老太摆摆手:“哪里哪里,我们哪来未卜先知的本事?是孩子他爷爷过寿,七十!”
听毕,村高官的笑模样没了,四处看看,放低声音:“接回来了?”
“回来快两个礼拜了。这回关医院里半年多,差不多稳定了。清明没回来扫墓,过年也是初二就送走了。医生说,脑子最近清醒了,老头子天天扳着手指头等三月初十,念叨阿良为什么不接他回家,怪可怜的。正赶上七十是大寿,我跟他们商量好,接回家看看情况。”
“小海的事儿,他知道吗?”
“没人说,他没问。昨天回来,全副心思在牛身上。”
村高官说话更轻了:“一会儿送小海,他爷爷不去吧?我听阿良说,小海这孩子血压本来就有点高,领导要是知道家里人有精神病史,别到时候再出点事儿。”
奚老太太仍旧笑眯眯的,右手抬高冲着对方的方向轻轻一点,凑近了悄声说:“不去,我们不让他知道。”
“知道什么?”小女儿李丽丽从墙角钻出来,“妈,你们说什么悄悄话?
奚老太跟女儿商量着,李丽丽眉头皱起来,勉强地点点头,要糊弄老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他精神不稳定时。
母女俩正嘀咕着,李良夫妻俩换好了干净衣裳出来。
奚老太说:“你们走吧,我在家看着。让小海注意保养身体,要听话。”
李丽丽在边上劝着:“妈,你去吧,家里我留下。这一走可是两年。”
“科技这么发达,视频是一样的。”
“就你那眼睛,视频能看着什么?”
“怎么不一样?本来也是半瞎子,凑手机上还清楚。你爸那个人,见我不在得乱了套,你应付不来。”话正说着,老头子从楼上下来了。
他双手揣在口袋里,缓慢地踱下楼,茫茫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一处熟悉的地方。与昨晚磨人的老小孩不同,他此刻有些木讷,甚至呆滞。日光照耀下,小洋楼格外亮堂。李老头发顶稀疏,如果有人走在他身后,甚至能看见头顶斑驳的白藓。今天是他的好日子。
细美朝李良一使眼色,李良点着打火机,鞭炮噼里啪啦地炸了。
李老头惊得浑身一颤:“哎呦喂,怎么忽然点爆竹?”
奚老太拍着他的背安抚:“忘记了?今天你是老寿星,孩子们给你庆生呢!”
“我记得,“李老头指着门口的爆竹,“做寿是一挂,结婚才两挂呢?阿良又从拿出一挂来。哪来的双喜临门?”
“分明只有一挂,你睡糊涂了,眼神不好使。”李良说。
李老头不高兴地瞪他:“睁眼说瞎话,我清醒得很!一、二,不是两挂?你糊弄我呢?”
李丽丽见势不对:“是两挂,是两挂,大哥看错了。爸,大哥特意给你准备的,一挂接你回家,一挂给你祝寿,你看看,多孝顺。”
细美连连点头,不料招来李老头一记白眼:“孝顺?哼,他们两口子恨不得气我多死几回。”
李良碰了碰奚老太的手,她一锤定音:“你们走,上城里取菜去。不快着点,活鸽子得被人抢光了,酒席办不好,有人扒了你的皮。”
“哼。”李老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