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短篇

沈李巷

第十章 开水房

沈李巷 后音 2493 2021-06-18 06:02:48

  抢劫案之后,爱凤着实萎靡了好一阵,无论国强怎样去逗她,她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国强决定,提前把电视买回家。

  于是,为了给爱凤一个惊喜,他把计划憋在心里大半个月,直到终于发工资了。

  发工资的当天晚上,他就直奔在六星电器卖家电的朋友那,买了一台29寸的彩色电视,走的员工价,可还是花了国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

  当他把电视扛到房间时,爱凤眼睛都直了。

  “你买了电视?”

  “是啊,离过年也就两个月不到了,早点买早点享受啊!”国强气喘吁吁地说。

  “你哪来的钱啊?”爱凤不免奇怪起来,每个月她就给国强几十块钱,还要买酒,怎么可能攒的下一台电视的钱啊。

  “报告领导,今天刚发的工资,工资就是这台电视。”国强开玩笑说。

  “真的假的啊,用电视来抵工资吗?”爱凤差点要信了。

  “哈哈,发了1400,买完电视身文无有,”国强学着戏曲唱腔说道。

  “那这是1400买的啊,太贵了,一个月白干了。”爱凤又心疼起钱来。

  “既来之则安之,正好跟我工资一样,说明我和电视的缘分到了。”国强继续瞎掰道。

  虽然有些埋怨国强没有事先和自己商量,但真的也让爱凤感受到了惊喜。

  很快寒假到了,女儿放假回来了。

  看到新电视,海迪就差蹦起来了。整个寒假除了吃喝睡就是看电视,爱凤有时看得也急。

  “你不能天天看电视啊,作业要做一做吧,书要看一看吧!”但这类话语对于海迪来说,从来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实在是在家里呆的无聊,海迪忽然想跟着爱凤一起去工作,看看母亲每天具体的工作。

  于是,这天一早,海迪随爱凤一起出门了。

  坐在敞篷的三轮车,吹着大城市同样凛冽的寒风,青春期少女海迪做着少女梦。

  到了青石路,爱凤让海迪看着自己是怎么做的,到她不舍得女儿把手浸入冰冷刺骨的水中,只让她插电话卡检查话费,偶尔拿着小铲子铲铲小广告。

  电话亭上的广告比爱凤刚开始接管这个片区的时候少多了,她每天都会去擦洗电话亭,除非雨下的大。

  每次看到有人要在电话亭上张贴小广告,赶紧上前阻止,一次两次,那些贴小广告的人也怕了她,偶尔趁她下午不在的时候贴几张。对于爱凤来讲,铲小广告的工作量减少了很多。

  虽然女儿帮不上忙,但爱凤却着实享受跟女儿相处的时光。

  母女俩几乎无话不谈,只是随着女儿慢慢长大,总有些青春期的中二毛病,有时爱凤会觉得走不进女儿的心,理解不了她到底在想什么。

  生活的重担没能给她太多机会去跟女儿慢慢化解那些青春期会遇到的难题,有时她也并不觉得那些算是难题。

  她生活的时代,她接受的教育,她个人的经历,这一切也一样在指导着她如何成为一个母亲,也许她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但她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极致。

  就这样,海迪跟着爱凤一起出去工作了好几天。

  沈李巷东头有一家开水房。

  在刚搬来沈李巷的时候,开水房就已经在了,里面有大灶烧着水,给沈李巷的居民们供应热水。

  冬冬夏夏,开水房的生意一直不错,人来人往。15块钱可以买三十张票,一张票可以打一热水瓶热水。

  打水费一点都不贵,甚至还有些便宜。开水房并不以此赚钱,而是在开水房里又设了牌桌抽取牌筹。

  一局麻将抽四块,打牌的四人各自出一块。常常赢了的人一高兴,结束牌局的时候也会再给些。

  大部分时间是周边的居民在这里消磨时间的小来小往,但有时入夜时分也会有些远途来的赌客。

  如此一来,开水房的这唯一一张牌桌,竟也能抵得上像爱凤国强这样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整个家庭收入。

  因为人多繁杂,开水房也渐渐成为人们的信息集散地。

  开水房是一对中年夫妻开的,丈夫是苏州本地人,妻子是武进人,和爱凤同乡。开水房只是他们的副业,老板另外还有本职工作,就在旁边的毛纺针织厂当车间主任。

  爱凤去青石路都必须往巷子东头这里出沈李巷,一来二去,大家也都渐渐熟悉了。尤其在得知老板娘和自己是老乡后,她们也走得近了一些。

  爱凤每天带着女儿出门上班再回家都经过开水房,大家也都认识了她的女儿,只是海迪向来不爱跟陌生人打招呼,总是笑笑就走了。

  整个寒假,海迪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看电视,爱凤倒是开发了新的消遣。

  去开水房听八卦。

  爱凤爱干净,每天总是不停的涮不停的洗,水用的都比平常人家要多,开水也是。别人每天打两壶水,她是每次打两壶水,一天打两次。

  如果女儿回家了,那一次得打三壶,一天要打三次水。

  去开水房的次数多了,和老板娘的关系也更熟络了。两个人时常用武进话聊着天,让人想插上一句都难。

  开水房老板姓徐,四十多岁,个子矮矮的,眼睛里总透着精明,沈李巷的人都叫他老沈。

  老板娘姓黄,比老沈要小十多岁,大家都喊她小黄。

  十多年前,小黄还只十七八岁,从农村到城里来做工,正好找到沈李巷旁边的毛纺针织厂,老沈那时候已经是车间副主任了,三十岁还没有对象,平时受了够多的明里暗里的话语。

  看到正值青春的小黄,一下子动心了,天天围着小黄各种献殷勤,而小黄初来乍到,对于这种温暖根本无法抵抗,两个人就这样结婚了。

  老夫少妻的组合,经常令老沈担忧,所以他硬是要了两个孩子来绑住小黄,生怕她哪天跑掉了。而小黄也享受他们之间这种时时刻刻被关照的感觉,于是夫妻关系倒是非常融洽。

  只是婆媳关系相比起来就紧张多了。婆婆看不上小黄是外地人,总觉得以自己儿子的条件能找到更好的。

  不过他们很早就在市里买了房子,让老太太先搬了过去,而老沈因为上班就在隔壁,而且沈李巷可能过几年也要拆了,所以也一直没有搬走。

  沈李巷一直有传言要拆迁,周边的发展让它显得格格不入,它更像是一个城中村。周围都在向上发展,唯有它在渐渐破败消融。

  还留在这里的本地人,也大都在等着拆迁。

  “听老沈说,最快明后年,这里就要拆了。”小黄拉着来打水的爱凤说道。

  “你怎么晓得的?一直说拆,没看到动静嘛。”爱凤将信将疑。

  “真的呀,他们领导认识规划局的人,毛纺厂也要拆的,分批次拆,说是最快明后年,不知道我们家在不在第一批。”小黄说着。

  “你是要急着搬走,想去市里啊?”爱凤问道。

  “我不想搬,来苏州十几年,在这里住了就有十几年,有感情的呀!再说拆了的话,我就要到市里跟老太婆住一起,到时候还不天天吵架打架嘛!”小黄叹了口气,眼神闪过一丝落寞。

  “也是哦!”爱凤嘴上应和着,可心里却不这么想。

  她想,“拆迁是多好的事啊,可惜我不是城里人,没有房子能拆迁,要是能把我乡下的房子拆了,拿着拆迁款我到城里也买一套楼房住住,过过城里人的生活。”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