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皋兰山下

第七十三章 潭采访使

皋兰山下 魏家老七 923 2023-01-13 12:00:42

  从京城返回的路上,潭镇海便想好了突破口。在家休整了几日,在张二哥的陪同下直奔黄河北。在茶马互市匆匆转了一圈,径直来到兰州卫,质问道:“自古汉贼不两立,我大明与蒙元乃是世仇。可兰州卫却用百姓都难以获取的上等精盐、茶叶、粮食,去换取那些劣马病羊。这种资敌叛国的行为实在是骇人听闻,你们对不起的不仅是朝廷和皇上,更是数百年来那些惨死在蒙古铁蹄下,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当年,多少将士浴血奋战,为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难道换来的就是如今这般局面?”

  段将军听后,立刻驳斥道:“潭采访使,可不要信口雌黄!我们换回来的马匹,都装备在了大明军队里,壮大了我军的实力,怎么能说是资敌叛国?而且,交易的规则是我们制定的,自然是对我们有利,怎么会偏向他们?用来交换的也不过是我大明再平常不过的普通货物,怎么就成百姓难以获取了,还有,你哪里眼睛看到换回来的是劣马病羊了。并且自从互市开通后,我大明与蒙元之间再无大的冲突,双方各取所需,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正是我大明将士流血牺牲想要换来的太平盛世,怎么就对不起先烈了?难道只有把蒙古人斩尽杀绝,让大草原上寸草不生、无一活物,才算是对得起先烈吗?就算是,你能办到吗?历朝历代又有谁能做到?”

  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无奈之下,只能将此事呈奏朝廷。

  朝堂之上的争论同样激烈,不过秉持“汉贼不两立”的大臣居多。皇上能被朱元璋在诸多皇子皇孙中选择,当然不是个毫无主张的庸碌之辈。他认为继续开展互市更为有利。一些忠贞之士痛心疾首,直呼互市之事有损国体,皇上年轻识浅,万不可被奸人蒙蔽,甚至以头抢地,疾呼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如此泣血诤言顿时让皇上无话可话。

  僵持之际,方孝孺提出一个折中办法:“交易可以继续,但不能直接买卖,可依照朝鲜之例,让蒙古把牛羊马匹进贡给我大明,朝廷再以粮食茶叶作为封赏赐予他们。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又无损我大明堂堂天下之主的威严。”

  一众鸿儒纷纷称赞,此计甚为绝妙,堪称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仅此一计,便让蒙古如同朝鲜等国一般,低我大明一等。张子房再世亦不过如此。

  决议发回兰州卫,段将军直接将文书扔到一旁,大骂扯淡。

  蒙古方面自然更不同意,双方不断派人交涉,争吵不休,但交易却依旧在进行。

  潭镇海的第一炮成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可说打的响亮。更欣喜的是,他又新收了个小弟,却是黄家鹿。

  因为科考冒籍案,黄家鹿也和方生一样坐了几个月的牢。出狱后才得知,父亲惊吓过度,一命呜呼了。竟从此一蹶不振。自认看透了世事,对读书一点兴趣没有,张口闭口都是“人的命啊。”母亲眼见他日渐消沉,担心成个废人,便一改往日作法,逼着他出门交友。这位本是个人精,这下如鱼得水了,每天游街串巷,呼朋唤友,不亦乐乎。见潭秀才混得风生水起,便毅然决然地加入。潭镇海对他自然远不如张二哥那般亲近,但毕竟有当年的赠馍之谊,便欣然收下了。

  到底是读过书的,看问题很有深度,初进团队便立了一功。

  近年来,商队往来增多,市场日益繁荣,许多百姓做起了小商小贩。兰州卫还雇佣了不少人从事兰绒制作、仓库场站的运转工作。这些人原本属于民户或者军户,按照大明律例,所有人不得随意改换户籍,一旦定成民籍,便世代为农;定成军户,就永远是军人。如今这种情况,明显违反了律法。

  不等黄家鹿说完,潭镇海便欣喜若狂地赶到兰州卫。

  段将军却懒得与他辩论,直接一顿臭骂:“你个不知好歹的东西!老百姓做点副业,赚点生活费,这都看不惯,你还有没有点人性?”

  潭镇海再次呈奏朝廷。不出所料,皇上依旧偏向让老百姓谋求生活,但毕竟明显违反了大明律,无奈之下,便举行朝议。一众鸿儒迅速达成一致:对于身为民户或军户却行商经营的,以诈冒脱罪论处,杖责八十,立即停业;若执意经营者,从原户籍降为商户,子孙后代永不得参加科考;对于参加官府事务的工匠劳力,从原军户或民户转为匠户;对于受雇私人商户作坊的,责令其立即退出,否则一律降为奴籍。

  兵部尚书齐泰站出来反对,说道:“这种情况并非兰州卫独有,全国各州县几乎都是如此,只是多少而已。如今皇上刚刚即位,不宜轻率行事,扰乱百姓生计。”朝廷为此又争吵了几天,最终决定:对那些只卖点零碎东西的小商小贩,不予管束;已成规模、开店立坊的必须严惩不贷。为官府服务的工匠可以留在原籍,具体称呼可更改为民匠户或者军匠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安排工作,脱离工作后可重新务农。

  决定下来后,段将军并没有执行,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拖着。

  潭镇海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带着两个小弟上街,对那些违规的军民大声呵斥,要求他们立即改正。不仅如此,对人们的穿戴言行也挑三拣四。看到妇女抛头露面、年轻人勾肩搭背、打情骂俏,只要被他撞见,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潭镇海的金句名言:“没有规矩,成何体统。”一天能说八百回。

  如果谁家婚丧嫁娶让他们撞见,那更是倒了血霉。潭镇海踱着方步在前,张二哥与黄家鹿手捧《教民榜文》《大明集礼》《乡饮酒礼图式》等,左右护持。但凡有不符合礼仪规范的,就会立即进行斥责,必须当场改正。无论红白喜事,都让他们搅的乱七八糟。

  如此惹得全城百姓不快,张二哥与黄家鹿心里还是有些发虚。加之潭镇海需要的礼仪典章越来越多,二人实在抱不动。黄家鹿便提议向兰州卫要些随从护卫。潭镇海怒道:“胡闹,我乃天子钦差,代表的是朝廷法度和正义,谁敢动我。并且我此番来兰,就是要与那兰州卫针锋相对。如若要了他的人,你我的一举一动岂不尽在段吟龙撑握之中。那还如何履行圣上嘱托,如何推行朝廷大计。所以除了你们这样的亲信知己,别说兰州卫,就连临洮府兰县派来的人都通通要不得。”

  感动莫名的黄家鹿便自掏腰包买了头毛驴,驮着那一堆礼仪法典、道德文章。

  这三人一驴走到哪里,人们便惊呼“驴老爷来了”,跑得干干净净,自动净了街。可他们却乐此不疲,每天招摇过市。甚至对县衙和学校都不放过。刘知县自然不敢惹,好酒好菜好草好料好招待。方生却不惯着他们,直接将三人一驴轰出了学校。

  潭镇海如此兴风作浪,段将军却毫无办法,夫人见他心烦意乱,便拉着去老金家串门。

  正碰到老金送菜回来,说道:“外面好多铺子都关门了,街面上冷清了不少。”

  段夫人叹了口气,说道:“有潭镇海在,大家能不害怕吗?”

  老金无奈道:“潭秀才移到兰州也有十好几年了,也算是本地人,怎么对家乡父老如此苛刻,非要大家都不好过他才开心?”

  方生道:“他这人本就古板苛刻,看谁都不顺眼。以前没本事,不仅教育不了别人,还常被人羞辱。如今一朝得势,自然要把积压多年的怨气都发泄出来。”

  段夫人问道:“那可怎么办?他倒是痛快了,老百姓可就遭罪了。”

  金花在一旁突然冷不丁地说道:“杀了他!”

  这话让众人都吓了一跳。

  金夫人赶紧上前拉住闺女,颤声道:“造孽啊,这是一个女娃娃该说的话吗?”

  金花却理直气壮地说:“杀人不见得就是造孽。舅舅说过,‘杀一独夫贼子能救千百人,那就是大善。’潭镇海的性格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就算以后能改,不知道要多少人跟着遭殃,实在不值当,还不如现在就杀了他。”

  方生虽然曾说过这样的话,但当真去针对一个自己认识的大活人时,心里还是不禁一颤。

  段夫人却十分赞同:“金花说得有道理,这潭镇海实在是太过分了。”

  段将军皱了皱眉头,说道:“我之前就看潭镇海不顺眼,没想到一个迂腐不堪的秀才,能有这么大的危害,是我大意了。”

  金花急切地说:“现在动手也不迟。”

  金夫人急忙打断:“别再说了!恶人自有天收,这不是我们老百姓该操心的。”

  段将军思索片刻,说道:“现在还不行。朝廷正想尽办法打击藩王,此时杀了皇上亲封的采访使,无疑是授人以柄。”

  金花不服气地说:“既然朝廷一心要打击藩王,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借口。有些事避无可避,再不动手可就真晚了。”

  金夫人哪里听得这些,惶恐地把她赶出了房间。

  段夫人却在一旁附和道:“我觉得金花说得在理。”

  段将军没有表态,吃过饭后,便匆匆告辞。

  金夫人心中担忧,说道:“他该不会真的听了金花的话,去杀潭秀才吧?”

  老金安慰道:“堂堂指挥使,怎么会听一个女娃的话。再说,我觉得你们就是瞎担心,我就不信他潭镇海能翻了天。浪几天也就消停了。”

  方生却摇了摇头,说道:“段将军怕是真有这个心思。”

  金夫人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嘴里念叨着:“金花这死丫头,整天胡说八道,看我怎么收拾她。”

  果然,没过多久,潭镇海就接连遇袭。先是在一条暗巷里被人砍了一刀,黑暗中对方失了准头,没有伤及要害。潭镇海大喊大叫引来邻居,惊走了凶手。

  不等刀伤痊愈,潭镇海骑着毛驴,在张二哥与黄家鹿的簇拥下,迫不及待地出门视察。在大街小巷挑了一堆毛病,上纲上线地教训了一众百姓。心满意足地往家走,却在路过一条水沟时,三人一驴同时掉了进去。

  这条水沟是阿干河引水工程的尾渠,将多余的水排入黄河。因为不是主干道,所以只建了座简易的木桥。不知是谁破坏了木桥的支撑柱,用绳子绑在锯断的木柱上。等潭镇海过桥时,猛地拉断桥柱。

  可惜沟里的水不多,潭镇海与毛驴都只是摔断了腿。与黄家鹿一起躺在水里哀嚎,张二哥腿脚灵活,死死抓住沟边的石头,大声呼救。石大哥听到后,两口子赶忙下水救援。

  采访使接连遇袭,此事非同小可,刘知县撒出大队人马搜查。衙役们正要出门,被班头喝住,道:“这么着急忙慌干什么,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土匪还是羊户长,这是去查潭采访使的案子,都忘了他老人家是怎么教育你们的吗:‘一点大明官吏的威仪都没有,没有规矩,成何体统。’都回去,穿戴整齐了再出来。”

  众衙役心领神会,一个个慢条斯理地洗漱穿戴,在马路上列队行进,走得端端正正,目不斜视,规规矩矩。在班头的带领下,齐声吆喝着“查找真凶、为民除害”的口号,踩着整齐的步伐,满城转了一圈,便回衙复命了。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