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皋兰山下

第七十七章 龙脉

皋兰山下 魏家老七 710 2023-03-13 13:21:43

  方生上完课,看见段将军立在学校门口,惊奇他怎么来了。

  段将军笑道:“没事就不能过来看看你们吗。”

  金花见到他并没像以前那么玩闹,而是冷不丁说了一句:“你当时就不该手软。”

  金夫人过来拍了女儿一巴掌:“又胡说呢。段将军大老远来了,我多炒几个菜,方生你出去买点酒肉,顺便把李哥一家叫过来。”

  李成牧拎着一个口袋进门来,金夫人接过口袋看了一眼,喜道:“有和尚头,今天扯拉条子,让你们尝尝我的拿手绝活。”

  酒鬼道:“段将军这次来是因为肃王内迁一事吗?”

  肃王来兰,所辖部队都要交割给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剩下的中护卫也就五六百人,加上王府其他人不过一千而已。

  不知道潭镇海抽什么风,直接下令让整个东川里的人搬迁。说是要给肃王腾地方。

  王府闻讯让段将军赶来制止。突然看到他,潭镇海还是心有余悸,腿不自觉地哆嗦起来。强作镇定的答应重新制定搬迁方案。

  金夫人道:“潭秀才不是对肃王不满吗,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替王府腾地方。”

  方生挑开门帘进来:“你以为他真安好心啊,鬼知道打什么坏主意呢。你这次来打算待多久?”

  段将军道:“估计要待一段时间,一方面盯着兰州卫别乱来,还要给王陵找地方。”

  大家吓一跳,金夫人惊道:“王爷怎么了,多年轻的小伙子,可惜了。”

  方生笑道:“瞎想什么啊,这是朝廷规制,藩王新到一个地方,不但要修建王府,陵园也要一并规划。”

  大家被刚才的荒唐想法逗的哈哈大笑。

  方生问道:“地方找好了没?”

  段将军道:“没有,其实我对什么风水龙脉一点兴趣没有。只是王爷交待了这个任务,没办法,先大略在周边转转。最后还得让那些风水术来确定。”

  方生道:“带我去,我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刚好放秋收假,正好没事。”

  酒鬼道:“索性把我们都带上,这段时间过得太憋屈,大家都蹭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

  金夫人道:“既然是闲逛的差事,怎么没把夫人带来,一年多没见,太想她了。”

  段将军笑道:“她最近不太方便出远门。”

  李大嫂首先反应过来:“是不是有喜了?”见段将军并不否认,众人连声恭喜,一扫多日的沉闷,喝了个尽兴。

  酒鬼与老金各赶了辆马车,方生和段将军骑马在前面,向东出发。

  一路上碰到很多寻找土地的百姓,虽然制止了兰州卫的荒唐作法,但谣言的威力不可小视。更何况确实需要搬迁一部分百姓。加上新来的移民,重新崛起的军吏豪强吞并土地后产生的失地军民等等。这些人都需要土地。

  行到兴隆山麓,时间已过正午,找了处平坦草地停下来休息,这次来准备得充分,各种吃食摆了一地。

  酒鬼问道:“这地方怎么样,有山有水。”

  段将军左右看看:“地方是好地方,就是不能用。”

  酒鬼好奇道:“这是为何,这可是兰州出了名的风水宝地。”

  段将军笑笑:“威名太大。”

  众人疑惑。

  段将军道:“肃王移藩兰州,本就是为了避嫌,如果把陵园安在兴隆山下,风水好不好都在其次,光这个名字就够让朝廷寝食难安了。”

  众人大笑,老金来了兴致:“段将军,人们传说你师父把兰州龙脉给斩了,真的假的?”

  段将军笑道:“可说假的,也可说是真的。”

  老金奇道:“怎么还或真或假了。”

  正在一旁和弟弟妹妹们玩耍的天元道:“这个我知道。”

  众人诧异,你一个小孩知道什么,李家姑娘在旁鼓励道:“你既然知道,那给大家讲讲。”

  天元一本正经地端坐在地,学说书人的样子开始讲故事。

  这兴隆山本不叫此名,而叫做兴龙山,龙王爷的龙。此地有个姓蒲的阴阳,发现这兴龙山竟是条龙脉,可以让子孙后代成为皇上。所以临死之前吩咐:把他的身体洗干净,不穿衣服用草席裹好,然后拿草绳捆上,向着兴龙山快跑,啥时候草绳断了,那就是墓地所在。之后每天黎明时分在墓前拉三次弓箭。一直拉九九八十一天,最后一天把箭对着太阳射出去。

  两个儿子对此深信不疑,女儿却不愿意。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儿女双全,怎么能光着下葬,岂不让乡邻耻笑。没办法就给老汉穿了一条裤子。安葬后每天在墓前拉弓。没想到少数了一天,第八十天就把箭射了出去。

  这一箭飞了几千里,直接射在金銮殿上。惊了圣驾,刘伯温屈指一算,西北方向将出王者,对大明江山不利。皇上赶紧让刘伯温带人查看。

  刘伯温何等人物,观山踏水,没几日便找到问题所在,不仅毁了蒲阴阳的墓,还用宝剑将这条龙脉斩断。又把兴龙山改为兴隆山。

  大家赞叹天元讲得好,几个小孩更是拍手叫好,金夫人笑道:“念书不行,故事编得还不错,你以后当说书先生算了。”

  段将军笑道:“这个故事虽然是假的,但还是符合寻找风水吉地的规矩。”

  天元学说书人的口吻:“想请教将军,这规矩到底作何讲。”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段将军道:“寻找风水吉地最重要的就是顺其自然,普通人不要指望找到一处能改天换地的风水,就算真找到了,勉强安葬,反而会招灾惹祸。”

  老金道:“那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假的,真相是什么?”

  段将军犹豫了一下:“这是件朝廷机密,但已经过去三十年了,现在说出来也没什么。老蒲家真实存在,但不是阴阳,而是这附近的一个大家族,不姓蒲,姓蒲察,祖上是女真人。”

  老金年纪稍大,听说过这个家族,只是后来突然没了。民间对此事虽有流言,但那个动乱年代,人人自危,能活着就不错了,顾不上其他。渐渐就也就没人去关心这些陈年旧事。

  方生道:“蒲察氏我从书上看到过,是陇右几百年来最有权势的家族,宰相国公大将军出了很多。不过大明立国后这个家族突然消失了,不但人消失了,他们的故事传说也跟着消失了。”

  段将军道:“他们不是凭空消失的,而是牵扯到一桩谋逆大案。”

  这个说法闻所未闻,大家都围过来听。

  “王保保在太原和徐大将军决战,几乎全军覆灭,不想只短短一两年又在西北聚集起十万兵马。

  朝廷认为只是虚张声势,结果这个误判让兰州被围了五个月。最后查清楚,正是蒲察家族提供了大量的钱财粮草,才让王保保短时间内重新崛起。”

  一直默不作声的酒鬼,突然开口问道:“所以你师父就把蒲察氏给灭了?”

  段将军道:“没有灭门,只杀了一部分,师父仁慈,放过了很多人。”

  酒鬼冷笑一声,道:“仁慈?金州一夜之间沦为鬼城,血流成河,这也叫仁慈?

  段将军看了一眼酒鬼,缓缓道:“他们勾连资助敌军,犯的是谋逆大罪,要不是师父有意放纵,死的人会更多。”

  李大嫂伸手阻拦已经激动地不能自制的丈夫,酒鬼却甩开她的手,悲声道:“他们是大元的臣属子民,倾家荡产帮助自己的英雄,意图光复国家,怎么就成谋逆了,怎么就成勾连敌军的罪犯了。”

  李大嫂声泪俱下,吼道:“不要再说了,当时已经是大明的天下了。”说罢埋头哭泣。李家姑娘忙过来安慰。

  天元凑到舅舅身边悄声道:“金州是哪里?”方生道:“就是现在的金县。”

  很多谜团渐渐明了,金夫人心中一阵唏嘘:“我父母就是在王保保围城时被杀的,我和弟弟藏在草垛里才逃过一命,那时候我八岁,方生才两岁。你们说的复国是对是错我不知道,但我们全家险些让杀光。”

  老金见场面尴尬,忙往其他方面扯,金花却问道:“那你讲的这个故事和斩龙脉有什么关系?”

  天元拉了一下妹妹,低声说:“能不能别提这个了。”

  段将军苦笑了一下,道:“有关系,原来蒲察氏在朝中势力庞大,他们本家族的自不用说,外姓人也有个同乡的便利。这个家族覆灭后,本地在上层再无掌握话语权的人物。也再无传承有序的教化体制,即使偶尔出现一两个奇才,上面没人提携,周围无人帮衬,想要出人头地那是千难万难。民间传说我师父斩了兰州的龙脉,其实是蒲察氏的覆灭,断了此地的文脉和人脉。”

  方生岔开话题道:“我以为你会讲些寻龙点穴、藏风聚气之类的。不过这么说确实有道理,那有没有大家传说中的那种龙脉?”

  段将军道:“你说的这些,师父曾经讲过,但那时我年纪太小,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师父说过龙脉就是滋养一方的山川水泽。这些年在西北四处奔波,感触颇深。不同的地理形胜,所居之民的谋生手段、穿着打扮、饮食风俗、方言土语、甚至性格作派都会有所不同。像是黄河沿线,从兰州一直到宁夏这么长的距离,不但地理相似,语言风俗更是雷同。而安定县,距离兰州只一箭之遥,语言风俗却大不相同。却与之相距甚远但地理相似的秦州、平凉、庆州等地差别不大。”

  方生点头道:“你说的没错,单就说兰州卫,就说这金县,我巡视社学时,走遍了金县各处,中北部河川地的居民无论说话还是风俗习惯与兰州没什么区别。东南侧那些黄土大山里,却又变成另外一种。不但地理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说话口音也变得不一样了。《礼记·王制》中有句‘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说话间有一股浓烟从旁边山上飘过来,像是着了山火。大家赶紧收拾东西向旁边躲避。跑出浓烟笼罩范围,才看到有一群人围着一座山点火。

  便不再停留,继续往前走,结果沿途不断出现正在燃烧或已经燃烧殆尽黑黢黢的高山。

  天元问道:“你们刚才说山川就是龙脉,这么大的山川用剑怎么斩断,这么大的一条龙,人怎么可能杀死。”

  金花道:“他们不是正在杀吗。”

  望着远处正在放火烧山的人们,没烧尽的树枝灌木被随意抛进河谷,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山坡山顶被开垦成田地。青山绿水正在一点点消亡,方生缓缓道:“这么干,再厉害的龙也活不成啊。”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