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皋兰山下

第七十六章 潭指挥的那些事

皋兰山下 魏家老七 237 2023-02-28 17:03:02

  这些年来,潭夫人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孩子。劳作之苦倒还能忍受,精神上的压力却让她几近崩溃。对普通百姓而言,诏狱犹如人间地狱,抄家灭门的谣言更是从未间断。以至于娘家人担心惹祸上身,都与之断绝了往来。

  好不容易盼到丈夫归来,还当上了钦差,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可没想到,潭镇海整日不着家,每天在街上惹事生非。大家又开始对潭家避之不及。以前的日子虽苦,但只是惆怅,如今却多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她实在不知道丈夫如此折腾下去,还会惹出什么大祸。

  夫妻俩为此争吵不休,潭镇海认为自己所做的是为天下苍生的大事业,绝不屈服。人的自信心很关键,以前的他总是挨揍,如今十次中竟能赢个三五回。

  执掌兰州卫后,潭镇海的自信心更是到了极点。然而,潭夫人却不再与他争吵,只是坚决不肯搬去卫府。下人们也不敢为难指挥使夫人,此事便一直拖着。潭镇海忙于自己的事业,暂时无暇顾及。可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一纸休书。

  堂堂兰州卫指挥使,皇上的得力臣子,竟然被妻子休了!

  愤怒的潭镇海前去理论。等他叫骂得精疲力竭,潭夫人才平静地说道:“你我日夜争吵,终究不是办法。你若休了我,恐怕会影响你的前途。我休了你,便无此顾虑。你放心,日后若有人来查问,我还是这句话,是我不愿再与你过下去,并非你抛弃了我。”

  潭镇海愣住了,犹豫半晌,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朝廷派人来查问时,你真会替我作证?”

  潭夫人点点头:“我会替你作证。”

  一旁的黄家鹿凑过来悄声道:“嫂子该不会是外面有人了吧。”潭镇海不作细想,便张口问道:“我前两年在诏狱,你是不是有别的男人了?”

  潭夫人顿时大怒,抄起板凳便砸了过来,吓得潭镇海匆忙跑出院子,嘴里不停嘟囔:“这女人死性不改。”

  张二哥冲上去揪住黄家鹿就是两个耳光,怒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管指挥使的家务事。”

  黄家鹿被打得头晕目炫。万没料到张二哥竟会当众对自己动粗,一时不知如何反应,浑身颤抖,对着张二哥怒目而视。

  张二哥并不搭理他,转身对潭镇海说道:“我倒觉得嫂子说得在理。您现在是兰州卫的指挥使,家庭不和睦,让百姓怎么议论?既然嫂子主动提出,您不如顺水推舟,结束这段孽缘,日后再娶个合心意的,岂不是更好?”

  这番话正说到了潭镇海的心坎上,他转怒为喜:“有道理。不过,女儿是我的骨肉,不能留给她!”

  回到卫府,潭镇海忙着安抚女儿,便让众人散了。黄家鹿的手下对老大今天无端挨打愤恨不已,刚才当着潭指挥的面不好发作,这会一定要把场子找回来,不然以后还怎么在兰州卫立足,还怎么在兰州城混。

  在众人的撺掇之下,黄家鹿鼓起勇气,前去与张二哥说理。

  不等他开口,张二哥便骂道:“老子今天打你是轻的,还敢掺和指挥使的家务事。真拿自己当兰州卫的二老爷了。也不撒泡尿照照,看看你那贼眉鼠眼的德行。你一个溜沟子的货,拿什么和方生比。人家方生修了那么多水渠,活了那么多人命,教了那么多学生。就这样,人家也从来没说过自己是兰州卫的二老爷。你呢,除了整天在烟花柳巷里打洞,你还会干什么。还说什么世家大族。在这兰州城,我老张家才是世家大族。还有你们这些人,一个个的,眼看这怂穿得花枝招展人模狗样的,能在潭指挥跟前嚼几句舌跟子,就觉得他前途无量了,跟着他就有饭吃了?我才是指挥使的好哥们。兰州城谁不知道,我和潭指挥那是从小撒尿和泥玩到大的铁磁。一群没脑子的蠢货。”

  黄家鹿的团队瞬间崩溃瓦解。

  接下来的几日,潭夫人在卫府门口痛哭流涕,而女儿则在府内哭闹不止,不吃不喝。潭镇海想尽办法也哄不乖,无奈之下,只好把孩子送还给夫人。

  潭夫人带着女儿回家,远远就看到门口站满了人,都是她的娘家人。本来喜气洋洋的一家人,听闻此等噩耗,惊得心都碎了。赶忙前来劝说。丈夫做了大官,别家的夫人想尽办法也要保住自己的地位,自家女儿却主动休夫,世上怎会有如此不知好歹的。

  张二哥前来传话:“嫂子,老爷说了,让你们娘俩就住在老院子。有潭指挥在,有我们这些老兄弟照应,日子会好过些,孩子也不会受人欺负。”

  潭夫人道:“我不想再面对邻里的闲言碎语,还是去个陌生地方为好。”

  张二哥一走,娘家人更加恼怒:“你看看,多好的男人!人家堂堂兰州卫指挥使,正三品的大官。你把人家休了,人家不但不生气,还为你着想,怕你们娘俩受欺负。你这女子真是猪油蒙了心,蠢到家了!”

  不一会儿,张二哥又跑来传话:“潭指挥同意你们母女离开,但要等一段时间。我去周边找个僻静地方,整好地、盖好房后再送你们过去。”

  潭夫人冷冷道:“不劳你们这么费心,随便给块地就行,我们母女自有办法活下去。倘若真活不下去,那也是命该然。”

  张二哥无奈道:“嫂子,潭指挥这么做,也是为了小姐能过得好一些,不想让孩子像他小时候那么遭罪。”

  指挥使的家务事还未妥善解决,又突发大祸。

  李景隆突然接到密令,朝廷让他星夜前往开封,抓捕周王朱橚。临走之时,李景隆将兰州卫的城防托付给李玄宗。并且告诫潭镇海,自己离开这段时间,内外军事一切都听李玄宗的,不得擅自作主。

  潭镇海早对李玄宗看不顺眼,哪里会听他的指指点点,便寻了个处理侵地案善后事宜的借口,将李玄宗支到金家崖了。

  不料,蒙古方面不知道怎么得到情报,趁机突袭兰州,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来的,从哪来的,兰州卫竟一概不知。

  潭镇海得到军情急报后,急忙披挂整齐,满怀豪情地引兵出城抵御。这一刻,他等了三十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无数次只在梦中出现的场景终于成真。

  纵马踏上镇远桥,河风拂面,气血翻涌,积压多年的不甘与屈辱在这一刻爆发,忍不住仰天长啸,这一声吼,似要将一切过往都宣泄干净。活了几十年,第一次感觉如此意气风发,如此堂堂正正。

  一马当先冲出凤林关,众兵将紧随其后。

  来到阵前,潭镇海端坐马上,大声呵斥蒙古军不知顺逆、擅动干戈。然而,对方却毫不理会他的微言大义,只是驱马逼近。领头的是一名手持长刀,满脸俱是伤疤的壮汉,一看就是凶神恶煞之辈。潭镇海心中虽有些慌乱,但仍强装镇定,喝令薛千户出马叫阵。薛千户正要质疑此举荒唐,蒙古军已掩杀过来。

  潭镇海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些化外蛮夷竟如此不讲武德。忙令左右升起免战牌,双方各自罢战。自己要与那敌将书信往来,好好论一论对方为何不宣而战,此举是何道理。

  众将面面相觑,免战牌这东西只有戏班子才有,此时仓促之间,上哪去找?

  此时敌军已冲到近前,薛千户众将只能硬着头皮出马搏杀。但由于军阵大乱,仅凭他们根本无法抵挡。蒙古军如入无人之境,肆意砍杀。

  就在兰州卫即将全军覆灭之时,李玄宗及时率军赶到。然而,凤林关已难以坚守,只能奋力抵住兵锋,掩护军士向黄河南岸撤退。凤林关地势狭窄,许多兵卒来不及逃脱,或在冲杀中丧生,或走投无路之下跳入黄河。

  张二哥护着气昏过去的潭镇海回城。李玄宗亲自布置城防,薛千户率领弓箭手守住镇远桥。

  蒙古军似乎无意攻城,他们放火烧毁了镇远桥。随后将黄河北岸的各仓库物资,能拿的就拿,拿不走的就付之一炬,赶着牛羊,大摇大摆地撤离。

  军士百姓隔河相望,眼睁睁看着敌军在对岸烧杀抢掠,却无计可施,只能悲愤痛哭。

  等周边的援兵赶来,已为时过晚。

  经此一役,黄河北岸的场站仓库沦为一片废墟,往日红火热闹的边境交易彻底终结,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出了如此大的损失,总得有人承担责任。潭镇海向朝廷上书,指责前任指挥使段吟龙在城防之外设立仓库的决策欠妥,认为这是招来大祸的根源。同时,他还强调蒙古方面不宣而战,毫无规矩可言,以此来证明自己主张取消互市的正确性。

  然而,此时朝廷已自顾不暇——燕王起兵了。

  尽管兰州距离北平甚远,但流言依旧纷纷,人心惶惶。而潭镇海却像打了鸡血一般满血复活,一扫之前蒙古军突袭带来的惊吓。忙召集卫府高层,举行军事会议,除了李玄宗忙着修桥,方生借口正在上课外,其余高层悉数到场。

  会议主题自然是如何应对燕王起兵一事,内容却全是潭指挥当年如何料事如神,如何高瞻远瞩。

  黄家鹿叹道:“朝廷有失计议,当初肃王决定内迁兰州后,就不应该让潭指挥担任兰州卫指挥使,大错特错了。”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张二哥怒道:“这兰州卫的指挥使潭指挥当不得,难道让你来当?”众人哄堂大笑。

  黄家鹿却不理会,接着道:“朝廷应该派遣潭指挥前往北平。担任北平都指挥使。潭指挥英名播于天下。想那燕逆必然听闻过潭指挥在兰州的事迹,估计潭指挥还没到北平城,燕逆就已肝胆俱裂,哪里还有一丝反心,也不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应和。

  潭镇海笑道:“家鹿过誉了,就是这兰州卫指挥使,那也是蒙圣上恩典,超品擢拔而来,本使哪里敢奢望什么都指挥使啊。”

  薛千户道:“潭指挥过谦了,您初到兰州卫之时,无兵无将,只张队长与黄幕宾二位亲信,就将兰州卫搅得天翻地覆。单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将段指挥压得服服帖帖,更令肃王爷主动响应朝廷削藩之策。这份才干非常人可比啊。”

  潭镇海笑道:“哪里、哪里。”突然灵光一闪,一条奇计浮现在脑海中,兴奋的蹦了起来,忙令黄家鹿准备纸笔,提笔写道:

  臣谨奏:

  燕逆之叛,其势似凶,然所恃者不过太祖所赐三物——亲王名爵、藩镇兵符、天潢玉牒。此皆朝廷名器,岂容逆贼久窃?

  今请行三策:

  明诏削爵:革燕王封号,废为庶人,播告天下;

  枢密缴符:命兵部行文北平都司,凡持燕逆兵符者皆以谋反论;

  宗正除籍:请开宗人府,朱笔勾销其名于玉牒,告太庙以绝其嗣。

  名器既收,则逆党立溃!

  燕军将士本为朝廷戍卒,今燕逆既非亲王,调兵之符复为废铁,谁肯从贼?

  北平文武皆陛下臣子,见玉牒除名,知朱棣已非宗室,必倒戈以迎王师!

  此乃:

  收其名则师出无名,夺其器则叛众失据——不损一兵一卒,可定幽燕之乱!

  书写完毕,在众人的颂扬之下,加盖兰州卫大印,快马发往京师。

  朝廷果然采纳了潭爱卿的金玉良言,当然没什么鸟用。只能从各处调兵遣将。兰州卫也拨出部分兵力,由李玄宗带领出征。李景隆已被朝廷征调,准备对燕作战。甘肃总兵由宋晟接任,节制甘肃及兰州卫内外军事。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