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去家里坐坐?”李菲蔓说这话的时候多少有些矛盾。
虽说只是句客套,但这里面既希望,又不希望。
“不了,你这刚回来,我就不去家里添乱了,有机会了,我一定登门拜访。”陈强摇了摇头,婉拒了李菲蔓的邀请。
“那,过两天见……”李菲蔓松了口气,虽然有一点小失望,但同样觉得现在让陈强到家里来,的确不是好时机。
看着李菲蔓拉着行李消失在小区门口,陈强这才让赵虎开车离开。
刚走了没多远,秦悦涵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就跟在陈强这里装了个监控似的。
“送回去了?”秦悦涵倒是直接。
“刚送到小区。”陈强苦笑。
“打电话是为了告诉您一个消息,RB三菱有意出售上一代发动机技术。”
秦悦涵话一说完,陈强就习惯性的站起身来,不过马上又被安全带限制,弹回座位上。
“什么时候的事?!”陈强激动的问。
“消息我是刚刚才知道的,但是三菱有这个计划应该有一段时间了。这两年RB的经济危机,他们的日子不好过。”秦悦涵回答道。
“马上成立专项,抽调人手,去RB。”陈强没有任何的犹豫。
“好的,我来安排。”秦悦涵已经猜到了这样的结果,所以并不吃惊。
这几年再商场上的磨炼,秦悦涵深知“机会稍纵即逝”道理。
不过以现在耳东的消息时效性,这会儿去肯定是排末尾了。
自从玄武汽车工业成立后,陈强一直都在寻找三大件的技术引进。
其中发动机最为核心。
奈何国内发动机技术太落后。
究其原因,无外乎四点。
其一,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导致精密生产工具及熟练工人缺乏,以至于难以生产出高精度及高质量的发动机;
其二,我国材料科学落后,尤其是钢材、铝材、润滑油及冷却液等配套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够;
其三,我国车企创新能力不够,汽车工业起步之初,发动机基本上靠购买,不少车企自主研发则只是停留在模仿及抄袭层面,由此扼杀了发动机技术创新力量;
其四,我国环保政策下的严苛排放规则,也给发动机研制带来了天然壁垒;
以至于,陈强现在想要做一款入门车,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发动机。
现在听到三菱要卖技术,那还不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陈强已近打定主意,不管花什么代价,这发动机的项目,他掺和定了!
接着他又给幺舅郭万均打电话,让他组织公司里的技术人员,突击研究三菱相关的发动机技术,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郭万均被陈强送到摩托车厂呆了两年,技术水平先不说,这个天生的技术男的本性肯定是发掘出来了。
当知道陈强打电话让他到江城创建玄武的时候,他还认为陈强是看上了摩托车这个行业,一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姿态过来,没想到的是,陈强根本看不上摩托车,而是直奔汽车而去。
可他这两年的技术学习,攒个摩托车还问题不大,汽车?!
那还不是两眼一抹黑?!
而陈强更不负责,公司成立后,什么业务都没有,扔给他就不管了。
这让初中毕业的郭万均无所适从。
整天看着买下来的偌大厂区发呆。
人没几个,汽车?车轮印子都没几个!
陈强只说要造小型家用汽车,但是造什么样的?怎么造?根本一个字都没说。
陈强不说,郭万均也不敢问。
从年龄上来说,郭万均比陈强大不了几岁,虽说辈分摆在那里,但是从小到大,真没感觉自己比陈强更有威望。
特别是这几年,别说他了,就连大哥三个四哥五姐,哪个不是以陈强为中心啊?
而且几个兄弟姐妹,就他一个人算是一事无成,这好不容易弄了个公司CEO,他说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那不是太没面子了?!
所以,要想人前显贵,人后就得受罪!
这两个月,郭万均几乎是拿出了比上学时还认真的态度,开始系统性的学习汽车工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开始招聘相关的技术从业人员。
好在摩托车跟汽车还算是同一个领域,加上三江本来就有大量的汽车工业,通过朋友的朋友介绍,还真找到了不少的人才。
至于他们怎么回来到郭万均这里,他可没工夫去思考其中的道道,反正公司什么都是0蛋,也出不了问题。
生产汽车,而且是量产车,可不是动几下嘴巴,指指点点就能行的,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太多了。
郭万均年轻,技术稀松,有些技术员说的话,因为涉及到一些专用名词,他都要去查资料或者直接问,这在一众技术大拿面前,毫无威信可言,而管理上更是弱项,公司的运作上就比较吃力。
刚刚过来一个月,郭万均就打算放弃。
还是四哥劝说,他才硬着头皮留下来。
不管员工背后怎么议论,郭万均开始更加努力的学习,同时还向四哥请教管理经验。
慢慢的,从一件件小事做起,逐步的建立自己在团队中的信任感。
同时学着四哥的管理经验:赏罚分明。
有错必罚,有功必赏!
团队从一开始的三五个人到现在嗯二十多人,从一开始的一盘散沙,到现在的指哪儿打哪儿。
郭万均脸上的稚气也在一天天的消退。
直到今天,陈强打来电话,虽然没说为什么要研究三菱的发动机相关技术,但是陈强向来不会无的放矢。
更何况,他是老板,不是吗?
团队本来就在研究各汽车公司优秀的三大件设计制造,所以切换过来,可以说是相当的丝滑。
此时回到别墅的陈强,还在想着如何才能拿下三菱的发动机,这对于玄武来说,至关重要。
身为老板的他,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筹集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