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

诗人之爱

诗人之爱

李居维 著

  • 现实

    类型
  • 2021-08-13上架
  • 28036

    已完结(字)
本书由红袖添香网进行电子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漂泊归来

诗人之爱 李居维 3348 2021-08-13 12:59:16

    芸芸众生,物欲横流。

  现代人活着逐渐丧失了生存本能,脱离自然,渴望被贪婪人**役的生命意志,让人们变成麻木不仁的怪物。

  但诗人栗思玉却反其道而行之,因此注定一生孤独。

  他的特立独行在于,他不为钱工作,不为结婚而谈恋爱,不为权贵折腰,没有世俗的功名利禄追求,也没有体现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仁义道德思想束缚,俨然像一个飘荡在繁华世界的尼采主义者。

  死亡与不朽是他人生思考的形而上问题。

  伟大的哲学家都是悲观论者。

  他也不无阴暗幻想,如果有一天,他终于觉悟到生活根本毫无意义,那还不如像苏格拉底一样幸福的死去吧。

  他时常愤恨自己生如蝼蚁,唯一支撑他不舍怅然离别人世的信念,是他自认为的—人类最高贵的艺术—诗歌!

  他写了很多很多年!在人民最底层的朋友圈子里,熟悉他的人们都由衷钦佩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打工诗人。

  他梦想有朝一日能蜚声文坛,这样,他才能说自己死而无憾了。

  黄昏的幽幽伤感,深深印染了诗人心中回忆的天空。

  此时,华灯初上。

  苍茫穹宇,云蒸霞蔚。

  夕阳无限,西天静静燃烧着薄暮,那是游子眼里一去不复返的鸿蒙幻境。

  悠悠岁月,谱写人间悲欢离合的生活音乐剧中,世上有多少幸福的人们,就有多少孤独的灵魂。

  乘风归来的北漂诗人栗思玉,就是其中表演的一个过客。

  又是一年的春天。

  回想往昔漂泊南北打工的旅途风光,江城印象仿佛历历在目。

  暮春的残缺之美,更渲染了诗人心中高贵的孤悲情怀。

  风驰电掣的动车窗外,记忆的光影仿佛重又映现长江大桥的历史画面。

  他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带他从乡下到城市谋生的回忆,他第一次兴高采烈的登上黄鹤楼,眺望自由广袤的武汉三镇隔江壮丽气魄。从那时起,他童真无邪的心灵就萌生了诗人情怀,并立志要闯荡一番,成就他留名青史的雄心壮志!但具体是什么事业,他当时还年少无知。

  二十年过去了,他仍然艰难的在这条迷路上摸索前行。

  或许,诗人都自命不凡。

  但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生活的无尽烦恼扼杀了多少英雄的理想。

  随着天真的渐渐消亡,光阴荏苒,年华蹉跎。他已感到生活不再有乐趣。

  在生命之流蜿蜒曲折的进程中,历经自我放逐的曾经那位快乐少年,是否还会相信梦想呢?

  如今他早已找到人生的答案。

  那就是他眼里的忧郁,还有抬头哀叹时,层层叠叠的额头皱纹。

  半年没刮干净的唇须山羊胡,茂盛飘扬的中分长发,看着酷似一个玩世不恭的青年艺术家。

  时光依旧如从前。

  人海中,熟悉的武汉味道和夜市街,又将他的回忆带到当年情景。

  他慢慢穿梭在匆匆忙忙的武昌火车站地铁迷宫中。肩上背着一包无用之书,都是他反复读过的小说,哲学,历史,艺术之类名著,和自己不值一文的诗歌手稿,手里拉着一个黑色大行李箱。

  由于他个子不高,穿皮鞋也差不多才只有一米七,站在普通女人中间,显得文质彬彬,而混在大大方方的爷们儿中间,又难免有点不够相貌堂堂。结果,糅合了男女气质的通透共性。多不可思议啊!其实,他本性并非如此珠圆玉润,只是生活磨练了他的品格与心智。若论脾气和野心,他本不是一个中庸者,他的真我乃狷介狂人。凡夫俗子根本不能领会。

  所以,无论何时,他常穿的黑色风衣总是让它敞开着,感受成熟男人的风华。他需要借助型男的英姿和心理自信,来弥补基因缺陷造成的身高硬伤。除此之外,他的脸倒是很有几分俊俏,体格保持着健康自然的精壮生命力。这是他长年从晨跑和吃苦耐劳的锻炼中,自律塑造的坚韧素质。

  我们怎样评价栗思玉呢?

  他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单身汉,见识广泛,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书店,美术馆,博物馆,寺庙,教堂,因为,不仅高雅而且开云在线登陆入口。打工十年,有点存款,外貌正派,擅长写诗,还会唱欧美乡村歌曲,粤语歌,拿波里美声民歌,多才多艺,这难道不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吗?在他生活的阶层中真是不多见啊!应该有不少喜欢浪漫的漂亮女孩子对他感兴趣吧?确实,他曾有过三段伤心罗曼史,和一段刻骨铭心的北京爱情故事。不过,那都是早年浪迹情场的风流往事罢了。

  而今,他早已不再血气方刚,更突出的状态是沉着,谦虚,坚毅,柔软,透彻。

  贫穷和孤独磨砺了他苦难的心灵,感情的挫折也让他体会到了真情可贵,饱受命运摧残后的失败人生,是否会随波逐流呢?时间会慢慢告诉我们一切疑问。

  父亲见儿子回家,像迎接客人,殷勤周到,忙里忙外为他接风洗尘,高兴的像过春节,不停清理乱七八糟的蜗居,做晚饭。老实人不擅言语表达,他的心理活动都反映在行动上。儿子明白,父亲内心一定装了许多相思的泪水。

  此刻,离家两年的浪子,又感到了家的温暖。为了尽量在邻居与房东们的谈笑中装出生活顺利,还攒了不少钱的小有成就感,他按照约定成俗的规矩,买了两包软中华,见人就发两根,而不是一根,以显示阔绰。这番情景似乎让他自己相信,以后再也不愿流浪了。所以,也为了让父亲放心,在小餐桌上,他生平第一次流露出想要成家立业的憧憬。

  今夜,满天星光亮晶晶。

  天台上,父亲栽培的君子兰,海棠,山茶花,柞木,蔷薇,月季,让他想起一首爱尔兰抒情诗,只要是他钟情的诗都会熟记于心,倒背如流。听啊,多么深沉的大提琴般嗓音,他嗡吟朗诵《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似曾相识的记忆纷至沓来。

  今夜,巡司河是他温柔的知音。

  诗人兴之所起,源于寂静的激情,他从风衣口袋里掏出小本子和水性笔,写下早在火车上就已酝酿成稿的诗:《北方村庄》。

  我是一颗流浪的星星,

  像寅夜穿梭的列车,

  载满粳稻的约定,

  千里迢迢驶过北方

  曙光之村。

   在河北铁道广袤田野上,

  哦!那是我灵魂向往的故乡。

   白桦掩映的那片寂静土地上,

  如乡村素描画卷,

  万里晴空下,

  森林和山峦沐浴着阳光。

   我多想隐居在此,

  简单过一生。

  追崇陶渊明的世外生活,

  漫步乡间小路,

  像贝多芬在月光下寻幽秘境。

  我也想继承康德精神理想,

  离群索居,修养自律。

  做一个农民也好,

  种地织布,融入自然。

   可是啊!我不能停止漂泊。

  我要到那忧郁的城市荒原,

  最阴暗的底层打工谋生。

   我不能留在伊甸园,

  悲痛时,我欲哭无泪。

   —写于2017年小满

  夜晚写诗的灵感浪潮最活跃。他毫无睡意,源源不断的情感因子,在他大脑里迸发出天马行空的思想火花。凝视黑暗,天人合一的虚无缥缈意象融合大象无形的的冥想,幻化出他的古典文学乌托邦情怀,仿佛黑夜,超然物外。

  今夜,他要和以往断绝联系,开始建设新生活的物质基础。换言之,他要向现实妥协,接受平庸的自己,去追求天下普通老百姓都叫做日子的那种世俗私欲,他把这理解为“和光同尘”。

  浪子回头,改过自新,脚踏实地做人,对于一个曾有壮志凌云的江湖文人,将来让他感到既悲观又期待。

  晚风吹乱了他的头发,却吹不散寂寞。

  他心事重重,烟瘾发作。压抑越难排解,焦愁的滋味就越苦痛。一系列问题与日俱增,复杂矛盾思想变本加厉残害他心智。他终究无法积极乐观面对人生荒原。每一个问题都让他感到迷惘,诸如:职业,婚姻,房贷,车贷,作家梦…但首先关心的,是明天去哪儿找工作呢?无法安宁的寂寞无人慰藉。

  直到爱情之光照亮他的黑暗世界。

  他们不期而遇,就在某个一瞬间。

  黎明之际,万物复苏。

  武泰闸河边朴树林蔚然成荫,居住在屋檐下的燕子夫妻出双入对,晨起觅食。人间烟火也袅袅升起。

  昨夜露宿天台的思玉,第一天在家醒来,被这眼前景象感动,惊喜。他知道那些多年萦绕不去的烦恼,统统都只是自闭症幻想。

  新的一天开始了。

  他仍躺在卧榻上,懒懒的点燃精神依赖的颓靡之烟。

  虽然他身体不动,但目光却飞到九霄云外。

  今天阳光格外明媚,久违的怡人春色,将原本有碍观瞻的市容污点装扮成美景。

  出租楼里勤于早起的人们正在刷牙洗脸,做早餐。

  思玉狼吞虎咽的不给浪费留有一点可趁之机。

  父子俩来到河边散步,谈论将来。当父亲问儿子想从事哪一行业时,烦恼又来了。

  根据武汉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父亲哀叹的说:“我以为,在武汉打工,除了电子厂,酒店,销售…这些比较容易找,其它的都很难。真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才好呀。唉,你到现在也没捞到个好饭碗。以前总劝你在工厂打工学数控技术吧,老不听,以后啊,你就只能做最低等的工作。你还不一定做的来,电子厂十二小时两班倒,月休两天,熬久了,身体迟早会出毛病。酒店端盘子倒茶服务客人吧,从早到晚,周末节假日都无休,天天加班还没钱,学不到东西,工资低。做销售吧,你没有经验和客户资源。说来说去,就是没有一技之长。你要不去人才市场看看吧?今天有一场招聘会,就在丁字桥,九点钟开始,你早点去,中午回来吃饭。”

  听从提议的思玉,换身帅气休闲装,带上身份证,工作简历,中专毕业证,心情爽朗的骑自行车去实践人生道路。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