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苑锁春愁
当萧峰的黑马在北方的土地上踏碎最后一盏追兵的灯笼时,遥远的汴京皇宫,暮春的气息正悄然弥漫。艮岳寿山的叠石错落有致,其间赵佶正握着鸡距笔,在澄心堂纸上精心勾勒一块太湖石的皴法。他的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这方天地,那细腻的笔触如同在描绘着他心中的梦幻之境。
笔尖刚在石腹的窍穴处勾出一抹飞白,殿外突然传来玉佩相击的脆响,打破了这份宁静。随侍宦官张迪的声音隔着翡翠屏风传来,带着一丝小心翼翼:“陛下,枢密院八百里加急军报。”
龙案上,博山炉正吐着袅袅沉香烟,那缭绕的烟雾在“天下一人”的花押印鉴旁盘旋,给这华丽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赵佶手中的笔瞬间悬在半空,石青色衣袖不经意间拂过案头摊开的《宣和博古图》,青铜爵上的饕餮纹在烛光下泛着冷光,仿佛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军报而感到不安。
赵佶最恨奏事打断他作画的雅兴,然而此刻,他却听出了张迪声音中的发颤:“是方腊和辽国的急报……童贯将军已到福宁殿外候旨。”
殿门缓缓推开,一股穿堂风呼啸而入,卷落案头几张未干的花鸟写生。赵佶抬眼望去,童贯身着甲胄,风尘仆仆地站在殿中,甲胄上还沾着北方的尘土。这一幕让赵佶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景灵宫祭祖,那时的童贯意气风发,在他面前展开江南地形图,信誓旦旦地说“旬月可定方腊”。
如今,童贯的鬓角已染上霜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双手捧着的黄绫匣子在烛影里投下晃动的阴影,仿佛承载着无尽的沉重。
“杭州城防图。”童贯的声音如同生锈的弓弦,透着疲惫与无奈,“贼军在盐桥运河布下铁锁,又派细作在城南纵火……”话未说完,赵佶的目光忽然被匣子边缘露出的一角帛画吸引:“这是朕赐你的《千里江山图》?怎的折了边角?”
童贯的喉结滚动两下,下意识地低头,只见皇帝指尖正摩挲匣子上的破损处。那是五日前他连夜赶路时,被马具不小心刮蹭的。殿内瞬间安静得能听见漏壶滴水的声音,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赵佶忽然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却没有丝毫笑意。他从龙椅旁的紫檀架上取下新制的“鸣玉”琴,轻轻拨弄着琴弦,似是漫不经心地说道:“听说卿在阵前用了火箭攻水门?倒让朕想起当年在端王府,你陪朕射金明池的鸭子……”
然而,就在这时,琴弦骤然绷断。随侍的乐官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赵佶却盯着琴弦断裂处的毛茬,仿佛从那里面看到了自己破碎的美梦。忽然,他冷冷地问:“辽国五万大军过了白沟河?”
童贯听闻,“扑通”跪地,甲胄撞击青砖的声音惊飞檐角宿鸟。他心中满是惶恐,急忙说道:“耶律延禧那竖子!趁我军南下……”
“够了。”赵佶打断他的话,起身缓缓走向落地屏风。屏风上,是他亲绘的《瑞鹤图》,十九只丹顶鹤正掠过宣德门飞檐,姿态优雅,栩栩如生。他的指尖轻轻划过一只鹤的翅羽,思绪却飘到了别处。他想起去年在李师师处初见周邦彦,对方曾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不想此刻北境传来的,却是令人胆寒的兵戈之声。
夜叩龙德宫
子时三刻,杭州城的守夜人敲响了子时的梆子,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而在汴京的龙德宫,飞白书斋里,赵佶独自坐在案前,盯着案头的汝窑笔洗出神。新得的建盏在笔洗中浮沉,兔毫纹流转如战场刀光,仿佛在诉说着世间的无常。
忽然,宫外传来金吾卫的大声呵斥:“何人擅闯内宫?”紧接着,花窗闪过一道灰衣身影,正是微服归来的王黼。
“陛下,”王黼的朝服上还沾着夜市的脂粉气,腰间玉佩正是李师师所赠,此刻却无暇顾及这些。他神色匆匆,急切地说道:“辽国使臣明日便到,咬定萧峰叛逃是我朝纵容……”
赵佶微微皱眉,随手翻开《太平广记》,杏叶书签飘落,他像是在自言自语:“朕记得萧峰在少室山救过少林高僧。”
“陛下!”王黼急叩玉笏,声音中透着焦急与担忧,“江湖草莽不足信!南有方腊断漕运,北有辽军叩关,若不速决——”他不经意间瞥见案头童贯弹劾梁山余党的折子,心中一动,急忙说道:“梁山贼寇暗通方腊,柴进此刻就在杭州城内!”
更鼓三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赵佶望向窗外角楼的灯火,那闪烁的光芒在他眼中摇曳。三年前宋江饮下的御酒,此刻仿佛化作一团火,在他喉间灼烧。东南夜空泛着暗红,不知是火光还是他去年见过的血色太湖石。石上“替天行道”的天然纹路,此刻竟像刻在他心头的无情讽喻。
赵佶沉默良久,心中思绪万千。方腊起义截断漕运,让汴京的粮草供应陷入危机;辽国大军南下,边境告急,大宋江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互相倾轧。童贯手握重兵在外,让他心生忌惮;蔡京等老臣在朝中势力庞大,也让他不得不小心应对。梁山余党又与方腊暗通款曲,这一切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陛下,当务之急,是尽快定下应对之策。”王黼小心翼翼地说道,打破了沉默。
赵佶微微点头,目光重新回到王黼身上,仿佛在思索着什么。片刻后,他缓缓说道:“明日早朝,朕要与众卿商议此事。你且先退下,做好迎接辽国使臣的准备。”
王黼领命退下,飞白书斋内再次陷入寂静。赵佶望着窗外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危机能够尽快度过,然而,他心中明白,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在这寂静的夜里,他独自坐在书斋,仿佛置身于风暴的中心,等待着命运的裁决。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关乎大宋江山的生死存亡,然而,前路茫茫,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此刻,整个汴京仿佛都陷入了沉睡,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即将展开一场激烈的博弈;边境之外,辽国的铁骑正虎视眈眈;江南大地,方腊的起义军也在与宋军进行着殊死搏斗。而赵佶,这位大宋的皇帝,将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做出抉择,带领大宋走向何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等待着他的,将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变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