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关火很久,红油底逐渐凝固,楚成欢望着吃不下的熟牛肉,夹起来往麻酱碗里压。
朋友在对面笑,“又不是自助,剩的就放那呗。”
楚成欢摸摸鼻尖,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我妈看见浪费粮食会说我。”
“你妈还天天打电话管你呢?”
“倒也不太管了,她现在打电话就问能不能吃饱,叮嘱我吃点好的。”
“三个月长15斤肉,你妈还怕你饿着啊?”
“谁知道呢,瞎操心。”
剩了三分之一的食物,楚成欢心里升起一股罪恶感。
“老板,吃剩的打包吧。”
妈妈不让浪费粮食。
第1章生于那个年代是有饥饿记忆的
60年代初,经济萧条,生活困难。
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山上能吃的榆树叶都被摘光了。
朴剑兰是被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吵醒的,吓得她以为天上在打雷。她跑去看母亲,母亲正在哄着弟弟。
“饿不饿?”母亲问。
“嗯…不饿,饿了我就去睡觉,睡着了就不会感觉到饿了。”
母亲把弟弟放到炕上,去炕稍的木头柜子里把衣服翻出来,伸长胳膊从柜子里掏出一个不起眼的布袋子,用手接着倒出来一把米,又装回去一半,来来回回折腾几次,手里只剩一点,装进碗里,哗啦一声响,刚覆住碗底。她点上煮水的炉子,把米倒进去,不一会儿,就飘出了米香味。
母亲小声跟剑兰说,“去把栀蓉也叫起来。”
“妈,甜的诶!”栀蓉拿着盛粥的勺子就喝起来,也顾不得烫。
“小声点,叫人听见。”母亲佯装生气。
剑兰看着碗里的米汤,“妈,你喝点儿。”
母亲眉毛一皱,“赶紧喝,妈不饿。”
剑兰喝了半碗米汤,实在好喝,散发着甜兮兮的香气,微微发硬的米粒,滑过舌尖,顺着米汤涌进喉咙,她的牙齿捕住了一颗离群的米粒,轻轻咬开,带着一粒米变成两粒米的双倍喜悦,感受它张开翅膀飞进自己的胃里,四肢好像打了气一样充满力量。
清水沟是这一片少有的能种植水稻的村庄,别的地方只能种玉米,剑兰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少数在艰苦岁月里吃米长大的幸福小孩儿,虽然记忆里伴着饥荒与贫穷,但是家里5个孩子都得益于这片稻田和妈妈用指缝比量的米粒熬的粥,活了下来。
四弟景檀和幺妹秀梅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已经好了一些,但是同时照顾5个孩子,母亲也是分身乏术。身为大姐,剑兰俨然成为弟弟妹妹的小家长,二妹栀蓉和三弟青松都是剑兰带大的。青松小时候很粘人,不抱就闹,剑兰只得抱着哄着。就那么一次,剑兰放青松跟舅舅家的小孩玩,青松就丢了。一家人找到晚上,才找到掉进枯井里哭累了睡着的青松,剑兰趴着井沿儿叫青松的名字,却没留神愤怒的父亲,被一巴掌拍翻在地,她也顾不上喊青松,爬起来就是逃,父亲抄起了笤帚疙瘩追着剑兰打,剑兰钻进了柜子和墙的缝隙中,还是结实地挨了几下,胳膊上迅速地就能看到几道血痕。她看见父亲的额头青筋暴起,手指因为激动颤抖着,他瞪着泛着血丝的眼睛警告剑兰:“今天就是让你长记性,你把青松丢了,他要是掉进水井淹死了,我就要打死你。”那之后,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剑兰几乎不会放开青松,抱不动就背着,背不动就跟着。就这样陪了6年,那时候剑兰已经11岁了。
父亲终于同意剑兰去上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