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言情

西关月桂堂春

第三十一章:后续

西关月桂堂春 小强小姐 3968 2021-11-08 13:05:17

  王公大臣们被迅速召集到宣政殿商讨娘娘的葬礼事宜,其实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毕竟一年前,工部就已经领款修建皇陵,皇后大丧的各式殓服早已经准备齐全,宰相大人柳前舟会主持整个丧仪,直到娘娘出殡入陵。

  娘娘的遗体被安放在静安宫,会在这里换上殓服受后宫众人哭临,然后再被送至福临殿,届时朝臣跪祭,万民同哭。

  迎春和秋苓小心翼翼帮娘娘换上殓服,光外衣就有两层,形制不一,或绝美或者华贵,都是她们不曾见过的样子。

  “咱们娘娘真好看。”迎春的眼泪都流干了,她只是笑着,仿佛娘娘会看见,会回应,会笑盈盈地睁开眼睛,说自己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最后一步,是换上朝冠,冠上的大珠内廷司寻了好久都不满意,幸好渤海进贡,里头有一颗硕大的明珠,熠熠夺目。

  换好之后,迎春和秋苓跪安了,不久,后宫诸位主子在太后娘娘的引领下来到静安宫,一时间哭声四起。

  太子还在路上,正马不停蹄地往宫里赶,栎阳大长公主和侯爷一直陪伴着他,可孩子却怎么也不哭,硬生生扛了一路。

  “我知道,母后会很快离开我们,自打我记事起,她都常常喝药,有时还会咳血,只是不叫我们知道,她那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死的那么早。”

  大长公主将孩子抱在怀里,自己却忍不住泪流满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是侯爷却说:“你的母后身中剧毒,本来早已不治,可正因为有平儿,硬生生挺了这么多年,好孩子,记住你母后的好,永远别让他失望。”

  当太子赶到静安宫的时候,陛下已经叫众人离开了,昀初喜欢安静,她不会喜欢这样的场景,只有娘娘宫里的人在里面,替她治病的白枳姑姑跪在地上,手上托着一个檀香木匣子。

  她依旧一身白衣,神情肃穆地说:“臣女有一物献给娘娘。”

  陛下双眼通红,没有说话,却摆了摆手,于是朱青便将那木匣接过来,打开,递给陛下。

  一时间,昏暗的宫殿内,那木匣子里的东西发出淡淡的紫光,瞬时殿内香气扑鼻,陛下仔细看,那应该是一种紫水晶,却又像珊瑚,一时间竟然分辨不出来究竟是何物。

  然后白姑娘淡淡地说道:“此物名为海上花,独产于渤海。”

  “海上花!”听完这话,谢錾最先失控,他常游走于江湖,见多识广,自然深知海上花的名贵与难得。

  “鲸落不腐,化而为礁,礁经千年,析出水晶,浅紫微光,有奇香,名为海上花,可葆逝者肌体如故,永世不败。”

  真的是海上花啊,山海庄百余年才只找到这么一朵,已经无法用珍稀名贵来形容了,原来来自渤海王的进贡,那些难以计数的金银珠宝、人参鹿茸只是陪衬,真正的宝物竟是这朵世间罕见的永生花!

  等谢錾说完这段话,陛下才缓缓站起身来,他上前扶起白枳,口中已经难言一字一语。然后他转身将那朵花从木匣里拿出来,轻轻放在昀初的手里,她握着那朵花,永远不会凋零。

  “谢谢你,白姑娘。”陛下没有回头,眼泪落在娘娘的身上,没有人看见。

  就在这时,太医院有人来报:“启禀陛下,许太医,许太医他刚刚上吊自尽了。”

  陛下这才惊讶地转身,不可思议地看着白枳。

  只见她清冷一笑,幽幽地说道:“娘娘体内的狼毒无解,早就该毒发身亡,师伯为了延长娘娘的寿命,冒险用了能克狼毒草的紫花商陆,可是,可是这紫花商陆也是剧毒……”

  陛下仰天长叹,沉沉舒了一口气,他怅然地说道:“朕岂会不知狼毒无解,朕派人随着弥夏人在西域找了这么多年,全都无功而返。”

  “可能师伯也存着能找到解药的希望吧,所以才建议陛下多方寻找,这么多年,他日日煎熬,如今他老人家终于解脱了。”白枳终于流下泪来,她这个师伯素来沉默寡言,一心醉心于医书,以图人间再无疾苦,可是自己却无法闯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关卡,也许,在写信向自己求助的时候,他就已经存了这样的决心。

  “传朕的旨意,厚葬许太医。”

  ……

  自娘娘去世后,陛下便不怎么说话,后来史书记载:“帝悲恸,三月不朝。”

  千里之外,耒阳城内的一家乐馆里,还没到宵禁时间,掌柜的就撤了旗子打烊了,众人不解,忙问缘由,那掌柜的说:“对不住了各位,今日要到官府登记,皇后娘娘驾崩了,咱们做这种买卖的需要出个香火钱。”

  一人问道:“那是不是要守国丧,歇业一年?”

  没想到掌柜的却说:“今时不同往日了,陛下有令,皇后驾崩,不断贸易,不绝婚嫁,也无需守丧,这可真是体谅咱们老百姓,小老儿便想着去添点香火钱,也算表表心意。”

  于是众人便寒暄着散了,只有一人,他的脸上有两道丑陋的疤痕,只是掩映在纱帽下,轻易看不出来,人走茶凉,他也提了剑,快步走进夕阳里,他的身影越拉越长,一身黑衣消失在街角。

  ……

  娘娘的棺椁是在大雪纷飞的这天送进了皇陵,陛下眼睁睁地看着地宫的石门缓缓阖上,太子手里拿着一株红梅,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格外绚丽。

  “母后,平儿舍不得你……”

  自此之后,静安宫的宫门落锁,再也没有再打开过,从紫嫣阁移栽过去的梅花,也在这一年枯死了。

  又是一年除夕,因守丧,宫中并没有开宴,陛下陪太后简单用了晚膳,便径直回到了正阳殿,不久,便一身常服出现在王府里,合欢堂内,有人在等他。

  他在门前抖落掉身上的雪,见到那人之后,露出难得的笑容,两个人落座后,并没有说什么话,而是一直饮酒,一杯又一杯,外面的雪正大,屋内烧着炭火,并不觉得寒冷。

  终于,陛下醉倒了,埋头趴在花桌上,久久都没有起来。

  那人笑着看他,也看了很久,终于站起身来,喃喃说道:“阿靖,从小到大你都喝不过我,”他端起酒壶将剩下的全部倒进嘴里,然后放下,踉跄地说:“阿靖,保重,我不会再回来了……”

  等他走了之后,陛下才缓缓地抬起头,摇晃着空空如也的酒壶,冲着一侧的朱青摆手:“再去烫一壶酒来。”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周朝举行了空前绝后的选秀,几乎所有适龄的世家女子全都被挑过来一遍,终于选出了十几位容貌出众,家世尚好的秀女进了后宫,陛下和太后看过之后,当即便封了三位贵妃,四位昭仪,其余的便安排到了储秀宫,以供再选。

  封妃之后,太常寺卜出举行大礼的吉日是三月初五,太后娘娘说,真是个好日子,草长莺飞,百花盛放,寓意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大礼当天,陛下依旧面无表情地走完整场,繁琐不堪,等给各位妃子赐过宝印宝册,陛下便匆匆回到正阳殿,脱了礼服。

  没多久,宣阳门匆匆驶过一队人马,因带头的是御前侍卫朱青故而无人敢拦,随后,在日落之前,这队人马出现在西山南侧的皇陵,陛下摘掉斗帽,回首遥看西山,夕阳西下,层林尽染,西山的桃花开遍,远远望去,像一抹云霞。

  工匠摸索着机关打开了地宫,陛下脱掉斗篷,一身红衣走了进去,迎春在里头的香案上点了一对鸳鸯红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昀儿,这样好的天气,你喜欢吗?”

  石棺内的皇后娘娘,亦是一身大红的嫁衣,当时的殓服之所以过于厚重,是因为共有两层,里头这层,才是她的昀儿真正想穿的,她等了一辈子,终于等到了十里红妆,凤冠霞帔。

  她依旧那么美、那么香,静静地躺在这里,双手置于胸前,握着那朵幽幽的紫花。

  “昀儿,等着我,不要走太远,别叫我找不到你……”

  他从怀里摸出那管筚篥,幽幽地吹起了那首乌兹古曲,模糊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牧羊女,她拿着小皮鞭,轻轻抽打着草原上的羊群,天蓝草绿,一望无际,女孩一直在笑,在歌唱,在草原上欢快地奔跑……

  两个丫鬟,迎春坚定地要守在皇陵,守着娘娘,她说,她自小无父无母,已经将娘娘视作亲人,她不想嫁人生子,就想待在这里,每个季节,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能在香案上放一朵鲜花,娘娘生前很喜欢花儿,从来都没变过。

  秋苓嫁给了朱青,娘娘生前曾跟陛下提过,等时机一到就放秋苓出宫,陛下答应了,如今她和朱青住在宫外,夫妻和睦。

  穆将军向陛下请求回西北,他说,昀初的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想落叶归根,葬在草原,陛下含泪答应了,临行前他向陛下要回了那把古琴,是他曾经做给女儿的,他想留着做个念想。

  一年之后,穆夫人去世了,穆将军也辞了官职,从此杳无音讯。

  因岭南节度使病重,庆元公主与驸马决定回到岭南,临行前,公主曾对陛下说:“二哥,我们走了,此番回去,保你东南从此安定。”不愧是公主呢,一诺千金,说到做到,岂止是东南安定,最后,驸马颜仲琪带着两个儿子一直打到了南海的琼州,那里有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果子,见过没见过的,新奇得不得了,颜仲琪在垂垂老矣的时候说:“原来,不止岭南有荔枝呢。”

  陛下在他不惑之年将皇位禅让给了太子,并在即将知晓天命的时候,骤然驾崩,临死之前,他将新帝叫到床前,没有过多地嘱托,只有一句话:“与皇后合葬于裕陵。”

  陛下的谥号为“仁”,纵观历代君王,他当之无愧,先皇后的的谥号是“惠贤”,陛下出殡之后,新帝又将先皇后追封为“惠贤敏德淑敬皇太后”,并敕令工部为父皇母后建百尺功德天枢,用以歌功颂德,传承于万世,御史台正谏不讳,以罢官相挟,新帝一怒之下,将魏明革职处置,之后朝臣便再不敢妄言。

  这位新帝胆识超然,雷厉风行,从来都是一意孤行,说一不二,自他登基后,大周朝迅速募兵屯田,扩充军队,全国各地方驻军几乎全部调往西昌,然后亲率七十万铁骑横扫西北,历经数年,将西域胡人几十年的融合繁衍迅速瓦解,自此,大周再无西北之忧患。

  他与他的姑姑、姑父们联手,将大周的疆土开拓到顶峰,鼎盛之时,万国来朝,东北的渤海年年进贡,岁岁不绝,那个矗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山海庄一共收到大周的掌权者亲赐的三块牌匾,分别写作:

  “渤海王”、

  “山海皆安”、

  “山海可平”。

  这三块牌匾经历了大周三位帝王,前两块是仁宗与武宗父子所赠,意在感恩,而最后一块,却是武宗的那个骄纵蛮横却聪明绝顶的六公主所赠,接到最后这块牌匾,渤海王陆修便把能够调令十万渤海军的兵符呈交给了朝廷,大周未动一兵一卒就收复了渤海,陆庄主与夫人白枳一直安居在山海庄,直至双双去世。

  后世谁又能想到,只有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六公主最像她的父皇武宗呢,她胜过她所有的哥哥们,之所以手握大权,只是因为她的母亲宛月皇后是匈奴俘虏,而不被众人接纳罢了。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旧人,西关月老,桂堂逢春,斗转星移间,便是又一个春秋,此生谁料,心在山南,身老水北,终究求不得一个圆满……

  (正文完)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