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日报采访
邮递员小哥和老师一间一间教室地看下来,始终没有发现而立的身影,而听到消息的朱主任和两位总编也坐不住了,远远跟在了挨个教室找人的两人身后。
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默默看着教室外面的朱主任,还有两个不认识的人,上课的老师以为是上级领导来检查教学,更加认真地上着课,余光不断地瞄着那三个人的动向,而学生们则是好奇另外两个人是谁。
终于,邮递员小哥发现了自己此行的疑似目标,该目标刚刚站起来回答过问题,听了老师的点评,正准备坐下,邮递员小哥发现他在的角度正好被挡住,然后就挪动了下位置,最终确认了坐下的人就是早上碰到的那个而立。
兴奋的他差一点点就大声喊出来了,还好边上的那个老师眼疾手快,用手捂住了他的嘴巴,然后只能听到“呜呜呜”的声音。
而一手捂住邮递员,一手扶稳他,毕竟是找来帮忙的,要是传出去自己放倒了邮递员小哥,自己还混的下去嘛,看着远处的三个人,他开始摇头,以求吸引那边三个人的注意。
也幸亏那三个人没有看其他地方,也是一门心思看着这边动静的,看到拼命摇头示意的老师,还有被捂住嘴的邮递员,三个人很快就朝那边快步走了过去。
看到三人走过来的举动,老师冲着邮递员小哥说道:“我给你松开,你千万别喊,行吗?”
邮递员小哥点点头,然后那老师就放开了捂嘴的那个手,向邮递员表示了抱歉,并且说明了缘由,自己是因为里面还在上课,邮递员的大喊肯定会影响到里面的课堂,所以情急之下只能捂嘴。
朱主任和两个总编来到了老师和邮递员身边,然后四个人八只眼睛就看向了邮递员,邮递员压低声音吵着余立国座位的方向指了指:“看到那个男生没?第三排第二个位置那个长得眉清目秀的那个。”
“那个就是你早上碰到的而立?”
“嗯嗯,千真万确,他好像叫余立……哦,对,叫余立国。”
“是立正的那个立吗?”
“对,就是那个立,我还跟他说最好去出版社弄一下实名的事情,用自己的本名,汇款不容易出错,他说有空会去一趟的。”
“那就对上了,而立的立就是他名字里面的,老朱,什么时候下课?”
“快了,应该没几分钟了,我们去边上等等吧。那个谁,你把这位小哥送回去吧,这次都亏了这位小哥,你去系里找找,看看有什么小礼物的,给这小哥一份。”
“别了,那什么,不用给我礼物,只不过是过来认了个人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也不用送我,我自己回去就行。”
“那怎么行,怎么给你接来的,就得怎么给你送回去,这才是我们中文系的待客之道,礼物不收那我们也不客气了,给你送回去这个事,你也别跟我们客气,反正就是系里的车跑一趟邮局那边,很快的。”
“那好吧,那朱主任,我先走了,再见!”
朱主任伸手跟邮递员小哥握了握手,然后说了句“再见”,老师带着邮递员小哥走了,剩下三人找了个地方坐下,静等下课。
也是过了没多久,下课铃声响起,各个教室上课的老师率先走出教室,而后教室里的学生们都纷纷鱼贯而出。
老师和学生都看到了外面坐着的朱主任,都跑来打招呼,朱主任也是不厌其烦地回应学生们和老师们,有一种想在两位老友中炫耀自己在中文系人气之高的架势。
一个个教室都下了课,唯独余立国他们班还在继续上课,老师在讲台上分析特刊,分析的津津有味,下面的学生也是听的很得劲。
唯一不愿意看到拖堂局面的就剩下了外面等着的三个人,三人都是放下手上的工作出来找而立的,还得回去忙工作呢。
终于,余立国他们班上课的老师,夹着书本出了教室,然后往办公室方向走去,嘴上还哼着不知道是什么的小调,不过他没有注意到这里的朱主任,自顾自地走了。
老朱也没有在意,带着另外两人朝那个教室走去,目光注视着更远处的那个门,生怕余立国会从远一点的门出教室。
等走到教室门口,发现余立国还在那收拾东西,跟边上的人也是不停地交流着什么。
两位总编留在了教室外面,而朱主任则是往里面走去,在一声声“主任”的招呼声中,他带着余立国出了教室,朝他的办公室走去。
然后另外两人也跟着他们俩走了,一路上,老朱冲着略显不安的余立国道:“别紧张,我们是因为你前面写的两首诗,跑过去找你的,这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也就是你投诗稿的那个出版社,这个呢,是京城日报社的张总编,他们日报呢,有一个文化体育板块,这次是要采访整个特刊的所有作者,就差你藏的深,现在才找到你。”
“主任,这个我没有……”
“没有什么,没有投稿,还是没有写过诗?我们有证人的,虽然证人刚刚走,虽然你要低调,不能连着我这个主任也瞒着吧,学校都来问这个而立是谁了,我都答不上来。
要不是邮局的邮递员小哥见过你本人,我们倒现在都还没找到你呢!
去我办公室,我们替你保密!”
无奈之下,余立国只能跟着眼前三位“大佬”去了朱主任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余立国把整件事情说了一遍,包括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啊,三个人也了解到了很多,他们之前不了解的细节问题。
而张总编则是从朱主任办公室拿了几张纸,记录着余立国的讲述,既然余立国想要保密,也就不再派人过来了,由自己完成整个采访过程。
他一边记录着其他两人的问题,一边记录余立国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不过后来问题问的方向也是逐渐偏向,例如什么时候恋爱啊,有没有对象等等的问题也是被问了出来。
刘总编表示,自己有个侄女跟余立国差不多大,有空介绍认识一下,年轻人多多交流交流。
朱主任还问他在学校里感觉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之类的。
听着这些话题,老张一点没法下笔的感觉,这些问题要是发京城日报上去,还不被人笑话,搞得跟征婚似的。
只能自己出马了,问了有关于两首诗的创作背景之类的,还有写诗的初衷是为了什么。
没有背景,没有背景,没有背景,余立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重复三遍,显然采访的时候明显不能这么说,只能编了一套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