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父,请师父教我心想事成的道理。
师父:你自己想考大学,于是你考上了。你在大学特别想谈恋爱,于是你与现在的妻子走到了一起。你渴望与妻子和谐相处于是你通过向我提问的方式找到了方法,这一切的源头依然是你事先发出了愿望,最后你通过努力和耐心的等待,愿望实现了而已。
我:想要获得财富,依然是我很大的愿望,可是我已经快一年时间没有收入了。
师父: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我:那是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接受师父的教导,我才保持平常心去体验金钱不宽裕的日子。
师父:体验少钱的日子,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我:我过去是课外补习老师,自从我觉得补课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和家长从根本解决烦恼问题时,我选择逐步从这个行业退出来了。
师父:很好,这也符合国家的政策。
我:然后我和妻子投资了一个瑜伽馆,租金和装修费花了我们十几万,但是开业以后却没有学员来学习。所以才体验了近一年左右收入微薄的日子。
师父:现在感觉怎么样呢?
我:师父曾经教导我,无论经历什么,只要以平常心面对就好。我相信这段没有钱的日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所以我把这段体验写进书中。
师父:你知道最大的财富自由是什么吗?
我:可以从银行卡上刷出无限的金钱吧。
师父:最大的财富自由是你身无分文,但你依然还能给予他人祝福。
我:那乞丐算是获得了财富自由的人吧。
师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做一个乞丐。但我们尽量做一个大家容易接受的人,做一个为社会提供价值输出的人。
我:我都以平常心体验了没有钱的日子了,我妻子的瑜伽馆何时才能招到学员呢?
师父:当你做好充足的准备的时候。当你们内心深处,你们自己都不信瑜伽会帮到别人。所以显化出来就是大家还不够信任。
我:是的,我们原来确实不够自信。我们这段没有学员的日子里,我和妻子一直在做瑜伽锻炼,我们已经熟练了很多瑜伽动作。妻子体验到瑜伽对身心有极大的疗愈作用,《老水心疗》让我从心里明悟了从自身解决问题的智慧。
师父:再加上《老水心疗》,你的瑜伽馆一定能帮助很多人。
我:我瑜伽馆的名字为老水瑜伽馆。
师父:这个名字很不错,瑜伽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平和心态。加上你对心疗的体悟,未来你的瑜伽馆一定可以帮助许多人。所以你需要继续关注自身的提升,等待他们的到来。
我:如果心想能够事成,赚钱依然是我的愿望。
师父:赚钱的赚含一个“兼”字,这个“兼”字直接明了的告诉人们,赚钱是一种兼职行为。换句话说你更容易理解:赚钱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赚钱。那到底活着为了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活着为了享受,有的人为了服务社会,有的人为了报恩,有的人为了提升觉悟,有的人只是为了体验简单的活着。
但就赚钱而言,财富与价值输出是对等的。想富有,不应该盯着钱财,而是提升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如果认清自己能力一般,靠节俭和勤劳过上简单的生活也是很好的。对你而言,你用你的特长服务该服务的人即可。正确的赚取财富理念是增加自己的服务能力。
孔子、老子以及释伽牟尼等为人类提供的价值服务不是用钱能衡量的。电的发明,手机网络的发明也不是用钱来衡量的,只不过这些发明创造在推广中带动了财富的流动。
我:为何很多人觉得钱不好赚?
师父:那是你的觉得,所以你觉得其他人与你有共同的感觉。不好赚钱是一种错觉。热爱做饭的人以做饭获得收入,热爱音乐的人以唱歌获得报酬,喜欢旅游的人通过分享旅游经历或经验获取报酬。每个人的报酬都藏在他们的喜好特长之中。干着喜欢的事,同时轻松的获得了报酬。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甘愿做一个普通人,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生活就不会很差。之所以觉得赚钱难,是总想赚大钱。当能力远低于想要的财富时,这就陷入求而不得的痛苦中。
我:之所以觉得钱少,是因为挣的钱不够花。
师父:本书每一个章节都在教你释放压力,同时心想事成。通过问答帮助你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根本的解决之道。教育的核心围绕“孝”去实践。这是有效又省钱的教育路径。健康的核心是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是有效又省钱的健康之道。至于住房问题,你在农村是有住房的,那房屋背山面水,冬暖夏凉。周围可以种菜可以养殖。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你本可以选择简单的活着。你甘愿选择住高楼大厦,甘愿选择背负债务,你发誓要让孩子到城里接受高素质教育。从甘愿又到不愿意,也许未来你又愿意了。所以选择哪种生活方式的主动权在你这里。
不同内心选择不同的消费规格,就体验不同的人生。收入100元可以选择过99元的生活方式。不擅长交际,可以选择减少交际。简单的活法取决于自己愿意简单的活着。
我:我很认同简单的生活方式。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简单的活着。而且给我感觉简单生活是不求上进的表现。
师父:活的简单,但活的充实。活的朴实但活的自信。生活节约,但很精致。他们了无牵挂,乡村老屋为家,远离都市繁华,忙时修篱种花,闲时小酒清茶。
我:这种日子其实就是现在乡村的生活,也是城里人向往的生活。但乡村的人想进城挣钱,而城里人盼望着挣足了钱再去乡村享受简单生活。
师父:所以我只能呵呵,没有钱却可以提前借债住进高楼大厦,背负压力享受富贵荣华。但是要过简单的生活反而要存够了钱才敢享受?这种逻辑类似于富有时才觉得穿旧衣服是朴素,吃粗茶淡饭是养生。
我:是不是这个世界不容许过简单的生活?
师父:这个世界容许富有的富有,容许不想富有的不必富有。容许有能力的人过复杂的生活,也容许简单的人过上朴实的生活。我们容许有人顿顿海味山珍,同时也容许有人一汤一饭。习惯了节俭的人我们容许节俭。
当节俭成为羞耻,简朴标志着寒酸,那么浪费就是天经地义,奢侈就是理所当然。反过来认同节俭是一种时尚,简朴是优良的美德,粗茶淡饭才能光明正大。
我:那我渴望富有错了吗?
师父:渴望富有怎么会有错呢?每个人都有渴望富有的权利,但你要知道富有不是为了骄奢淫逸的享受。我要对你发起灵魂一问:如果富有里没有骄奢淫逸,你还愿意富有吗?
我:如果富有了,不能住豪宅,不能开豪车,不能吃山珍海味,不能享受高人一等的服务,不能体验从精神到肉体的满足,这样的富有又有什么吸引力呢?
师父:这个世界容许富有,当然也容许拥有豪车豪宅。但如果对物质过度的追求和依耐,就会迷失自我。贪欲好比一头猛兽,有一种人穿的朴素,吃的清淡,但喜欢半夜三更打开冰箱,翻开被褥嗅着钞票的味道。
我:这种人的确遭人恨!
师父:嘴上恨,很多人又都想成为那样的人。仇富心理不是仇恨所有的富人,而是仇恨为富不仁。富贵之所以富贵,因为他富有且受到人们的尊重。能被世人怀念和尊重的富人,因自身高贵的品质而显得的尊贵。
我:我是渴望富有,但我没有什么高贵的品质。
师父:不能做到品质高贵,至少不要成为社会和自然的伤害者。小富靠俭,中富靠勤,大富靠运,巨富靠谋,久富靠德。你能做到小富和中富就应该满足。
我:谢谢师父教诲!请师父再多分享一点帮助我如何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吧!
师父: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都在帮你实现愿望,但你并不满足。你可曾真正看清过自己的欲望?以亿为单位的财富也无法填满贪欲的沟壑。所以对于财富方面的心想事成,我需要谨慎的传授给你。我需要你能觉悟内心的富足比物质财富充足更重要。知足的人更容易驾驭财富,知足的人已经很富有。
如果你是一个知足的人,那么你应该提升你的服务价值,而你的经历藏在你的愿望里。你的价值就藏在你的经历中。你的经历将融合成一本书,你的书将带着你对这个世界的祝福自动服务这个世界。
我:请师父讲的再明白些。
师父:过去一年里,你放下了很多物质享受进入到了精神生活。这种佛家的很多僧人和道家的修行人,就是在体验这种生活,所以他们显得自在逍遥。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他们喜欢过那种脱离了物质束缚的生活。他们在那种状态下体验与大自然高度的合一。然后验证老祖先给他们留下的智慧,并对很多道理进行修证。他们虽然不在乎物质,但他们可以体验到宇宙更深层次的智慧,并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并帮助更多的人从物质欲望的痛苦中出离。
如果说科学家在物质层面做出了贡献,还有一群人为了获得精神层面的领悟在物质层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种牺牲难以被常人接受,他们毅然抛弃了自己拥有的家庭、事业、地位和金钱,选择领悟内在精神智慧。世界需要两类人同时存在,物质的丰盛和精神满足是互相平衡的跷跷板。个人内心的平衡源于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的平衡,社会的和谐源于整个社会对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处于平衡状态。容许一部分人追求物质财富,同时容许一部分人从物质欲望中脱离,然后去追求精神领悟。
精神文明本质是整体思想觉悟达到了一定的水品。
我: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对物质的要求都不太高。
师父:可是物质的追求者都在有意无意的接受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指导。
我:但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体验纯粹的精神生活吧?否则这个物质世界如何发展呢?
师父:但是真正领悟精神世界的智者,也可以重新进入物质社会进行体验,并带给物质世界更多的丰盛。
我:不太理解。
师父:如果一个物理学家与自然合一,那么他可以获得物理学层面的创造。如果是一个医学家实现与自然合一,那么他将获得医学方面的灵感,并把这些灵感用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如果一个发明家实现了与自然合一,那么他将会发明出更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科技。伟大的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或创造发明除了需要扎实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通过冥想或禅定进入合一状态,从内在获取灵感。
我:师父的话让我想起爱迪生的感悟:“天才的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爱迪生所提到的灵感应该是源于合一状态吧?
师父:很接近,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与自然合一了,但如果他带着愿望持续的专注在自己的领域时,就会无意中触发灵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他专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就实现了灵感激发和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的那个心不是普通人的欲求心,而是一种无私奉献心。比如一个人用欲求心写一部书籍,没有内在的灵感支撑,他只能通过人脑思维编造。这样的作品依然会被人需要,但由于营养匮乏,其生命力极其短暂。中国四大名著之所以会成为名著,书的作者根本就不是为了自身的名利。他们希望把他们的体悟通过小说的形式呈现给这个世界,并对这个世界产生正面影响。
我:那要实现心想事成,关键在于做到与自然合一啰?
师父:你本来就与自然是合一的,你从来没有脱离大自然和社会而独立的存在。只不过当你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看待时,你就变得狭隘了。所以你只能在你狭隘的世界里体验微小的心想事成。比如,创造一顿美食,创造一场吵架。参加一场赌局。不能说你错了,但你的潜能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甚至陷入痛苦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与自然合一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打开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隔阂。这个过程实际很简单,甚至简单到让人难以接受。所以各个宗师都以方便大家理解的方式慢慢引导人们去理解。
我:我听说过大道至简,但我估计需要更长的时间来体悟这个道理。
师父:你只需要不断的释放自我封闭又固化的思维,从自他对立慢慢向自他一体的方向转化,总有一天你会顿悟。
带着你的愿望持续的专注在心理学领域,那么你自然会获得心理学领域的创造。现在大部分心理学著作都来自国外,他们写的很好。但依然不妨碍你增添一部中国化的心理学著作。
我:感恩老师的教导。我愿意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师父:你的愿望是利益他人的,整个宇宙都乐意帮你实现。再说一遍:你的愿望是利益他人的,整个宇宙都乐意帮你实现。你有价值的愿望是创造价值的原动力,你若不忘初心,愿望会带着你去经历该经历的,你只需顺其自然的体验。你体验到哪里,财富创造就会在哪里显化,你的愿望是帮助所有人觉悟的,所有人都会祝福你。
我:我相信。
师父:要深信不疑。
我:我深信不疑!!!
师父:好!师父首先祝福你心想事成!祝福阅读《老水心疗》的读者心想事成。
我:谢谢师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