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

萧梁帝业

第128章 背城列阵

萧梁帝业 闲话风尘 2435 2023-01-10 20:44:58

  “本将左卫将军谢韬,速开城门!”

  以冲刺的速度驰至顿丘城下,谢韬朝城头郡兵怒吼。

  他心急如焚,再迟便将被魏军追上。

  然而城头的郡兵,并未慑于左卫将军的名头。

  他不疾不徐,从容回道:

  “范太守临行前曾告诫我等,须谨防魏军乔装诈城。

  抱歉,城门不能开。”

  郡兵的回应,气得谢韬状若疯癫。

  魏军追兵将至,郡兵竟然敢与自己扯皮,质疑自己的身份。

  简直是在找死!

  情急之下,他怒喝道:

  “混蛋!尚书令正在本将军中,顷刻便至,还不速开城门!”

  他没有时间证明,自己并非魏军乔装。

  直接报出谢宣怀之名,震慑此“狂悖”郡兵。

  左卫将军魏军可能乔装,然其敢乔装尚书令么?

  即便乔装,也无人会信。

  “陛下御旗何在?汝必是魏军乔装无疑,休想诈城!”

  郡兵理直气壮,直斥谢韬。

  依南梁惯例,尚书令这等高官随征梁帝,必随侍御驾左右。

  也就是说,尚书令现身顿丘,理当见到梁帝御旗。

  不见御旗,郡兵当然要揭穿谢韬的“谎言”了。

  “混蛋!”

  谢韬复怒骂之。

  见郡兵如此顽固,认定了自己必是魏军乔装,已然无须多言。

  即使请出太子这张神主牌,亦不会收效。

  怒极的他,当即张弓搭箭,欲射死这个冥顽不灵的郡兵。

  “弟兄们,放箭,射死魏军细作!”

  嗖嗖嗖。

  城头瞬间射来十余支利箭,惊得谢韬抛弓折返。

  他刚出弓箭射程,便遇谢宣怀领军奔至,忙说:

  “伯父,守城郡兵坚称范雍不在城中,拒开城门!

  如何是好?”

  闻言,谢宣怀满面霜色,他是既急切又气恼,偏偏生出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

  他确信,此刻范雍和萧绍瑜必在顿丘城中,否则郡兵何敢狂悖至斯。

  确如其想,郡兵乃受命拒开城门。

  而下令者,实萧绍瑜也。

  “诸位,尚书令即将大战魏军,随本王拭目以待。”

  城楼中,萧绍瑜笑言。

  东进途中,他收到了梁帝旨意,奉命改道直驱顿丘。

  同时,陆瀚洲亦奉命,率军前往新昌某处。

  显然,梁帝欲率梁军主力撤入新昌郡内。

  “父皇果然是要拖死元沐。”

  萧绍瑜心中,坚定了此前的战局走势预判。

  若从接旨算起,他判断梁帝应已率梁军主力入新昌郡内。

  大军驻新昌,郡内必已遍布梁军哨骑。

  梁帝不可能不知,谢宣怀正在被魏军追击。

  何以不见梁帝发兵救援?

  “父皇这是要借魏军之手除了尚书令吧。”

  萧绍瑜心中猜测着。

  若梁帝有此意,放谢宣怀入城,岂非违背圣意?

  若梁帝无此意,见死不救,战后恐遭清算。

  是故,萧绍瑜命郡兵坚称范雍不在城中。

  若问到他,自然也不在城中。

  十年时间,新昌郡兵早已被范雍打造成了范家军。

  其间,梁帝既不调换新昌诸校尉,亦未调换郡府佐官。

  范雍自信绝对掌控新昌,而新昌俨然成了国中之国。

  基于此,萧绍瑜并不担心郡兵会出卖自己,即使战后朝廷派员调查。

  新昌诸士族,皆乃追随范隆之的主战派一部,同样不会出卖萧绍瑜。

  如此,能否除掉谢宣怀,便要看魏军的本事了。

  若魏军过于无能,萧绍瑜少不得便要亲自动手了。

  “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今日本王不除你,他日必被你除,还是你死为好。”

  范瑛之死,始作俑者即谢宣怀。

  无论萧绍瑜多么仁慈,待梁帝驾崩,谢宣怀的屠刀必会斩向他。

  所谓:斩草除根。

  届时,范雍及新昌范氏,亦不能幸免于难。

  故逢此良机,萧绍瑜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至于范雍,绝无异议,全力支持萧绍瑜的决定。

  “老范啊,若本王不敢动手,你会自行出手吧。”

  萧绍瑜想着。

  之前,哨骑回报魏军正在追杀谢宣怀时,须臾间他便决意除掉谢宣怀。

  范雍想也没想,便赞同之。

  可见,范谢之仇乃其心中必拔之刺,不可能和解。

  此仇必你死我活,萧绍瑜看得出来,范雍自然亦能看破。

  已至顿丘城下的谢宣怀,没有再派人前去叫城。

  他心如明镜,顿丘城门是叫不开的。

  城内的萧绍瑜和范雍,是铁了心见死不救了。

  前有坚城入不得,后有追兵逃不掉。

  怎么办?

  自诩多智的谢宣怀,也到了无计可施之境。

  除了一战,他别无选择。

  他转身面向追杀而来的魏军,断喝道:

  “背城列阵,准备战斗!”

  “伯父,我们只有两千人马啊!”

  谢韬惊呼。

  一听要与魏军接战,他慌了,也后悔了。

  为了逃命,他陆续分兵阻敌。

  派出去的八千左卫军将士,至今不见有人回,应是凶多吉少了。

  早知难免一战,何必分兵。

  可惜,悔之晚矣。

  “列阵!”

  谢宣怀怒吼。

  他的目光里没有谢韬,只有不断迫近的魏军。

  左卫军残部仓促列阵,魏军骑兵便已杀至阵前。

  首当其冲者,正是穆烈所率鲜卑部族骑兵。

  见顿丘拒开城门,穆烈大喜。

  他想当然地认为:

  “城内梁军畏我兵锋,皆鼠辈也,不足为虑。”

  新昌郡兵的“胆怯”,令他更加骄横,直呼:

  “儿郎们,复仇的时候到了,随本将冲锋!”

  他一马当先,杀向左卫军残部。

  两千鲜卑部族骑兵,呼啸着、呐喊着,即刻发起冲锋。

  此左卫军残部,乃谢宣怀之绝对嫡系。

  统兵将领皆与谢氏有着姻亲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此绝境,他们惟有拼死一战,不会弃谢宣怀而逃。

  自开战以来,一场硬仗没打的左卫军,终于要露出峥嵘了。

  面对骑兵冲锋,惟有以密集阵型相抗。

  “列盾!”

  重盾相连,列于外围,结圆阵。

  “长枪预备!”

  长枪密集架于重盾之上,成45度角伸出一米长,指向了鲜卑部族骑兵。

  任凭他们如何剽悍,只要敢冲上来,必被长枪刺中落马。

  落马后,他们还要遭受同伴马蹄的践踏,绝无生还的可能。

  《梁书·武帝纪》载曰:

  尚书令谢宣怀督左卫军残部,背顿丘列阵,迎击魏军。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