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的跨学科项目启动会在行政楼的会议室举行。庄以初跟着林方淮走进房间时,里面已经坐满了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物理系、设计系、天文社、艺术团...各路人马汇聚一堂,气氛热烈而充满期待。
项目负责人李教授站在白板前,正在讲解项目构想:“‘星空与创造力’项目旨在探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我们将分为观测组、创作组和技术组,最终目标是共同完成一场融合天文观测和艺术表达的展览。”
林方淮作为项目协调人之一,安静地坐在前排,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庄以初注意到,当他专注工作时,整个人会散发出一种不同于平时的气场——依然沉静,却多了一份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方淮,你来介绍一下观测组的计划。”李教授点名道。
林方淮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他今天穿着深蓝色的衬衫,袖口整齐地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
“观测组将以学校天文台为主要基地,追踪未来三个月内的主要天文现象。”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重点观测对象包括双子座流星雨、火星合月、以及几个主要星座的季相变化。我们将记录详细的数据,并为创作组提供素材。”
他说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庄以初,短暂停留后又移开。那种微妙的眼神交流没有逃过在场一些人的注意。
接下来,创作组和技术组也分别介绍了各自的计划。庄以初作为设计系的代表,被分到了创作组,负责将观测数据转化为视觉艺术作品。
分组讨论时,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物理系男生凑到林方淮身边:“方淮,听说你以前是美术生?难怪李教授选你当协调人。”
林方淮整理着手中的资料,头也不抬:“我只是对天文和艺术都有兴趣。”
“得了吧,”男生推了推眼镜,声音压低却依然能被周围的人听见,“大家都说你是为了某个人才接这个项目的。”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地飘向庄以初。她感到脸颊发热,低头假装整理笔记。
林方淮终于抬起头,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接这个项目,是因为我相信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能产生新的可能性。如果你们对项目本身没有兴趣,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那个男生讪讪地走开了。林方淮继续分发资料,仿佛刚才的小插曲从未发生。
会议结束后,人群陆续离开。庄以初故意放慢脚步,等所有人都走了,才走向正在收拾材料的林方淮。
“刚才...谢谢你。”她轻声说。
林方淮拉上背包拉链,转向她:“不必道谢。我说的是事实。”
他们一起走出行政楼。十二月的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庄以初不自觉地裹紧了外套。
“冷吗?”林方淮注意到她的小动作。
庄以初摇摇头,却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林方淮停下脚步,从背包里拿出一条深灰色的围巾:“给你。”
围巾很柔软,带着淡淡的松木香气——那是林方淮身上常有的味道。庄以初犹豫了一下,接过围巾围在脖子上。温暖的感觉瞬间包裹了她,不只是身体上的,还有心里的。
“这是你自己用的围巾?”她注意到围巾的边缘有一个小小的星座刺绣。
林方淮的目光飘向远处:“买的时候,就觉得这个颜色很适合你。”
他们沿着校园的小径慢慢走着,路灯在渐浓的暮色中一盏盏亮起。庄以初的手指无意识地抚摸着围巾上的刺绣,忽然意识到那是北斗七星的图案。
“下周的观测活动,你准备好了吗?”林方淮问,打破了沉默。
“创作组已经有一些初步构想。”庄以初说,“我们想以‘时间中的星空’为主题,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年代的星空变化。”
林方淮点点头:“观测组会全力配合。我已经安排了每周三晚上的固定观测时间,如果创作组有兴趣,可以一起来。”
“我会转告大家的。”庄以初顿了顿,补充道,“我也会去。”
林方淮的嘴角微微上扬:“我知道。”
他们走到岔路口,一个通向女生宿舍,一个通向物理实验室。
“你还要回实验室?”庄以初问。
“嗯,有个数据需要处理。”林方淮看了看时间,“你先回去吧,围巾...下次再还我就好。”
庄以初看着他转身走向物理楼的方向,深灰色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中。脖子上的围巾依然温暖,那种温暖一路蔓延到心里。
回到宿舍,苏晓一眼就注意到了那条围巾。
“哇,这不是林方淮的围巾吗?”她夸张地叫起来,“我上次在图书馆看见他戴过!你们进展神速啊!”
庄以初无奈地笑笑,小心地解下围巾:“只是借给我保暖而已。”
“得了吧,”苏晓凑过来,指着围巾上的刺绣,“这个北斗七星,跟他背包上的图案一模一样。这肯定是他特意订做的。以初,他对你可不是普通的好感。”
庄以初没有回答,但手指却不自觉地抚过那个精致的刺绣。她想起林方淮满墙的星空画,想起他记得的每一个日期,想起他在画室说“你是我画中最亮的那束光”时的眼神。
也许苏晓是对的。也许林方淮对她的感情,远比她想象的还要深。
第一次集体观测活动在周三晚上举行。庄以初带着创作组的成员来到天文台时,林方淮已经和观测组的同学在做准备工作了。
“今晚的主要任务是记录冬季星座的位置变化。”林方淮向大家讲解着,专业而从容,“特别是猎户座和北斗七星,它们的位置变化能够很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庄以初看着他熟练地调试设备,向不同专业的同学耐心解释天文概念,忽然觉得这样的林方淮很有魅力——不再是那个沉默疏离的少年,而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观测过程中,庄以初负责记录星座的视觉特征。她坐在角落的桌子前,用画笔快速勾勒着星空的变化。不知过了多久,一杯热茶轻轻放在她的手边。
“休息一下吧。”林方淮说,“你的手都冻红了。”
庄以初这才注意到自己的手指确实已经冻得僵硬。她接过茶杯,温暖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开来。
“谢谢你。”
林方淮在她身边的空位上坐下,目光落在她的素描本上:“你捕捉到了猎户座的特征。”
庄以初有些惊讶:“你还记得怎么认星座?”
“星空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语言。”林方淮轻声说,“就像...”
他突然停住了,眼神变得有些遥远。
“就像什么?”庄以初好奇地问。
林方淮沉默了片刻,然后指向窗外的那颗北极星:“就像它,永远在那里,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
观测活动持续到深夜。当其他人都离开后,林方淮和庄以初留下来做最后的整理工作。
“我看了创作组的初步方案。”林方淮一边整理观测数据一边说,“很有创意,特别是那个‘时光长廊’的构想。”
庄以初有些意外:“你怎么看到的?方案昨天才定稿。”
林方淮的动作微微一顿:“陈教授给我看的。他说想听听我的意见。”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但庄以初总觉得哪里不对。她想起苏晓说的话,想起那条特意绣着北斗七星的围巾,想起他满墙的星空画...
“林方淮,”她忽然开口,“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整理数据的手停住了。天文台里突然安静下来,只能听见窗外呼啸的风声。
林方淮缓缓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她:“你认为呢?”
庄以初鼓起勇气,直视他的眼睛:“我想听你亲口说。”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林方淮的眼中闪过无数情绪——犹豫、挣扎、期待,最后化为一种温柔的坚定。
“因为,”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落在庄以初心上,“你是我漫长黑夜里的北极星。”
窗外,北极星在夜空中坚定地闪烁着,仿佛在见证这个迟来了四年的告白。
“从四年前那个夏天开始,你就是我前进的方向。”林方淮继续说,声音渐渐稳定下来,“当我为了父亲的病感到绝望时,是你的画作给了我力量;当我在物理和艺术之间挣扎时,是你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当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未来时,是你...”
他停顿了一下,向前走了一步,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是你让我明白,有些感情不需要选择,只需要追随。”
庄以初感到自己的心跳快得像是要冲出胸膛。她看着眼前的少年,看着这个用四年时间默默守望她的人,忽然一切都明朗了。
那些巧合的相遇,那些深情的画作,那些默默的关怀...一切都有了答案。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在认识你之前,我的世界是二维的,只有线条和色彩。但现在,它变得立体而丰富。因为你,我看到了科学与艺术交织的美,看到了星空背后的故事,看到了...爱情的模样。”
“爱情”两个字轻轻落下,却在两人之间激起了涟漪。
林方淮的眼中涌动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你是说...”
庄以初微笑着,向前迈出了最后一步,主动握住了他的手:“我是说,我的答案和你的问题一样,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在北极星旁留下转瞬即逝的光芒。而在天文台内,两个灵魂终于找到了彼此的轨道,在星空的见证下,开始了他们共同的故事。
当夜风再次吹过,它带来的不再是冬日的寒意,而是春天的讯息。因为在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北极星终于等来了它一直在指引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