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南城,暑气初显。毕业季的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随处可见穿着学位袍拍照的学生,他们的笑声中夹杂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往的不舍。
庄以初和林方淮的毕业典礼被安排在同一个上午。在熙熙攘攘的礼堂里,他们分别坐在各自院系的方阵中,目光却不时穿越人群寻找彼此。
当校长念到林方淮的名字时,礼堂里响起了格外热烈的掌声。他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同时还接过了MIT的入学通知书副本——这是学校特意安排的环节,以示对杰出学子的鼓励。
“林方淮同学证明了,南大学子可以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校长的赞语在礼堂回荡。
庄以初在设计系的方阵中鼓掌,眼中闪着骄傲的泪光。当她的名字被叫到时,她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上舞台。接过学位证书和RISD的录取通知,她望向台下,正好对上林方淮温柔的目光。
这一刻,四年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从雨中的初遇,到画室的默契,从星岛的灯塔,到日内瓦的峰会...每一次携手并进的回忆,都让此刻的离别显得更加沉重。
典礼结束后,他们在礼堂外的樱花道上相遇。初夏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恭喜毕业。”林方淮轻声说,将一束淡紫色的鸢尾花递到她手中。
“恭喜毕业。”庄以初微笑着,送给他一个精心包装的盒子。里面是一支定制钢笔,笔身上刻着北斗七星和他们的名字缩写。
周围的同学们都在合影留念,欢笑与泪水交织。苏晓跑过来拉着他们拍照,快门声中,四年的青春被定格成永恒。
下午,工作室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告别会。项目组的成员们都来了,陈奶奶特意从星岛赶来,李策展人也抽空前来。
“这里就像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庄以初环顾着这个充满回忆的空间,声音有些哽咽。
墙上还贴着“守望者”装置的设计草图,书架上摆满了共同收集的参考资料,窗台上的小盆栽在夏日阳光下生机勃勃。
林方淮打开投影仪,播放了一段他们制作的视频。从大一的迎新会,到跨学科项目的点滴,从星岛之行的感动,到日内瓦峰会的荣光...四年的时光在画面中流转,看得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陈奶奶走上前,送给每人一个灯塔形状的吊坠:“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星岛灯塔的光芒永远为你们指引归途。”
李策展人则带来了市美术馆的聘书,聘请他们为特约研究员:“期待你们学成归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创新作品。”
告别会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最后只剩下庄以初和林方淮,以及满室的回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进工作室。他们开始最后的整理工作,将物品分门别类打包。有些资料要带去美国,有些要存放在学校,还有些要带回家中。
在书架的最顶层,庄以初发现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打开一看,里面是林方淮高中时期的所有画作——那些她曾经在储藏室里见过的星空图,以及更多她从未见过的作品。
“我以为这些都已经收起来了。”林方淮有些不好意思。
庄以初轻轻翻动着那些画作,每一幅都记录着一个少年的梦想与坚持:“我们应该带上它们。”
整理工作进行到深夜。当他们打包完最后一个箱子时,月光已经洒满了整个房间。
“还记得我们在这里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吗?”庄以初靠在窗边,望着窗外的月色。
林方淮走到她身边:“为了准备‘时光长廊’的提案,我们熬了整个通宵。天亮时,你趴在桌上睡着了。”
那些共同奋斗的夜晚,如今都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离出发还有一周时间,他们决定完成最后一个约定——重走四年来所有有意义的地方。
第一天,他们回到了初遇的那棵梧桐树下。夏日的梧桐枝叶繁茂,阳光透过叶隙洒下,与那个雨天的记忆重叠。
“那天你差点撞到我。”林方淮微笑着说。
庄以初脸一红:“我当时只顾着保护画板了。”
第二天,他们去了艺术系的旧画室。暑假的画室空无一人,阳光从天窗倾泻而下,尘埃在光柱中飞舞,一如从前。
林方淮在曾经作画的角落驻足良久:“在这里,我终于有勇气告诉你那些画的存在。”
第三天,他们登上物理楼的天文台。夏夜的星空格外清晰,银河横跨天际,如同一座发光的桥梁。
“到了波士顿,我们还可以一起观星。”林方淮调整着望远镜,“虽然看到的星空会有些不同。”
庄以初点点头:“我们会找到新的星座,创造新的回忆。”
第四天,他们去了那家云吞面小店。店主还记得他们,热情地招呼着:“要出国了啊?以后回来,还要来吃面啊!”
热腾腾的云吞面下肚,温暖了离别的愁绪。
最后一天,他们再次来到星岛。陈奶奶在灯塔下迎接他们,海风吹拂着她的银发,笑容温暖如初。
“最后一次以学生的身份来这里了。”庄以初望着熟悉的灯塔,感慨道。
陈奶奶摇摇头:“学习永远不会结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你们的探索。”
那晚,他们在灯塔顶观看了最后一次日落。夕阳将海面染成金红色,归航的渔船在波光中缓缓前行。
“我们定一个约定吧。”林方淮突然说。
庄以初转头看他。
“不论我们在哪里,每个月都要分享一件新作品,可以是绘画、摄影,甚至是一段文字。”
“每天晚上,要视频通话,哪怕只有五分钟。”
“每年的这一天,要回到星岛,在灯塔下重逢。”
庄以初逐一答应,然后补充道:“还要约定,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约定,永远相信我们的感情,不论距离多远。”
夜色渐深,灯塔开始旋转,光芒穿透黑暗,为航船指引方向。那光芒,如同他们的约定,坚定而永恒。
回程的船上,庄以初在素描本上画下了灯塔的光芒,在旁边写道:“离别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守望。”
林方淮看着她的画,轻声道:“我们会让这段距离,成为创造力的催化剂,而不是阻隔。”
船靠岸时,朝阳刚刚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提着行李,他们走向各自的道路,一步三回头。
在分岔路口,他们停下脚步,深深相拥。
“保重。”
“你也是。”
松开手,转身,走向不同的方向。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但嘴角却带着微笑。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在浩瀚星空的见证下,两颗心即使相隔重洋,也会在各自的轨道上相互辉映,等待着重逢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