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丧尸来了都要跳冰上芭蕾
“好好好,是是是,那我可就要安心的当个小废物啦~”
她妈嗤之以鼻,白眼都要翻上天了。
“你哪天不是废物?滚滚滚,赶紧干活去,别在这杵着跟头大笨熊似的,看着就烦!”
戚颜看着活跃气氛的母亲,心底那点对于末日未知的恐惧和害怕一点点的消散了。
东北人的性格向来豪爽,她家里面更是典型的东北家庭。
她父母年少夫妻,天天拌嘴,急眼的时候她妈还会动手,她爸一边喊“谋杀亲夫啦”一边跑,但嘴角的笑容从来没落下过。
她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是医生,二哥是军人。
哥哥是双胞胎,已经离开家出去工作三年了,只有自己这个还在上大一的女儿在家里当米虫。
这种极端天气下,也不知道哥哥们那里会怎么样……
“是不是担心你两个哥哥呢?”
杜玉玲走过来,用手里的大葱抽了一下戚颜的后背。
“妈,你咋知道?”
“切!”杜玉玲不屑道,“你一撅屁股我都知道你要拉什么屎,还有我不知道的事儿?”
“妈……这是末日,不是开玩笑的,小说里都是……”
“小说里小说里,说不定你少看点那破小说,咱这根本就不会末日呢!”
“而且末日来了咋了?你是没爹没娘了,还是跟那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可怜,囤货都只囤那么一丢丢?”
杜玉玲伸出手,大拇指捏着小拇指尖。
“不是你的事儿别瞎操心,咱家人一个都不会少。”
“就算到时候真有丧尸来了,那丧尸站冰面上都得来上一曲冰上的芭蕾,没几分钟都给冻成冰雕了,指不定让谁搬家门口当展览物呢,放心吧嗷!该干啥干啥去!”
戚颜被她妈逗笑了,决定先管好眼前的事儿。
“妈,太阳能板在哪儿呢?”
“阳台储物柜最底下,小心点拿,别把玻璃面磕了。”
杜玉玲头也不抬,正清点着医药箱里的感冒药和冻疮膏。
戚颜走向阳台,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比卧室更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让她打了个激灵。
阳台俨然一个天然冷库,挂在护栏外的冻鱼硬得像铁棍,塑料袋里的猪肉泛着健康的红白色。
她蹲下身,在堆满杂物的柜子里翻找,果然摸到了那块落灰的太阳能板。
当她抱着板子回到客厅时,杜玉玲已经挪开了餐桌,正费力地想把一张厚实的棉被钉在门框上方的墙上,做成个简易的门帘。
“妈,我来。”
戚颜放下太阳能板,接过锤子和钉子。
她大学参加的就是手工社,这点活儿不在话下。
锤子敲击钉子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钉好门帘,她又按照母亲的指示,把太阳能板斜靠在窗户冰层较薄的位置。
微弱的光线透过冰层,在板子上投下模糊的光斑,连接的充电宝指示灯艰难地亮起了代表充电的红色。
“有电!”戚颜心头一喜。
“指望它充满手机够呛,先给收音机和头灯充着。”杜玉玲递过来一个老旧但保养良好的手摇发电收音机,还有两个强光头灯,“你爸以前爱鼓捣这些,总算派上用场了。”
“嗡……滋啦……全国……滋……紧急状态……滋啦……”
收音机里断断续续传来破碎的播报,每一个字都印证着窗外那个残酷的新世界。
“看来信号接收不太好,先这样吧,实在不行等你爸回来再鼓捣。”
杜玉玲拍了拍那老旧的收音机,随后擦了擦自己手上的灰。
“走,跟妈去地下室清点物资去。”
戚颜一听到要清点物资了,立即兴奋拿起纸笔,屁颠屁颠的跟在自己老母亲的身后下楼了。
“小心点,别踩空了。”
杜玉玲走在前面,先下去后打开了灯。
“幸亏你跟我爸有先见之明,弄了个备用电源。”
杜玉玲笑道:“少拍马屁!”
当灯光亮起后,戚颜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气。
这哪里是地下室,分明是个小型超市。
“妈,这……”戚颜张了张嘴,话都说不利索了。
杜玉玲淡定地走下楼梯,拍了拍最近的一个纸箱:“这不是要过年了吗?你大舅一家、二姨一家、你小叔全家都说要来,加起来二十多口人,我不多准备点能行吗?”
戚颜跟着母亲走下楼梯,手中的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
地下室里整齐地码放着数不清的纸箱和塑料袋,分类明确得令人发指。
“先记主食区。”杜玉玲的声音在空旷的地下室里回荡,“东北大米二十袋,每袋一百斤。面粉十五袋,每袋五十斤。小米五袋,黄豆三袋,红豆绿豆各两袋。”
“挂面,我数数啊,箱装的二十箱,每箱二十包。方便面七十箱,各种口味都有。”
戚颜的手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这规模,比她大学时兼职的便利店库存还多。
“这边是油盐酱醋。”杜玉玲走到另一排货架前,“大豆油十桶,每桶二十升。花生油五桶。酱油两箱,醋两箱,料酒一箱。”
她指了指角落里堆得整整齐齐的纸箱,“盐嘛……我买了五箱,每箱五十袋。你爸当时还说我疯了,现在看看?”
“等这个老不死的回来,看我不拿菜刀削他的……”
戚颜咽了咽口水,假装没听见她妈说的最后一句话,然后赶紧在纸上写下:食盐250袋。
“调味料这边,”杜玉玲拉开一个储物柜,里面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花椒八角桂皮香叶都是大包装的,干辣椒我买了十斤。”
“你二姨最爱吃我做的辣子鸡,你说说,我不多准备点能行吗?”
戚颜一边记录一边暗自咋舌,这哪是过年聚餐,这分明是备战饥荒呢。
“走,上楼去看看蔬菜。”杜玉玲转身往楼上走。
一楼的客房里,戚颜再次被震撼了。
整个房间没有床,而是摆满了置物架,上面整齐地堆放着各种蔬菜。
“大白菜三百斤,土豆二百斤,萝卜一百五十斤,洋葱一百斤。”杜玉玲如数家珍,“这都是咱们本地菜,耐放。”
“哦对了,还有地瓜,你小叔家的孩子爱吃烤地瓜,我买了一百五十斤回来。”
戚颜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感觉自己像个仓库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