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北人夸张的囤货量
“阳台上是冻货。”杜玉玲推开阳台门,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阳台上挂着密密麻麻的冻鱼冻肉,用塑料袋分装得整整齐齐。
“猪肉半扇,羊肉一整只,鸡二十只,鸭五只。”
杜玉玲指了指挂在最外面的几条大鱼,“这些鱼都是你爸前几天去水库买的活鱼,现杀的。”
“还有这些肠,血肠、肉肠、肝肠,都是你姥姥家拿来的,纯手工制作。”
戚颜抬头看着挂满阳台的肉制品,突然觉得这个年过得格外有安全感。
“冰箱和冰柜在厨房。”杜玉玲领着女儿走进厨房。
打开双开门冰箱,里面塞得满满当当。
饺子、馄饨、豆包、粘糕、馒头,各种面食分门别类地用保鲜盒装好。
“这冰箱里的,够咱们吃一个月。”杜玉玲又打开旁边的立式冰柜,“这里面主要是海鲜,虾仁、扇贝、黄花鱼,还有我提前做好的酱牛肉、卤猪蹄、麻辣鸭头、麻辣……算了东西太多浪费口水,反正热一下就能吃。”
戚颜探头看了看,冰柜里的东西堆得严严实实,连一丝缝隙都没有。
“妈,这也太夸张了吧?”戚颜终于忍不住说道。
“夸张?”杜玉玲挑眉,“你忘了去年过年,你小叔一家来了,第三天就把咱家存货吃光了?所以今年我特意多准备了,不然大过年的上哪买肉买菜去?”
戚颜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当时她妈还懊恼地说明年一定要多囤点。
“走,去二楼看看干货。”杜玉玲又往楼上走。
二楼的书房现在变成了干货储藏室。
架子上摆满了木耳、蘑菇、干豆角、海带、粉条等各种干菜。
“木耳十斤,蘑菇八斤,粉条三十斤。”杜玉玲一一指点着,“这些都能放,吃一年都没问题。”
戚颜记录的手有些发酸,但内心的震撼一波接一波。
“对了,还有零食。”
杜玉玲突然想起什么,带着女儿走到三楼的娱乐室。
娱乐室的角落里堆满了各种零食饮料。
瓜子、花生、糖果、巧克力、薯片、坚果,应有尽有。
饮料更是从可乐雪碧到果汁酸奶,种类齐全。
“你那些表弟表妹来了,不得吃点零食?”杜玉玲理直气壮地说,“我连小孩爱吃的果冻都买了两大箱。”
戚颜看着堆积如山的零食,突然很想笑。
这要是平时,她肯定会说母亲囤的货太夸张了。
但现在,她只觉得无比安心。
“最后是日用品。”
杜玉玲带着女儿回到一楼,打开卫生间的储物柜。
柜子里整齐地码放着卫生纸、牙膏、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常用品。
数量之多,堪比小型超市的货架。
“卫生纸我买了三十提,牙膏二十支,洗发水沐浴露各十瓶。”杜玉玲淡定地说,“反正这些东西也不会坏,多买点省得老往超市跑。”
戚颜低头看着自己记满的笔记本,突然意识到母亲这些看似过度的囤货行为,此刻成了她们活下去的最大保障。
“妈,你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戚颜由衷地说。
杜玉玲笑了笑,眼神却飘向窗外依然肆虐的暴风雪:“什么先见之明,不过是经历过苦日子,知道有备无患的道理。”
她转身看着女儿,语气坚定:“现在不知道这天气什么时候能好转,但这些吃的用的,够咱们娘俩撑很久。等你爸回来...”
杜玉玲的话没有说完,但戚颜明白母亲的意思。
这些物资,不仅是为了她们母女,也是为了不知道在何处受困的父亲,为了可能需要的亲戚邻居。
在这个被冰雪封锁的末世里,母亲这些看似夸张的囤货,成了最温暖的守护。
戚颜合上笔记本,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突然觉得这个末日,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有母亲在,有这个家在这些物资在,她们就有了对抗末世的底气。
“妈,我帮你一起整理吧。”戚颜挽起袖子,“咱们得把这些东西再清点一遍,做好长期打算。”
杜玉玲欣慰地点点头,从口袋里又掏出一个笔记本:“正好,我这里还有个清单,记录着所有东西的保质期……”
戚颜接过笔记本翻开,只见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一种食物的购买日期和保质期,甚至连最佳的食用顺序都标注好了。
两人说干就干,东西还没整理完一半,戚颜就累瘫了。
她坐在地上,望着窗外丝毫没有减弱迹象的暴风雪,心里的担忧像雪片一样越积越厚。
她无意识地用指尖在结了霜的玻璃上画着圈,脑海里全是父亲在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的画面。
“妈,爸走的时候带吃的了吗?”她终于忍不住转过身,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这都中午了,他要是困在路上没吃的咋办?”
杜玉玲正蹲在地上检查储备电池,闻言抬起头,推了推滑到鼻尖的老花镜:“你这孩子,净瞎操心。”
“放心吧,你爸临走前,我给他塞了一饭盒饺子,韭菜鸡蛋馅的,他最爱吃那个。”
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眼神里闪过一丝回忆的神色:“你爸当时还嫌麻烦,说‘不用不用,我上早市吃碗豆腐脑就行’。我硬是给他塞包里了。现在想想,幸亏我坚持。”
杜玉玲一边说一边学她爸的表情和语气,戚颜看着看着就笑了出来。
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可转念一想,又皱起了眉头:“可是这么冷的天,饺子早就冻成冰疙瘩了吧?怎么吃啊?”
“你当你爸傻啊?”杜玉玲白了女儿一眼,“他车上那个老保温盒,是我去年特意买的,保热保冷都能撑十二个小时。”
“就算饺子凉了,他车上有那个小汽油炉子,热一下不就完了?”
说到这里,杜玉玲突然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飘忽:“其实我包里还给他塞了两包压缩饼干和几块巧克力……就怕万一。”
戚颜惊讶地看着母亲。
她这才发现,母亲表面的镇定下,藏着同样深重的担忧,只是不像她这样写在脸上罢了。
就在这时,杜玉玲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突然“哎呀”一声:“这都十二点多了!光顾着清点物资,饭都忘了做。”
她转头看向女儿,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又恢复了往常那种雷厉风行的模样:“这么冷的天,咱娘俩得吃点热乎的暖暖身子。颜颜,你说中午吃啥?”
戚颜被母亲这突如其来的话题转换弄得一愣,下意识地说:“随便吃点就行……”
“随便什么随便!”杜玉玲打断她,一边系上围裙往厨房走,一边念叨着,“这种天气更不能凑合。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吃好喝好,这是你姥姥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