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暗流与微光
文化公司的工作像一扇重新向林知意打开的世界之窗。她像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新知——从社交媒体运营到短视频脚本撰写,这些在她“全职太太”生涯中几乎不曾接触的领域,如今都成了必须掌握的技能。
“知意,这个文旅项目的文案你来负责。”陈静将一份资料放在她桌上,“下周三前交初稿。”
林知意翻开资料,是某个古镇的推广项目。她注意到资料里提到该地有一种濒临失传的蓝染工艺,眼睛一亮——这或许可以成为文案的亮点。
午休时,她泡了杯茶,在电脑前查阅相关资料。同组的李薇端着饭盒凑过来:“这么用功啊林姐,休息时间还工作。”
李薇比她小五岁,是公司的“万事通”,消息灵通得让人怀疑她在每个办公室都装了窃听器。
“想多了解下这个项目。”林知意笑笑。
“听说这个项目本来是赵主管亲自跟的,”李薇压低声音,“现在交给你,你可要小心点。”
林知意这才想起,上周的部门会议上,赵主管确实对这个项目表现出极大兴趣。她轻轻蹙眉,职场的暗流比她想象中来得更快。
果然,第二天下午,赵主管就踱步到她工位前:“小林啊,项目资料都看过了吧?有什么想法可以先跟我汇报。”
语气温和,眼神却带着审视。
林知意深吸一口气,打开准备好的PPT:“我认为可以从非遗传承的角度切入,特别是蓝染工艺...”
她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构思,注意到赵主管的表情从漫不经心逐渐变得专注。
“想法不错,”赵主管最终点头,“不过具体执行还是要谨慎,这种传统文化项目很容易做得过于小众。你先写个初稿看看。”
等他离开,林岚——坐在林知意对面的设计师,悄悄对她比了个大拇指。
林岚是公司里少有的和林知意年龄相仿的女性,留着利落的短发,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飒爽。有一次林知意加班到深夜,发现林岚也在,正对着设计稿皱眉。
“需要帮忙吗?”林知意问。
林岚抬头,疲惫地笑笑:“客户要的‘五彩斑斓的黑’,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调。”
一句玩笑打破了隔阂。那晚她们一起加班到十点,最终找到了让客户满意的方案。作为感谢,林岚请她去公司楼下吃了宵夜。
“听说你以前是全职太太?”吃着热气腾腾的馄饨,林岚问。
林知意点头,简单说了自己的情况。
“挺好,”林岚喝了口汤,“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敢重新开始的人,都是勇士。”
从那以后,她们成了朋友。
文案初稿交上去的第三天,陈静把林知意叫进办公室。
“赵主管对你的稿子有些意见,”陈静推了推眼镜,“他认为蓝染的部分过于突出,弱化了古镇的整体形象。”
林知意的心沉了一下。这是她最满意的部分。
“你怎么想?”陈静问。
这是考验。林知意清楚。
“陈总,我研究过这个古镇的游客数据,近年来同质化严重导致游客流失。而蓝染工艺是他们独有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打造成差异化卖点。”她停顿一下,拿出准备好的数据,“这是我整理的近三年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都是以非遗为核心带动整体旅游的。”
陈静翻阅着资料,良久,抬头:“你去准备完整的方案,周五的客户会议,你来讲。”
走出办公室时,林知意的手心微微出汗。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周五早晨,她特意穿了件淡蓝色的衬衫——那是用第一次工资买的,象征着新的开始。
会议室里,客户方的代表是位神情严肃的中年男人。赵主管率先发言,将林知意的方案轻描淡写地归为“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轮到林知意讲解时,她站起身,打开精心准备的PPT。
“各位好,今天我想请大家先看一组照片。”
屏幕上出现的是她通过朋友联系到的一位蓝染传承人的工作室照片——靛蓝的染缸,悬挂的布匹,老人布满皱纹却稳健的手。
“这是李秀英老师,七十六岁,是这座古镇上最后一位掌握古法蓝染的人。”她的声音平稳,“她的孙子告诉我,如果今年再找不到学徒,这门手艺可能真的要失传了。”
会议室安静下来。
“我们的古镇不缺美景,不缺历史,但我们缺的是一个让人非来不可的理由。”她切换幻灯片,“而李老师和她的蓝染,就是这个理由。”
她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蓝染体验与古镇旅游结合,如何打造沉浸式文化之旅,如何让传统工艺成为引流利器。
讲解结束,客户方的负责人率先鼓掌。
“很有意思的角度,”他说,“我们之前确实没往这个方向想过。”
会议结束后,陈静对林知意点点头:“做得不错。”
赵主管经过她身边,皮笑肉不笑地说:“小林准备得很充分啊。”
林岚凑过来,低声说:“看见老赵的脸色没?跟蓝染一个色儿。”
那天晚上,林知意和林岚一起去吃了火锅。热腾腾的蒸汽中,林岚举杯:“祝贺你,首战告捷。”
林知意与她碰杯,感受着冰啤酒划过喉咙的清凉。这种凭自己的能力赢得认可的感觉,久违而甜美。
“不过要小心赵主管,”林岚提醒,“他这个人最记仇。”
林知意点头。她早已不是那个以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的职场新人。
回家路上,她收到沈牧发来的消息:「你的东西还在家里,什么时候来取?」
她看着那条消息,忽然意识到,那些曾经视若珍宝的物品——昂贵的包包,定制的礼服,如今对她而言都已无足轻重。在这个小小的出租屋里,她拥有的东西不多,但每一件都真实地属于自己。
「不需要了,你处理掉吧。」她回复。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那些物质堆积出的“沈太太”生活,如同褪去的蛇皮,再也束缚不了她。
推开家门,月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地板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她没有开灯,就着这片微光走到窗前。
楼下,一个背着相机的女人正仰头看着这棵梧桐树,相机镜头在月光下微微反光。林知意没有在意,只当是又一个被这棵老树吸引的过客。
她不知道的是,这个陌生女人将会成为她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转折。
但对今晚的林知意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呼吸着自己的空气,做着自己的梦。
窗外,城市的灯火绵延不绝,如同暗夜里永不熄灭的微光。而屋内这一盏,虽然微小,却足够照亮她前行的路。
---
下一章将讲述林知意与摄影师陆清晓的相遇,以及她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我表达的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