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你本身就是光!
拒绝了海外顶级机构的橄榄枝,沈清许非但没有沉寂,反而如同卸下了最后一层束缚,在科研与文学的双重赛道上跑出了更惊人的速度。
《细胞》杂志的修回意见比预想中来得更快,要求补充的实验数据也更为严苛。实验室里,沈清许与合作师姐几乎进入了不眠不休的攻坚状态。陆景深将大部分行政事务推给了助理,亲自坐镇,关键实验环节必定在场。他不再只是指导,更多时候是并肩作战。
深夜,连续失败了三次的蛋白纯化实验再次面临瓶颈。沈清许盯着离心机屏幕上不尽人意的曲线,眉头紧锁,连日鏖战的疲惫让她眼底泛着血丝。
“问题可能出在裂解液的离子浓度上。”陆景深的声音在一旁响起,他不知何时已查阅完最新文献,“试试将氯化钠浓度降低5毫摩尔,同时延长超声破碎的时间。”
他的建议精准地切中了要害。沈清许立刻重新配制试剂,调整参数。当新的数据曲线完美符合预期时,她长长舒了一口气,下意识转头看向陆景深。
实验室顶灯的光线在他金丝边眼镜上折射出冷静的光弧,他正专注地看着屏幕,侧脸线条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利落。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他侧过头,对上她的视线。
没有言语,只是一个极轻微的眼神交汇,包含了认可、鼓励,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只有他们彼此才懂的默契。沈清许感觉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连日积累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了大半。她迅速收回目光,重新投入工作,只是耳根微微发热。
---
与此同时,《生命之歌》的拍摄也进入了高潮戏份。剧组开放了首次媒体探班,重点展示了严格按照真实手术室1:1搭建、并由沈清许亲自验收的核心场景。高清镜头下,无影灯的角度、器械的摆放、甚至连监护仪上跳动的模拟数据都经得起推敲。
探班记者中不乏医学背景出身的专业人士,在详细观摩后,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感叹:“《生命之歌》剧组对医学细节的苛求,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背后没有顶级专业人士坐镇是不可能的。‘人间清醒’大神,请收下我的膝盖!”
这条微博被大量转载,#《生命之歌》细节狂魔#的话题顺势冲上热搜。星耀文化的股价应声上涨了几个百分点。周屿安在董事会上,面对着诸位股东赞许的目光,沉稳地汇报着项目进展,并将大部分功劳归于“人间清醒”及其背后医学团队的专业与坚持。
会议结束后,他给沈清许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无关风月,只有纯粹的工作汇报与商业赞誉:“学姐,媒体探班反响超预期,资本市场也对项目信心大增。这一切,源于你无可替代的专业价值。”他学会了用她最认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欣赏与尊重。
---
而沈清许作为“青梧”的文学世界,同样捷报频传。《一代人》法文版在法国上市首周,便闯入了一家权威书店联盟的畅销榜前十,这对于一部翻译文学作品而言,成绩堪称惊艳。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节目,用了整整十五分钟来讨论这部作品,称其“以冷静克制的东方笔触,触及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困境”。
顾言之激动不已,越洋电话里的声音都带着颤音:“青梧!成功了!真正的成功了!这不是简单的文化输出,这是文学价值的共鸣!”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郑重,“另外,之前跟你提过的,那几所海外大学的联合讲座邀请,他们再次发来了恳切邀请,并且表示,非常期待你以‘科学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进行分享。”
这一次,沈清许没有立刻拒绝。她看着电脑屏幕上《细胞》修回实验的进度条,又看了看顾言之发来的、座无虚席的法国读者见面会照片,沉思片刻,回道:“顾编辑,请帮我回复,时间可以安排在明年春季。我希望届时,能带着更新的科研成果一起去交流。”
她要的,不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是真正平等的、跨领域的对话。
---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悄然而至。
某位以“打假”著称的科普大V,突然发布长文,矛头直指沈清许,质疑她“如何在短短时间内,同时在高度耗时的基础科研和需要沉淀的文学创作领域取得如此巅峰成就”,暗示其背后可能存在“代笔”或“团队操作”,甚至影射其学术成果的真实性。
这篇文章逻辑刁钻,极具煽动性,加上沈清许近期过高的曝光度,瞬间点燃了部分网民的质疑情绪。虽然A大和陆景深实验室第一时间发布了严正声明,星耀文化也准备动用法律手段,但负面舆论仍在发酵。
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义愤填膺,纷纷想要上网反驳。沈清许却异常平静地阻止了他们。
“语言的反驳,在预设了立场的质疑面前,是苍白的。”她站在实验室中央,声音清晰而镇定,“最好的回应,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她没有任何公开辩解,只是让黄桃将自己从大学至今、所有作品的原始创作稿(包括被退稿的)、修改过程稿的时间戳记录,做成了可视化的时间线公布出去。同时,她向《细胞》杂志申请,提前公开了本次修回论文的部分关键原始数据和实验记录。
那密密麻麻、时间连贯的创作文档,那严谨到每一秒、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查的实验记录,像一记无声却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质疑者的脸上。
与此同时,之前曾在巴黎峰会上与沈清许交流过的几位国际权威学者,也主动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声,以自己的学术声誉为她担保,盛赞其工作的原创性与卓越性。
风波,在铁一般的事实和国际学界的声援下,迅速平息,反而让更多人看到了沈清许恐怖的时间管理能力、超凡的精力以及绝对的实力。
经此一役,再无人敢轻易质疑她的任何成就。她的光芒,已然耀眼到无需任何额外的头衔或辩解来加冕。
---
风波过去后的一个傍晚,沈清许难得准时下班。走出实验大楼时,夕阳正好,将天地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
陆景深的车无声地滑到她身边停下。车窗降下,他看着她:“上车。”
没有问去哪里,沈清许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车子没有开往公寓,而是驶向了城外的一座临湖公园。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静谧无人。
两人沿着湖边慢慢走着,谁也没有先开口。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湖水湿润的气息。
“害怕吗?”最终,陆景深打破了沉默,声音在暮色中显得格外低沉。他问的是不久前的那场风波。
沈清许停下脚步,望着被夕阳熔化的金色湖面,摇了摇头:“不害怕。只是觉得……有些吵闹。”她顿了顿,侧头看他,眼底映着天边的霞光,清澈而坚定,“但我知道,只要我还在往前走,这些声音就不会停止。所以,不如不听。”
陆景深凝视着她被霞光柔化了轮廓的侧脸,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骄傲、心疼与某种强烈占有欲的情绪,在他胸腔里汹涌。他想伸手,想将眼前这个看似柔弱,内心却蕴藏着核能般能量的女孩拥入怀中,想为她挡掉世间所有的风雨与嘈杂。
但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做。
他只是微微颔首,如同无数次在实验室里对她方案的认可一样。
“嗯。”他应道,“往前走。我一直在。”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投射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仿佛预示着,无论前路还有多少风云,他们终将并肩,穿越所有喧嚣,抵达唯有强者才能目睹的、最壮丽的风景。
她的时代,无需加冕,只因她本身,就是最耀眼的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