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大行星和矮行星冥王星的名字全是古希腊的神的罗马名。
水星是信使之神墨丘利Mercury(原名赫耳墨斯Hermes),金星是爱神维纳斯Venus(原名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火星是战神玛尔斯Mars(原名阿瑞斯Ares),木星是主神朱庇特Jupiter(罗马统治希腊后将宙斯Zeus改为朱庇特),土星是主神之父、农神萨杜恩Saturn,天王星是为了纪念当年发现了铀元素而命名,他的名称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Uranus),海王星是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Poseidon)的罗马名(Neptune),冥王星希腊神话中冥王哈迪斯的罗马名普路托(Pluto)命名。
二、星期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在汉语中按数字分别叫做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除了星期日以外其他的都很好理解,按照顺序从一数到六就是。然而其他语言中似乎都非常复杂。在英语中,一周七天被分别称为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除去后缀-day以外我们似乎只能看出来Sunday中的sun部分,即太阳,这也为我们透漏了一个有趣的信息,正好在中文里这一天也被称为星期“日”。这实在是非常有趣,可是其他六个星期名称该怎么解释呢?
中文的“星期日”和英语的Sunday不禁让人想到日语中对这一天的称呼:日曜日,这又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巧合啊,或者说这其中一定有着一致的规律吧。学过日语的朋友都知道,日语中从周一到周日分别称为: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Monday在日语中称为月曜日,这似乎在暗示我们Monday中的mon-和英语中表示“月亮”的moon有关系!我们还能够看到,日语对星期的称呼中正好包含了“七曜”的概念,即古代所称的日月五行: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然而这些星期的概念到底和七曜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各种语言中的星期名称又是怎么样来的呢?
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周有七天?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而且有晚上、而且有早晨、这是第一日。
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称空气为天、而且有晚上、而且有早晨、是第二日。
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神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神看着是好的。神说、地要生长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地生长了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各从其类、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神看着是好的、而且有晚上、而且有早晨、是第三日。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神看着是好的、而且有晚上、而且有早晨、是第四日。
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而且有晚上、而且有早晨、是第五日。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着是好的。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神说、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各样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将青草赐给他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而且有晚上、而且有早晨、是第六日。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圣经·创世纪》1~2节
《圣经》开篇即讲到,上帝用六天来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因此这整个创世周期共有七天。虔诚的希伯来人与后来的Christianity教徒谨遵上帝的教诲,六天劳作,一日礼拜,以感谢圣主的创生之恩。于是这一“劳作—休息”的周期便被欧洲人固定并传承下来,这一个周期即七天,这七天实乃纪念上帝创世的全过程。Christianity教认为,人之所以要劳作是因为受到神的惩罚,而敬神则要远比劳作重要,因为就《圣经》所述,亚当夏娃因违背神意偷食禁果而使全人类犯下原罪,虔诚敬神便成为赎罪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将星期日作为了一周的第一天,于是我们汉语中的“星期六”则变成一周的第七天。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中具体分析各种语言中“周六”概念时详细讲解。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星期和七曜之间的关系。
汉语中“星期”无疑暴露了这个概念的一个重要内涵,即【星之周期】。上帝创世用了七天。这一点很快和古代的天文学说融合起来,因为很早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绕着地球运动的行星共有七个,分别是: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即在古代广泛流行的“七大行星”的宇宙观。我们看到,从托勒密的古典天文巨著《至大论》到文艺复兴时但丁的《神曲》等古代作品中,无不描述着这样的宇宙观。关于七大行星的宇宙观在欧洲至少盛行了一千年,并且实际或许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上帝创世用了七天,围绕着地球运动的有七位大行星,这二者之间的融合使得每一天被与一位固定的行星对应了起来,从日语中很显然能看到这对应的形式:星期天称为日曜日,对应太阳;星期一称为月曜日,对应月亮;星期而称为火曜日,对应火星;星期三称为水曜日,对应水星;星期四称为木曜日,对应木星;星期五称为金曜日,对应金星;星期六称为土曜日,对应土星土星对应星期六。英语中土星称为Saturn,而星期六称为Saturday,我们沿着Sunday即sun-day【太阳日】、Monday即moon-day【月亮日】的逻辑,会发现Saturday其实正是saturn-day【土星日】之意。
可是我们是否依然能照此思路分析下去,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似乎需要先弄清楚外语中行星名称的来历。
远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时代开始,人们将行星视为神灵一样崇拜,并将每个行星都命名以一个具体的神明,这个对应表现为:
太阳对应太阳之神Shamash
月亮对应月亮女神Sin
火星对应战神Nergal
水星对应智慧之神Labbu
木星对应雷神Marduk
金星对应爱神Ishtar
土星对应农神Ninurta
后来,这种拜星文化传到了古希腊,希腊也效仿巴比伦人,用对应的神灵来命名这些行星。古巴比伦的占星学家还发现,一个月大概有28天,这二十八天根据月相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岛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每个部分正好是七天时间。于是他们将这七天与日月五行相结合,用“七大行星”的名字命名了这七天。
三、星期名称、行星与众神。
中国古人所称「七政」,系指日月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无独有偶,西方也是以「七政」来命名一周的七天。金木水火土五星,在西方又分别以Venus、Jupiter、Mercury、Mars、Saturn五位罗马神只称之。(至于日Sol和月Luna,在拉丁文中既代表天体,又是神名。)日文中所谓日曜日、月耀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正是根据欧洲的「七政命名法」而来。然而,在英、法、德、意、俄、西诸现代欧洲语言中的星期名,没有一种能囊括七神之名。然而,将几种语言合而视之,则能得其要领。举例而言:
星期日:
日曜日(日)
Sunday(英)
Sonntag(德)
Dimanche(法)
Domenico(意)
Domingo(西)
Voskresenye(俄)
只有英文和德文还保留了「太阳」之称。意、法、西诸罗曼语言的称呼,源自拉丁文Dominico,即「主日」(Day-of-the-Lord)之意。俄文Voskresenye则是重生(Resurrection)之意,更与Christianity有莫大关系。
星期一:
月曜日(日)
Monday(英)
Montag(德)
Lundi(法)
Lunedi(意)
Lunes(西)
Ponedel’nik(俄)
「Mon」,无疑是英文Moon、德文derMond一语的变体。而月亮在法文作la-lune,意西二文作la-luna,亦正相合。俄文「星期」称为nedelya,Ponedel’nik,一周之首也。
星期二:
火曜日(日)
Tuesday(英)
Dienstag(德)
Mardi(法)
Martedi(意)
Martes(西)
Vtornik(俄)
星期二,从罗曼诸语中,不难看到Mars(火星)一词。不错,星期二是战神的日子。英语中的Tue,正是北欧战神Tyr名字的变形。(盎格鲁撒克逊人始终源自北欧嘛。)英文中把烈士称为Martyr,将Mars和Tyr南北欧的两位战神名字结合在一起了。德语中,Dienst是「服务」之意,这个名字无疑是路得教的卷标。而俄语中,vtoryy就是the-second。
星期三:
水曜日(日)
Wednesday(英)
Mittwoch(德)
Mercredi(法)
Mercoledi(意)
Miercoles(西)
Sreda(俄)
星期三,从罗曼诸语都可以看出Mercury一词。英语Wednes,就是北欧主神Odin(Wodin)。Wodin和Mercury在神话上几乎没有对应之处,从南北欧对星期三命名的不同,也可见文化之差异。日耳曼人份属北欧,古代也将周三奉献给Odin。到了Christianity时代,当然不能容忍异教徒的主神,就干脆将之称为Mittwoch(middle-of-the-week),倒跟俄语很相似了(俄语sredi就是among之义)。
星期四:
木曜日(日)
Thursday(英)
Donnerstag(德)
Jeudi(法)
Giovedi(意)
Jueves(西)
Chetverg(俄)
罗马主神Jupiter,又称Jove。其实Jupiter就是Jove-Pater(天父宙斯)的联体。意大利语的Giove和Jove最接近。学过欧洲语言的都知道,不少拉丁词语中的「o」,到了法语变成「eu」(如populus--&gtpeuple[people]),到了西班牙语变成「ue」(如novus--&gtnuevo[new])。因此,无论Jeu还是Jueve,都是Jove之意。Jove在罗马神话中,既是主神,又是雷神,但北欧神话中,雷神Thor则是主神Odin之子。英语的Thur,乃Thor的一音之转。而德语则把神名隐去,直呼为雷(der-Donner)了。俄语中,chevertyy系「第四」之义。
星期五:
金曜日(日)
Friday(英)
Freitag(德)
Vendredi(法)
Venerdi(意)
Viernes(西)
Pyatnitsa(俄)
俄语中,pyatyy是第五的意思。其它语言中,这一天都是献给爱情、美貌和生育女神的。Venus在意大利语称为Venera(还是比较喜欢意大利语的拼法,英文-us后缀太男性化了)。Vendre和vierne都是变体(法国人的舌头不能容忍n和r连在一起,必须加上一个d而后快;西班牙人则经常喜欢辅音错位[例如这里的n和r的错位])。而北欧神话中,Freya就是Venera的对应者。(七日中,只有星期一和星期五的神名保存得最完善。看来人们还是热爱月亮和爱情。老子说强梁者死、柔弱者存的道理,也再一次体现了,呵呵。)
星期六:
土曜日(日)
Saturday(英)
Samstag(德)
Samedi(法)
Sabato(意)
Sabado(西)
Subbota(俄)
最后一天星期六,名称也是被改得最体无完肤的一天。无论信东正教的The-Russians,还是信天主教的意大利西班牙人,都以这天为斋戒日(SabbathDay)。德语把集合称为sammeln;集合干什么呢?还不是斋戒祈祷。法国人喜欢和The-Russians窝里斗,这一次却依了The-Russians,用了「sam」的词干。可见在上帝面前,一切纷争都是次要的。可怜的罗马神话中第二代神王Saturn,在异教徒时代已经被其子Jupiter推翻了,到了Christianity时代,更是仅在英伦三岛留下了名字,岂不悲哉。
帖写完了,最后循例作个总结:
法国人总以自己的文化为傲,使得不少学法文的也以自己的法文为傲。其实只是它那挺小资的发音引起不少小资的共鸣。数拉丁之礼,尚在意大利焉。西班牙土是土了些,但还不虚浮,比瞎洋洋自得好。
英国人偏处一隅,偶尔也令一些遗产避过灾劫。
The-Russians的工具理性,令一星期中有了「服务日」、「集会日」,但不要以为他们好战,他们主神、战神和雷神都避而言他,他们的工具理性需要月亮和爱情的滋润。
古罗斯虽也满天神佛,但后代The-Russians干脆什么神都不要,把短短一周量来量去,这跟他们把国土面积量来量去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