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个月的由来。
公历一年有十二个月。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罗马历法原来只有十个月,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一月、二月,原来的一月、二月便成了三月、四月,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January──1月
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Januarius(雅努斯)的守护神,生有前后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眺望未来。人们认为选择他的名字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月名,很有意义。英语一月January,便是由这位守护神的拉丁文名字Januarius演变而来的。
February──2月
每年二月初,罗马人民都要杀牲饮酒,欢庆Februarius(菲勃卢姆)节。这一天,人们常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名叫Februa的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这一天,人们还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英语二月February,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ius(即菲勃卢姆节)演变而来。
March──3月
三月,原是罗马旧历法的一月,新年的开始。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原来的一月变成三月,但罗马人仍然把三月看作是一年的开始。另外,按照传统习惯,三月是每年出征远战的季节。为了纪念战神Marrius(玛尔斯),人们便把这位战神的拉丁文名字Marrius作为三月的月名。英语三月March,便是由这位战神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April──4月
罗马的四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英文四月April便由拉丁文Aprilis(即开花的日子)演变而来。
May──5月
罗马神话中的女神Maius(玛雅),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五月,英文五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June──6月
罗马神话中的Junius(裘诺),是众神之王,又是司管生育和保护妇女的神。古罗马人对她十分崇敬,便把六月奉献给她,以她的名字──拉丁文Junius来命名六月。英语六月June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也有学者认为,Junius可能是古代拉丁家族中的一个显赫贵族的姓氏。
July──7月
罗马统治者朱里斯·凯撒大帝被刺身死后,著名的罗马将军马克·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诞生的七月,用凯撒的名字──拉丁文Julius(即朱里斯)命名之。这一建议得到了元老院的通过。英语七月July由此演变而来。
August──8月
朱里斯·凯撒死后,由他的甥孙屋大维续任罗马皇帝。为了和凯撒齐名,他也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月份。他的生日在九月,但他选定八月。因为他登基后,罗马元老院在八月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的尊号。于是,他决定用这个尊号来命名八月。原来八月比七月少一天,为了和凯撒平起平坐,他又决定从二月中抽出一天加在八月上。从此,二月便少了一天。英语八月August便由这位皇帝的拉丁语尊号演变而来。
September──9月
老历法的七月,正是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的九月,拉丁文Septem是“七”的意思。虽然历法改革了,但人们仍袭用旧名称来称呼九月。英语九月Sept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October──10月
英语十月,来自拉丁文Octo,即“八”的意思。它和上面讲的九月一样,历法改了,称呼仍然沿用未变。
November──11月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和凯撒都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月份,罗马市民和元老院要求当时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用其名命名十一月。但梯比里乌斯没有同意,他明智地对大家说,如果罗马每个皇帝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月份,那么出现了第十三个皇帝怎么办?于是,十一月仍然保留着旧称Novem,即拉丁文“九”的意思。英语十一月Nov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December──12月
罗马皇帝流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的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却遭到了元老院的极力反对。于是,十二月仍然沿用旧名Decem,即拉丁文“十”的意思。英语十二月Dec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二、前六次物种大灭绝。
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物种大灭绝现象已经发生过6次。
地球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5.2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几乎全部被毁。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尚不明确,正在研究中。
地球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发生了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重创。这次灭绝的原因不很明确,它有可能是延续了50万年之久的环境退化的结果。
而发生在距今约2.51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最严重的一次,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叠纪(Triassic-period)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Permian)和侏罗纪(Jurassic)之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三叠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第五次发生在2.05亿年前,76%的物种惨遭厄运。
第六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次,统治地球达1.4亿年的恐龙灭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