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之地称为“五潭山”,是一处神奇之地,在这个国家的西南方的位置上。
占地极广,五潭山东北方接壤内陆,一半圆,西南方接壤海洋,一半圆,便凑成了一个整圆,半径五百公里,那么,如此之地为何称为五潭山呢。
五潭山,万家修仙之所在,因此地内的五座神潭而得“五潭山”之名。五座神潭分别名曰仁、义、礼、智、信。来自于三纲五常中的五常,这五常往后介绍,先说三纲。
那么三纲指的是哪三纲呢,便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就是所谓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仁、义、礼、智、信,五常的核心是仁。
所谓“仁”,就是内在的爱心,“仁者,爱也”,但是,五常的仁爱并非无差别的兼爱,而是强调爱的差异性、差等性,首先表现为扮好家庭中的基本角色,尽到孝悌,然后才是对上尽忠,对他人尽责等。
“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指知识,亦可理解为才大心细中的才大;“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仁表现于恻隐之心;礼表现为恭敬;义表现为羞恶;智是明辨之理,其心理表现为是非;信表现为忠信。
在贤者看来,如果人们能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纲,并拥有五常;在人们的生活中,都能有恻隐之心、行恭敬、知羞耻、辨是非、守忠信,便是人们都修“人”修到了极致,便是这个世界飞升仙界之列的时候了。
可此地并不是叫五潭,而是叫五潭山,这山又是何意呢?
山峦之多自然是原因之一,却也牵扯到一个五潭山居民代代相传的传说,传说每有一位前辈飞升仙界,便会在此地化为一坐神山,灵魂去往别处,这里的无数无数的山便就是曾经无数无数前辈存在过的证明,也是所有修仙者长久长久的执着。
两年前,吴凡一句不许去,善儿便真的险些来不得...
“不许去?如何?您到底还是要管我了吗?”善儿道。
吴凡不言,再道:“不许去。”
“为什么,为什么这件事您要管制我?”善儿淡淡地问道。
“因为爹...”吴凡一句未果便被毛仙女打断:“我看得清楚,善儿是认真的,而且听你孩子说,她已经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了两年,如今她终于有了答案,你应该是开心才对呀。”
吴凡缓缓低下头,没人看得见,一滴晶莹的泪水从吴凡的眼角滑落。
大约五秒钟的沉默之后,五秒钟的思考之后,吴凡开口了,声音沙哑,不容置疑,道:“现在,立刻,滚”,便只是一句话,便是命令,便是旨意,便不需要再多说。
毛仙女便从这简简单单的“滚”字之中感受明白到了,什么叫做旨,旨便是不容三思,只许执行。
刹那,毛仙女已经带着善儿离开了霍寨县,兜着善儿朝着五潭山飞去。
也就在下一个刹那,吴凡和梧桐和尚也从位子上消失了。
一座山头之上,梧桐和尚挡在吴凡面前,道:“放她去吧。”
“可我会想她。”
梧桐和尚道:“前辈,有始有终,你不是早已明了吗。”
他称吴凡为何?为前辈!为何?年长于他?非也!德强于他?非也!技胜于他?亦非也!那又究竟为何?
简单,只是因为吴凡是神仙。不是修仙!他是真正修仙得果的神仙,是此时此刻应该住在天上的存在啊。
“哈哈哈,我现在在人间,我就是个平凡人,什么三千大悟,什么有始有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走了,老子想她,他爹会想她。”
为什么有三千大悟,因为人有三千烦恼丝,而神仙之所以没有三千烦恼丝,便正是因为三千大悟,这里的“始终之悟”便是其中之一。
“这……”梧桐和尚无言以对,一个人若是要耍无赖,再有理也是放屁,面对无赖者,你当比他更加无耐才行。
“人活于世,百般享乐不知足,偏要去做那神仙,成神了是什么样子,失败了是什么样子,人懂个屁。住在天上?长生不老?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哈哈哈哈,无所不能?,哈哈哈,人们竟然觉得神仙无所不能....,哈哈哈,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呢?”
“在修仙的路上,把七情六欲一一拔掉,练就了一身本领,立于孤山之上,只我一人,其悲凉……凡人怎能想象?”
“和尚,我还差最后一悟便能成神,所以你说的那些...长身不老、无所不能,我没经历过,不懂。”梧桐和尚道。
“和尚,求你了,先别悟了,陪陪她吧,至少等她找到能与自己相守一生的人。”
“她若是三千大悟先我圆满呢”梧桐和尚问道。
“在她圆满之前杀了她吧,我不要她圆满。”
“好”
“哈哈哈哈”,闻言,吴凡笑了,道:“我终是个不合格的神仙,放不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