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三家子是十里村的一个小队,据说早些年落地生根的时候就三个大户人家组成了一个小村落,发展到八十年代虽然掺杂了一些外来户,但村里还是数杨刘梁三姓人家最多。
十里村本来就是这地界最穷的一个村,三家子又是这穷村里面更穷的一个小队,所以外面人提起来都叫穷三家子。
但再穷的地方也有一根棍儿,杨木林家就是这小队里的一个异数。老太爷杨守山据说上过私塾念过大书,还当过土匪文书。那年头东北的匪可不是一般的悍,可喜杨老太爷终没做过什么大恶,还暗地里接济了不少乡民,所以五十年代的时候不仅没怎么样,还在铁路道班找了一个工作,老太爷作古了,所以那点有些黑的历史也就那么地了,道班的工作还传给了大儿子。杨老太太禹淑云来自三江北大荒,老家还有一个兄弟和一个妹子。彼时杨老太太也已经入土为安了。
杨木林这一辈两个兄弟四个姑奶奶,他领着自己这一股扎根在村里,姑奶奶都嫁到了周边,一个弟弟落户到了镇上,靠杀猪为生。
杨木林生了五个儿子没有闺女,他和门氏成婚的时候还没解放,两人是姨表亲,俗称姨做婆,那绝对是近亲,幸运的是除了老大春生有点磕巴,其他四个儿子都很正常。
老大杨贵生在大年初二,那天又正好立春,所以得个小名叫春生。他已经二十七岁了,合同化的时候在村里赶大马车,包产到户后依然偏爱这一口。对驴马骡比对亲妈还亲,已经成婚五年,娶得是大河沿尹家的闺女。
老二杨铁从小就长得壮实,人也憨厚耿直,擦年才二十,三年前去参军当了大头兵。
老三杨田十七,是块念书的料子,人长得俊,说话慢声拉语文绉绉,看着像个老好人,其实鬼馊鬼馊一肚子小门心眼儿。
老四杨岩十三,老五杨东九岁,还都是半大小子。
杨家大院面南背北在屯子最后一趟街(该),东西两屋三间宽敞的大平房,屋地铺着红砖,就这条件在全屯也还是独一份。中间进门就是厨房,西屋小点搁着杂物,老两口和几个半大小子都住在东屋。八十年代东北老农村都是这个格局,滴水成冰的季节,屋里只炕头热乎点,比外面也就避避风雪高个个八度。
杨木林一帮人奔进屋的时候,部队的人还没走,村支书刘勉和会计张宝军都在,杨铁半撑着身子支在炕头,起着毛刺的炕席上搁着几件行李,见他进来也没啥太多表情变化,只低低唤了一声爹。
门氏还没进门就瘫了一半,尹氏半扶半架着将她拖进屋,没等杨木林说话,她堆在地上就嚎开了:
“二啊,这是咋地了?我的天哪,这可让我咋活?我的二啊……”
部队来的俩人赶忙将她架起来,杨铁面色温和道:
“妈,没事!这是我们大队的许指导员和杜参谋。”
杨木林毕竟读过书,五十年代小学六年级文化在这村里同辈的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加之毕竟在道班上了二十多年班,见识是很有些的,扒拉开门氏道:
“领导同志,这个——”
许方和握住杨木林的手道:
“老同志,杨铁是个好兵,底子硬,能吃苦,还入了党,年年考核都优等,部队一直都在下力气培养他。
上两个月部队到苏家屯拉练,河边的馆子着火了,杨铁冲进去救人,背人出来时河面那冰冻得不实诚,他滑倒了卡进去一条腿,他也不敢乱动,怕两人一起掉进去……
部队尽了全力,但他那条小腿组织彻底坏死,不截肢有生命危险……老叔叔,他是英雄,部队给他立了二等功,会一直管到底!”
门氏几次三番想插话,心中翻腾着千言万语,结果最后听到部队会一直管到底,她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彻底歇了声。
杨木林在十里村不大不小也算是个名人,实在是这年头乡下地界吃公家饭的加起来也没两个,刘勉和张宝军对他一直很尊敬,也表示村里一定会对杨铁有照顾。
杨木林低头不吭声,杨铁道:
“爹,妈,指导员,参谋长,我不后悔!你们都不用担心,虽然少一条腿,我也不会变成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