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侠

流星剑缘

第四十六章 一箭三雕

流星剑缘 琵琶剑 4278 2025-11-04 20:02:02

  晨曦微露,冬日阳光,消散不了咋暖轻寒。

  百官依序而入,宫殿巍峨,旌旗仪仗森严。

  未央宫前殿,朔望大朝,汉武帝刘彻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年轻的脸庞,喜怒不形于色,犀利的目光,扫视群臣,不怒自威。

  廷尉张汤垂手立于九卿之列,面色如常,心中却已绷紧了一根弦。

  黄门侍郎苏文出入窦太主府邸,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壁,张汤脸上波澜不惊,而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气,已是鼻息可闻。

  议事参半,老丞相庄青翟手持玉笏,稳步出班,声音苍老却不失洪亮,隐约带有一丝刻意的沉痛:“陛下,臣有本上奏。”

  “讲。”刘彻的声音平淡无波。

  “日前,巨寇郭解及其侄郭泉,目无国法,蔑视朝廷,其党羽遍布江湖,隐患未除,郭解此人,武艺高强,桀骜不驯,堂堂的廷尉府,牢狱戒备森严亦奈何不得,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成何体统?为彰国法,以儆效尤,臣恳请陛下下旨,严令追捕郭解余党,并增派精兵强将,务必将郭解叔侄缉拿归案,明正典刑,以安天下之心!”

  话音刚落,御史大夫公孙弘出列附议:“丞相所言极是,郭解以武犯禁,聚众滋事,我大汉朝廷尊严何存!廷尉府虽然押解收监,然郭解狡黠,非久困之地,此案务必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铲除祸根,请陛下圣裁!”

  御史大夫也称“亚相”,正副丞相一唱一和,文武百官岂不从善如流,异口同声附议,众口一词,压力自然降临到了廷尉府。

  寒冬阴霭,天气奇冷,廷议奇热。

  文武百官的目光,尚未横眉冷对,而众矢之,压迫感是无形的。

  张汤沉着冷静,庄青翟公孙弘与窦太主暗通款曲,廷尉府的人可不是吃干饭的,他正欲出列辩解,却瞥见了皇帝的眼神,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赶紧闭嘴。

  大汉天子汉武帝刘彻,英明神武,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思维非比寻常理念,他能想到凡夫俗子所思虑不及之处。

  偏听刚昏,兼听则明。

  面对群臣的集体建议,刘彻并未从善如流,在潜意识里,总觉得有一股势力在暗暗影响郭解的命运。

  区区一个江湖侠士,居然牵动着大汉朝野上下所有英雄俊杰的视线!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因此,在汉武帝刘彻眼里,无论是满腹经论的朝堂权臣,还是声威显赫的江湖侠士,必须在他那双铁血巨手掌握之中,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沉吟片刻之后,刘彻正声下令:“限你十日之内,务必查清此案!”

  张汤一听,背脊已是冷汗淋漓,他赶紧答道:“微臣遵旨!”

  低头瞬间,张汤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一出手就是绝杀之局,朝议决意,追捕郭解的行动从廷尉府的可控范围,升级为一场精锐将士的围剿,牵扯朝堂势力平衡的隐形风暴,郭解叔侄的命运,绑在了车骑将军的车轮之上!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丞相庄青翟举荐,堪称妙哉。

  如同一把双刃剑,直指卫青。

  若苏建遵命执法,率兵全力追捕郭解,势必触犯了念旧的车骑将军卫青,将帅不和。

  若苏建法外开恩,暗中放水,必是授人以柄,坐实了卫青,乃至卫氏家族“私通江湖游侠客”的嫌疑。

  苏建即将陷入两难境地。

  卫青同样陷入两难境地。

  张汤明察秋毫,洞悉计策之狠绝,绝非庄青翟一家之言,背后必然是那位深居长乐宫,为了女儿陈阿娇稳固皇后之位而不择手段的窦太主,皇姑母。

  此乃一箭双雕,甚至一箭三雕。

  既是警示卫氏家族,又是考察卫青与苏建,又是对苏建父子的忠心试探,苏建长子苏文荣任黄门侍郎,深得窦太主卷帘垂青,苏建想保全家族,当然知道如何选择。

  夜深人静,窦太主府邸,长信宫灯明灭,依旧如琉璃幻域。

  黄门侍郎苏文,从来都是深夜拜访,今日换一身更显恭顺的青色深衣,闻言立刻躬身,脸上的谄媚与敬畏,恰到好处:“太主神机妙算!家父……哦不,苏将军忠勇果敢,陛下有命,岂敢不从?只是……”他话语微微一顿,露出的担忧,也是恰到好处:“只是,车骑将军府那边,呃……”

  “卫青?”窦太主刘嫖嘴角泛起一丝冰冷的笑意,如毒蛇吐信:“哼,他不知道,当初只是一介骑奴么?”她的眼眸阴寒,闪过一丝嫉恨与不屑:“包庇钦犯是什么下场?令尊大人依法办案,他卫青若敢插手,那就来吧。”

  苏文不敢多说一个字,也不敢小说一个字:“太主放心,公私分明,国法无情,谁敢插手,必是自绝于陛下,卫将军焉能不知?”

  刘嫖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小文子啊,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将来,这未央宫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来办,为陛下分忧呢。”

  苏文心头一凛,头垂得更低,声音甜腻:“太主隆恩,奴婢父子定当赴汤蹈火,奴婢万死不辞,唯太主马首是瞻!”

  心中明镜似的,窦太主妙计,既是剪除卫子夫之羽翼,也是将苏家牢牢地掌控在手心,死心塌地卖命,父亲苏建为将刚正耿直,儿子苏文投机取巧钻营,在位权倾朝野的皇姑母眼中,不过是棋盘上一颗棋子罢了。

  窦太主的谋划一环套一环,明里追剿郭解,暗中剑指卫青,同时敲打苏家,心思之缜密,手段之老辣,令人脊背发凉。

  追杀郭解、碾压卫青、测试苏家、巩固后位,多管齐下,多重阴谋阳谋,步步施压,令人窒息,有点透不过气来。

  苏文身为黄门侍郎,而在皇姑母面前的表演,一个小人物在皇权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与狡黠,正如狐狸在老虎面前媚笑。

  朔风烈烈的清晨,长安城外,北军大营的校场上,旌旗招展。

  游击将军苏建顶盔贯甲,面色肃穆,点将台下,五百精锐骑士肃立无声,刀枪映日,杀气腾腾。

  苏建目光扫过麾下将士,心中却是波涛汹涌。

  昔日,车骑将军卫青的栽培与恩义,郭解当年的鹰侠龙剑之名,朝堂上无形的刀光剑影,选择是重要的,也是痛苦的,一边是国法君命,一边是道义旧情,这种艰难的抉择,如同马鞭抽打着他的心。

  而他终究是朝廷将军,深吸一口气,声音如金铁交鸣:“众将士听令!此番追捕,务必以雷霆之势一网打尽,务必将钦犯郭解郭泉二人缉拿归案,不得有误!有谁胆敢抵抗,格杀勿论!出发!”

  “诺!”五百精锐骑士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马蹄如雷,踏起滚滚烟尘,铁流向着长安城外的茫茫山野席卷而去。

  苏建一马当先,坚毅的背影下,是无人能见的沉重与决绝,他知道,这一去,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彻底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而此刻,谁也不知道,本该呆在廷尉府牢狱的笼中猛虎,早已因幼子被盗而乱阵脚,挣脱枷锁,如一道幽灵,融入八百里秦川的夜色之中。

  一场朝廷鹰犬与江湖巨侠生死追逐,一场牵扯着帝国最高权力斗争的暗战,毫不迟疑拉开了血腥一幕……

  庄青翟和公孙弘率先发难,在廷议上唇枪舌剑,窦太主刘嫖深藏不露,在幕后操盘,不知不觉,红帐旧账与江湖恩怨早已升级为大汉帝国意志之争,国家行动之下,刀兵火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未央宫,宣室殿。烛火通明,却驱不散深宫角落的阴翳。

  汉武帝刘彻想静一静,只留下心腹,中大夫汲黯,包桑守在门口,随时恭候。

  年轻的天子负手立于巨大的山河舆图前,目光锐利如鹰,仿佛要穿透这绢帛,看清大汉帝国每一寸肌理,以及肌理之下的暗流汹涌。

  “汲黯,今日朝堂之事,你怎么看?”汉武帝刘彻声音平静,带着不容置疑的挤压,必须挤压一下,才能听到真话。

  汲黯躬身,言辞一如既往地耿直:“陛下,丞相庄青翟与御史大夫公孙弘的话,也有点道理。”

  “有点道理?”刘彻浓眉紧锁,眼神犀利:“当然有点道理,庙堂之上,两位肱骨之臣的话,岂能没有道理?”

  说到这里,刘彻眼见素称快嘴硬嘴汲黯,愕然而望,居然变哑巴了,不禁哑然失笑:“没想到,你这快嘴硬嘴,还是不如公孙铁嘴啊,确实是稍逊一筹。”

  汲黯可没心思欣赏这种幽默,说快嘴硬嘴,那就快嘴硬嘴:“启奏陛下,微臣也确实有本上奏。”

  “哎呀,说就说呗,这里不是朝堂廷议,”刘彻有点不习惯,脸露愠色:“文绉绉的,咬文嚼字,有话直说。”

  汲黯可不像在开玩笑:“微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彻更不像在开玩笑:“今日怎么了?汲黯你可听好了,朕不喜欢吞吞吐吐的汲黯,喜欢快嘴硬嘴的汲黯。”

  帝王之意,话已至此,汲黯也不想婆婆妈妈,干脆直言:“陛下,请想一想,如果遵照丞相和御史大夫的策略,这也是好事,铲除江湖豪强,肃朝靖野,此乃忠臣尽责,秉公执法,义不容辞。”

  刘彻示意继续。

  汲黯当然继续:“只是,此案为何会牵扯到卫将军?”汲黯的快嘴硬嘴名不虚传:“郭解那些事已是陈年旧账,是否追究,暂且不谈,按照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意思,首先,车骑将军之位,卫青就得让出来,那……”汲黯虽是快嘴硬嘴,但还是停了停,他在请示皇帝,让不让说下去?

  刘彻示意继续。

  汲黯言辞放缓,语气诚恳:“那好,如果卫青革职,车骑将军之位由谁来接替?匈奴还打不打?陛下,驱逐匈奴大业,运筹帷幄数年之久,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这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帝王之心,刘彻沉吟不语。

  没有废话,汲黯觉得,应该让皇帝自己决定。

  安静半晌,随意瞥见御案上的竹简,汲黯的眼神被吸引,仔细看,那正是朝堂廷议时丞相庄青翟的奏折:

  日前,巨寇郭解及其侄郭泉,目无国法,蔑视朝廷,其党羽遍布江湖,隐患未除,郭解此人,武艺高强……

  突然,汲黯灵机一动:“陛下请看,郭解,一介布衣,却能号令江湖,使千里之外的豪强俯首,此等人物,若不能为陛下所用,便是心腹大患,若用得好,会如何?”

  刘彻依然缄默,双眼中目光闪闪。

  汲黯精神一振,戟指北方:“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若能收服郭解,甘为陛下驱驰,驱逐匈奴,岂不是多了一员良将?”

  大汉皇帝不会因为小小一介布衣动容,刘彻依然缄默,似古井无波。

  “陛下,微臣听说,这个郭解号称游侠领袖,当然,这只是江湖野老相传而已,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若将此人收服,黄河两岸,淮南淮北的所谓江湖游侠也会收心,这些人在民间惹事,而若派遣出塞,会怎么样?”

  “会惹事,”刘彻突然被逗笑了:“给匈奴惹点事。”

  “正是,这些人闲得无聊,给他们一点封赏,何愁不为陛下效忠?与其在民间惹事生非,还不如去给匈奴找点麻烦。”

  “呵呵,”刘彻笑了:“你呀,瞧这张快嘴硬嘴,果然名不虚传。”

  “陛下,江湖游侠都是好勇斗狠之徒,要么惹上江湖恩怨,要么惹上官司,终无善终,何不从军报国,讨伐匈奴,进取功名,总比横行乡野要好过十倍百倍。”

  这话令刘彻动容:“可是,听说,郭解此人,桀骜不驯。”

  汲黯可不敢苟同:“当然,也是桀骜不驯,而遍观我朝名将,哪个当年不是桀骜不驯?灌夫程不识如何?李广公孙敖如何?能上阵杀敌的,哪个不是桀骜不驯?而最终,哪个不是服服帖帖的拜倒在陛下面前?陛下英明神武,能收服卫青,为什么收服不了郭解呢?”

  刘彻被逗笑了,连日来的沉闷消散了,淡然一笑:“不就是犯了案么,朕赦免了就是,将功补过。”

  “陛下,如此一来,郭解必然感受圣恩,心甘情愿效忠,北伐匈奴也好,靖边清野也罢,这可是一柄利剑啊。”

  刘彻深以为然:“是啊,这柄剑很锋利,胜过卫青十倍。”

  汲黯快嘴硬嘴:“陛下,要不要……”

  然而,刘彻转过身,脸上竟无多少喜色和怒色,反而露出一丝近乎冷酷的笑意:“朕当然知道,这位皇姑母,为了阿娇,真是用心良苦,连朕想要的一柄剑,也想……”

  此时,突然传来小黄门一声悠长的脆呼:“太皇太后驾到……”

  包桑闻言,脸色大变!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