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实生活

无娘崽

第28章   土 地 庙

无娘崽 老朽已 3567 2021-05-14 22:37:20

    红云读高一,陈平进了初二,只是小禾留级了,按说应该是陈平留级,她期末考试,在三娘督促下,有了一些进步,但只是语文勉强及格。

  小禾的代数也学得不好,期末代数没及格,她爸爸觉得代数很重要,初一基础没打好,后面更难学,就非要她留级巩固一下。

  陈平基本每学期倒数前五名,居然她不留级。

  从此,她俩就很少一块上学了,唯一就是相约周末去河边洗衣。

  陈平也有她学不好的理由,不是她读书不努力,而是她每天想着怎样不要被三娘骂,怎样完成家务事而让三娘脸色好看些。

  如果她家务做得好,学习也好,那是当然的美事,可这种美事不可能体现在她身上。

  她早上要嘛起来去街上买一家人吃的早餐,要嘛在家煮粉面给一家人吃,有时忙得她自己都没时间吃早餐,常饿肚子去上学。

  中午回来要帮着三娘做事,吃完饭碗是她洗,下午如是三娘做饭,她就要洗菜洗碗,还要洗衣服,不洗衣服就要扫地拖地,忙完才去上晚自习。

  有时下晚自习回来,三娘要她把几间屋拖干净,自从她来后,那水磨石地板越来越光鉴照人。

  白天她是一副上课背着手认真听讲的样子,可她脑袋嗡嗡,思想常抛锚的,一到自习或晚自习,她就想睡觉。总觉瞌睡永远不够睡。

  她每天不是担心学习不好会遭打骂,而是担心家务事没做好而遭打骂。

  放学回家,在路上她的双脚像灌了铅,回家总让她担惊受怕,她总是希望回家的路长一些,而肚子又不争气,总是咕咕地饿得慌,逼着她往家赶,饿也是难受的,不得不让她赶快回家。

  她成做家务的机器人,每天听造“机器人”的三娘吩咐,哪些家务要做,还要当天做完。

  陈平被训练得没有抱怨,没有抵触,没有情绪,必须服从的“家务机器人”。她的信念是:把家务做好,她才有活在这个家的资本。

  一小办公室买了电视机,当时整个县城没有哪家有电视,只是三四个单位买了电视。

  每晚播放时,一小那间放电视的办公室挤满了人,非常轰动,特别是放外国片《大西洋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等,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

  周末一小的孩子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吃完晚饭,就早早去办公室门口等专门来放电视的老师,但这帮孩子里,没有要高考的哥哥姐姐们,没有陈平,其他孩子都在,连被管得很严的小禾姐弟,都可以去看。

  陈丽、陈军也是常常跑去看,周末这帮孩子更是在办公室发出兴奋惊叹:“崽哟,妈咦,那坏蛋怎么还没抓住。快跑啊!敌人要追上来了。”

  看到惊悚的画面,女孩们会本能地蒙上眼睛,预看还休样,只发出试探声音问旁边人:“那人被杀了没?那黑暗中的影子要出来了没?手里拿的是枪还是刀?”男生们恨死这些胆小话多的妹妹崽,看都看得不清净。

  大家一眨不眨地死盯那带麻子点点,有时信号还中断一下下的黑白电视屏幕,非常聚精会神。

  只有某个时候,三娘特别开恩了,陈平周末可以去看一会电视。

  平时孩子们也想去看电视,就哄父母,说去上公厕,那时没哪家有卫生间,这一打脱出去,就是看电视去了,这趴屎屙得够长,一些孩子被父母拿着竹条子打回家睡觉的。

  但是,电视真的给这些人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特别是觉得国外好发达了,好现代化了。

  这日周末中饭后,陈平的三娘和三爸有事要出去,要晚饭前才回来,三娘叫她在家把饭菜做好,他们要回来吃饭,陈平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很高兴,终于可以在家自由一会儿,她麻溜地收拾完家务活,就去找小禾玩。

  刚好这天,小禾小姑姑的婆婆来到她家,老人家是来叫小禾陪她去桑坪乡下拜土地菩萨,这土地庙是婆婆新听说的,说很灵验的土地庙。

  小禾还小,从小也没去求神拜佛过,家里逢年过节连老祖宗都不曾烧香蜡纸烛供奉过,她本就怕去人们讲的土地庙。

  然而这个小禾跟着表妹们叫“婆婆”的老人,近年开始虔诚地“迷信”起来,一听哪里有土地庙就要去拜。

  解放后,新社会要破除“封建迷信”,要“除四旧”,许多人也不敢再想求神拜佛的事,许多庙宇都拆了,而农村人就悄悄建立起心中的“庙宇”,哪怕是用几块石头堆在一起,他们有事没事都要悄悄去拜拜,相信举头三尺有神灵。

  但村里人总有自己心里的神要敬,为的是求一个心里平安。人总要有敬畏之心。

  县城基本没啥古刹了,再说大庙是讲究大风水的,不是每个地方都能建大庙,大庙有两种建法,一、当然要建在风水宝地,这风水宝地也许在闹市,也许在偏远的深山老林。

  建小庙每个村庄都可以建,且要建在人们自认为风水好的地方,在思洲县,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土地庙,都有村里人自己的神灵保佑,

  有建立在村口或某个他们觉得有神灵的地方,有的建在土坡或高坡上,有的建在显眼路边,有的建在一古树旁,或直接把古树当庙拜,有的建在山洞口,有的建在老井旁。

  总之,一时间,五花八门的土地庙如雨后春笋般在思洲县各乡镇和村庄冒出来,人们仿佛一时有心灵寄托的家园。

  这婆婆,何老师特别尊重她,婆婆45岁时守寡,她没文化,旧社会,12岁就当童养媳。

  长大后就在他们镇经营米粉店营生,丈夫过世后,她硬是一个人把四个儿女拉扯大,绝没有再嫁人的意思。

  她唯一的儿子很争气,成了新中国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成了国家干部。成了他们镇和她家的骄傲,这下婆婆觉得扬眉吐气,心里高兴。

  后来小禾的小姑姑嫁给她儿子。当儿女们都成家立业时,婆婆已60多岁,然而她这个小脚老奶的老寡妇,身体还相当硬朗。

  她开始有时间回顾她的一生,她年轻时争强好胜,孤儿寡母的,哪有不要强,她觉得她造了很多口业,听人家说,只有虔诚敬拜菩萨或土地庙,才能消口业,才不会下地狱受煎熬。

  于是她先逢初一、十五吃素开始和神灵菩萨接近。听到远的地方有寺庙她都要去拜,尤其是她儿子工作的省城有一座很大的古刹庙宇,在全国都很出名,因为它被当成“历史文物”而保存下来。

  老人家去过这坐古刹后,回来对菩萨神灵更加虔诚。到处打听哪里有庙宇或土地庙,只要听说哪里灵验,她颠着三寸金莲,不管刮风小雨,爬坡上坎,道路是何等的泥泞,她都要去,那颗虔诚的心,如是别处有土地庙,就是爬都要爬去。

  然而她老人家终究是越来越老,家人就不允许她一个人去,但家人哪管得住她那颗虔诚祈祷的诚心,怎么说她,她都要坚定地去。后来,家人跟她说,去可以,有人陪他们才放心。

  这天她要去拜土地庙,她的女儿和外孙们都说忙,不能陪她去,不得不找儿媳的二哥,也就是小禾的爸爸,然而小禾爸爸也是和她儿子媳妇女儿孙辈们一样,从来不拜神,再加上何老师也是50岁的人,脚也不方便,也就不能陪她去,他就只得叫小禾去陪。

  这不,小禾迫于爸爸的威力,再加上也特别喜欢这个婆婆,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去,但她觉得还是怕。

  小禾从7岁离开农村后,直到现在都没去过任何乡下玩过,她都怕去乡下,不是怕人,而是怕乡下那些土狗。那些土狗听说都凶,害怕山坡上有蛇。

  小禾想邀院子里几个同伴跟她一起去,结果那些小孩跟她一样,对这事不感兴趣,没人肯陪她去。

  她拿出婆婆给她的承诺,用“糖衣炮弹”收买人心,只要有谁愿意去,婆婆会把供菩萨的糖果饼干之类拿给他们吃,而且还会得到菩萨保佑。但这些孩子也许是家不穷或不屑,对这种诱惑还是有抵抗力的,还是没人愿意陪她去,

  此时见陈平来找她玩,她死马当活马医,她觉得陈平不敢离家,但她又极力想碰碰运气,就问陈平想去不?

  陈平还是犹豫了一下,小禾急忙给她说,拜完菩萨有糖和饼干吃,还有会得菩萨保佑平安。

  陈平听了小禾的话,如佛光在眼前,脸上露出难得的开心,也就点头答应跟她们去。小禾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也不知是她想吃糖果,或是想出去玩,才愿意跟她们去的?小禾觉得只要她去,就是菩萨显灵了。

  于是三婆孙同行,此时正是春暖花开时,天是蓝的,出得城,走在乡间小道上,空气是芬芳的。

  谁知那土地庙不象婆婆说的近,其实离城还很远,大约走了七八里路,到一偏远村庄,周围只有零零散散几户人家,四周都是山林和田土,走进村口,婆婆不知道土地庙具体位置,一路问村民,在他们指引下,才找到这偏僻地,庙不在村里,而是在村外一小土坡上。

  果然小土地庙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偏僻,在婆婆他们这些信徒里。也早名声在外,说是灵得很,只要心诚,绝对灵验。

  三人早以走得汗流浃背,又渴又累,特别是婆婆的“三寸金莲”,穿的又是尖尖的布鞋,走在那些湿滑的田坎或坡坎上,颤颤巍巍的,老人家尽然没用拐杖。

  越接近土地庙,老人家越走越兴奋,越开心。仿佛年轻20岁,连换气都不喘,也没见她想坐下来休息,这也许就是神给她的力量,比起那些藏族去几千里的XZ圣山一步一叩首前行算不了什么,但婆婆这种精神和那些藏族同胞信念是同等的。

  到了土地庙,那庙除很小外,还一点不起眼。就是用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块在田埂边上的土窝窝里砌的一个小石坑,以小禾这种世俗凡眼实在看不出这几块石头的灵光。

  但那些石块被熏得黢黑,旁边还有刚刚燃尽的钱纸灰,还冒着丝丝轻烟,许是刚有人来拜过,石块顶上还搭得有一些新旧不一的红布。

  小禾要感谢的是,一路没遇到她怕的凶恶土狗,有的狗只是远远地对着她们吠叫几声,看不出是欢迎或警告,总之没向她们扑来就是万幸,也没遇见蛇。也许菩萨是真得知她们要去拜他们的信息,而起了感应。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