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言情

映刻

第五章 镜湖茶会

映刻 浅浅不由心 2164 2025-10-26 19:36:42

  转眼间梧桐叶已落了大半,萧筱秋风将枯叶吹落在每个人的心间。

  林栖迟接到陈婉茹电话时,正在整理这几日在梧桐里拍摄的成片。陈教授的妹妹是容城艺术圈的知名评论家,说话总是带着不容拒绝的优雅。

  “栖迟啊,周六下午在镜湖美术馆我们有个小型茶会,你一定要来。”陈婉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有几个有趣的艺术家会到场,我想那对你接下来的创作肯定会有启发。”

  林栖迟本想借口推辞,但当她看向落地窗外被秋叶铺满的小路,不知怎的竟想起了和江述白的那次偶遇。

  她最后还是应下了这次的邀约。

  周六这天,林栖迟选了件浅杏色的丝质衬衫,搭配墨绿色长裙,外边又套一件米白色针织开衫。

  她将长发松松挽起,整个人看起来既温婉又带着艺术家的气质。

  镜湖美术馆坐落在容城最美的湖区,由一栋老建筑改造而成。

  由于是周末,路上总是堵着车,等到林栖迟到达时,茶会已经开始了。

  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以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和对岸的城市轮廓。

  “栖迟,这边。”陈婉茹远远地招手。她今天穿着藏青色套装,珍珠耳钉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很是衬她的气质。

  林栖迟走近,才发现江述白也在,就站在陈婉茹身侧。

  等到跟陈婉茹彼此寒暄完之后她才偏过头,微微颔首。

  “江先生。”

  “林小姐。”江述白回应,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片刻,“今天的搭配很符合这里的氛围。”

  陈婉茹笑着打量两人:“述白正在给我看他的新项目方案,正好栖迟也来了,一起听听?”

  三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江述白打开平板电脑,展示着一个文化中心的建筑设计图。

  “这个项目选定在宁州,”他解释道,“我们试图将当地的工业遗产与现代艺术空间结合起来……”

  林栖迟被设计图中新旧元素的碰撞所吸引:“这个红砖厂房改造的展厅看起来很有意思,到时候光影效果应该会很特别吧。”

  “确实,”江述白看向她,“我们特意保留了原有的天窗结构,让自然光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创造出不同的观展体验。”

  陈婉茹若有所思,点点头道:“这个项目倒是让我想到栖迟之前在云港拍摄的那组工业遗址系列。看来你们俩的创作理念似乎有某种共通之处。”

  这时,一个爽朗的男声插了进来:“婉茹,你可不能独占今天最耀眼的两位嘉宾啊。”

  来人五十岁上下,穿着颇具设计感的中式外套,是美术馆馆长吴瀚。他热情地与江述白握手:“江总监的方案每次都让人眼前一亮。”转头看见林栖迟,眼睛更是一亮,“这位就是林栖迟小姐吧?久仰大名。”

  随后吴馆长将另外几位邀请来的艺术家聚在一起,开始介绍美术馆即将举办的几个展览。

  林栖迟专注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

  自由交流环节,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走向林栖迟:“林小姐,我很喜欢你的《城市记忆》系列。”

  “这位是容城大学的李教授,建筑系的泰斗。”陈婉茹适时介绍。

  李教授温和地笑着:“我看过你最新拍摄的梧桐里,那些照片抓住了老建筑的灵魂,比很多专业的建筑摄影都要生动。”

  “您过奖了。”林栖迟谦虚地说,“我只是试着记录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细节才是建筑真正的语言。”李教授点头,然后看向走过来的江述白,“述白,你来看看林小姐拍的这些照片,是不是很符合我们常说的‘场所精神’?”

  江述白仔细看着林栖迟平板电脑上的照片集,目光专注。

  当他看到那张爬满常春藤的木门照片时,唇角微微上扬,指着这张照片对李教授开口:“这张就是我们上次在梧桐里遇到的场景。”

  李教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哦?你们已经一起采风过了?”

  “是偶遇。”林栖迟连忙解释,“江先生在那边做建筑测绘。”

  李教授笑得意味深长,“说起来,我们建筑系下个月有个专题讲座,正好要探讨建筑与摄影的对话。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来做对谈嘉宾?”

  这个提议让林栖迟有些意外,她下意识地看向江述白。他沉吟片刻,然后说:“如果林小姐方便的话,我很乐意。”

  在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林栖迟忽然从他眼中看到了一抹与之前不同的色彩,但转瞬即逝,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等到茶会结束后,陈婉茹特意叫住准备离开的林栖迟:“今天感觉怎么样?”

  “收获很大。”林栖迟真诚地说,“特别是李教授的那些见解。”

  “不只是学术上的收获吧?”陈婉茹微笑,“我看你和述白聊得不错。”

  林栖迟的脸微微发热:“我们只是在讨论专业问题。”

  陈婉茹不知想到了什么,看了眼已经走出馆内的江述白“他确实是个很特别的人,在专业上极其认真,但在感情上...据说从来没有正式交往的对象。”

  以江述白的条件,这确实令人意外。

  “听你陈教授说啊,他是个把全部热情都奉献给建筑的人。”陈婉茹轻轻拍了拍林栖迟的肩膀,剩下的话她并没有说出口。

  回工作室的路上,林栖迟一直在思考陈婉茹的话。

  路过镜湖边时,她看见夕阳在湖面上洒下,漾开一圈圈波纹,忍不住停下脚步,举起相机。

  取景框里,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画面。江述白站在湖对岸,也在望着这片夕阳。距离很远,但她能认出那个身影。

  他似乎也看见了她,抬手示意。

  隔着镜湖,两个身影在夕阳中静静对立了片刻,没有任何的对话,然后各自转身,汇入人流。

  当天晚上,林栖迟收到了一条新邮件。是江述白发来的建筑系讲座详细安排,附言很简单:

  「期待与你的对谈。江述白」

  她回复确认邮件后,不自觉地开始期待起下个月的那场对话。也许陈婉茹说得对,专业问题确实是个很好的开始。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江述白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容城的夜景。平板电脑上还显示着林栖迟的摄影作品集。

  那些充满温度的城市影像,让他第一次开始思考:建筑除了理性与秩序,是不是还应该包含更多感性的温度?

按 “键盘左键←” 返回上一章  按 “键盘右键→” 进入下一章  按 “空格键” 向下滚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指南